香城都市报记者 王奇峰 通讯员 申丽萍
时下又到硕果飘香的季节。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通山县大路乡神堂村的杂柑示范基地。目之所及,只见黄灿灿的甜橙挂满枝头,远远望去,像一盏盏灯笼,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基地负责人朱佑生正忙着指导农户给果树施有机肥。
“那边山坡的杂柑这几天已被游客采摘完了,这边的主要留着供参观考察。”见记者来访,朱佑生连忙放下手中的活,上前介绍道。
朱佑生口中所说的杂柑,是“爱媛38号”甜橙,该品种是在日本爱媛县由“南香”与“西子香”杂交培育而成,果形圆,无核,口感细嫩化渣,清香爽口,且耐贮藏,抗寒性强,丰产好,结果成串,是早熟的杂柑品种,市场竞争力强,深受人们喜爱。
创业路上多坎坷
朱佑生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今年52岁,通山县南林桥镇罗城村13组人。聊起早年的经历,朱佑生充满感慨:因为家庭贫困,13岁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放鸭、喂鱼都干过,那时候的心愿很简单,“一年能够挣到300元就很知足”。
1982年,15岁的朱佑生到县城的建筑工地做工,工地老板见他思维活络,能说会道,第二年就让他做小包工头,承接一些小的维修工程。有了自己相对固定的团队后,他带着泥瓦匠四处承包民房工程,渐渐攒下“第一桶金”,也成为村里最早的“万元户”。
上世纪90年代,见有人养鸡挣了钱,不安现状的朱佑生和人合伙养鸡,却因防疫未到位,上万只鸡发瘟疫相继死去,让他亏得血本无归。后来,他又以贩鸡为生,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几年后,也以失败告终。但是他仍然不气馁,继续探索者创业的路子。
找准路子当果农
谈起的种植水果的致富经历,憨厚淳朴的朱佑生打开了话匣子。他说,能有今天的成绩,靠的就是他那颗不安分、爱折腾的心。
2003年,朱佑生瞄准通山推动建设生态旅游大县的有利时机,再次改行,加盟“全国劳模”陈志远的九宫山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在九宫山镇畈中村400亩葡萄园里,朱佑生主要负责果园的日常管护。起初不懂技术,他就找来种植方面的书籍学习,并抓住一切外出培训的机会四处“取经”,还邀请到北京农学院教授、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会长晁无疾到基地指导,面对面请教葡萄的病虫害防治等知识。
在朱佑生的精心管理下,2004年葡萄顺利挂果,夏季果园对外开放,当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实现产值60余万元。2005年,葡萄进入丰产期,产葡萄36万斤,接待游客15万人次,实现销售收入162万元,创利润35万元。
葡萄丰产了,不能光坐等游客来采摘,得主动出击开拓市场。为了进一步打开销路,朱佑生将葡萄运往九江、南昌、长沙、武汉等地蹲点售卖,但因葡萄保存期短,很快就吃了“货到地头死”的闷亏。后经过一番摸索,基地和一家大型连锁超市签订下供销合同,年供应葡萄10万斤,才帮助基地脱离困境。
趟出水果致富路
“一个产业的持续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主动去适应市场的需求。”朱佑生如是说道。
2013年,随着种植葡萄的大户越来越多,果园的利润空间缩小。“通过多年的摸索,我们意识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在市场上占据优势。”朱佑生介绍,痛定思痛后,他们忍痛砍掉了一半的葡萄树,同时引进“红美人”杂柑(“爱媛38号”甜橙)试种。
通过观察小气候条件,得出通山适宜种植杂柑的结论后,2015年,朱佑生来到大畈镇官塘村建立示范基地,种植杂柑、红心柚、纽荷尔橙等。2017年,又在大路乡神堂村流转夏30多亩土地,以“红美人”杂柑为主。今年,该示范基地的杂柑进入丰果期,也迎来一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参观、采摘。
在朱佑生的带动下,除南林桥镇罗城村、石垅村,大路乡神堂村、新桥冯村有“杂柑”种植园外,厦铺、洪港等地也有村民陆续试种,朱佑生也成为闻名乡里的“水果大王”。记者采访过程中,不时有人前来咨询、洽谈。
“下一步我的重点是做杂柑、红心柚等种苗的培育和推广,带动更多的农户种植优良品种增收致富。”朱佑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