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加强运动,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防止过肥,每1天定时赶鸭在舍内作转圈运动,每次5~10分钟,每天活动2~4次。如鸭舍附近有适当的放牧场地,可定时进行短距离的放牧活动。多与鸭群接触,提高鸭子的胆量,防止惊群。青年鸭的胆子小,蛋用品种神经尤其敏感,要在青年时期利用喂料、喂水、换草等机会,多与鸭群接触。如喂料的时候,人可站在旁边,观察采食情况,让鸭子在自己身边走动,遇有“娇鸭”静伏在身旁时可用手抚摸,久而久之,鸭子就不怕人了。如认为鸭子胆小怕人,避而不接近,这样越避胆子越小,长大以后,仍是怕人,遇有生人走近,或环境改变时,容易惊群,造成严重损失,这是圈养鸭与放牧鸭不同之处。放牧鸭经历各种环境,胆子大,而圈养鸭要有意识培养方能提高胆量。舍内通宵点灯,弱光照明。青年鸭培育期,不用强照明。要求每天标准的光照时间稳定在8~10小时,在开产以前不宜增加,如利用自然光照,以下半年培育的秋鸭最为合适。但是为了便于鸭子夜间饮水,防止因老鼠或鸟兽走动时惊群,舍内应通宵弱光照明。如30平米的鸭舍可以点一盏1.5瓦灯泡,遇到停电时,应立即点上有玻璃罩的煤油灯(马灯),决不可延误。长期处于弱光通宵照明的鸭群,一遇突然黑暗的环境,常引起严重惊群,造成颇大伤亡。

建立一套稳定的作息制度,圈养鸭的生活环境比放牧鸭稳定,要根据鸭子的生活习性,定时作息,制定操作规程。形成作息制度后,尽量保持稳定,不要经常变更。八、圈养鸭的防疫一般说来,鸭是不易生病的,发了病也容易治好,但不明鸭病情的人,很容易造成鸭的大量死亡,俗话说的就是发“鸭瘟”。鸭生病,主要有鸭热症和鸭寒症两种。鸭热症的特征是:鸭尾毛湿漉漉、一团团的,鸭没精打彩,不想吃东西。治疗的方法是用地胆头、相思和竹节藤等中草药煲水然后和米饭混在一起喂鸭,三两次即好。用链霉素两粒冲清水灌鸭,效果也很好。另一种是鸭寒症。特征是鸭毛全身湿透,鸭卷作一团,垂头丧气,并且嘴、鼻都流水,治疗方法是用半生半熟的鸭蛋黄混米饭喂鸭,一二次即好。鸭寒症容易在小鸭出壳后半个月内发生,而鸭热症则不论什么时候都会发生。除此以外,还要防止鸭发生过饱症。过饱症即是鸭食饲料太多引起的症状,特征是作呕、没精打彩。医治的方法是把鸭赶到清水中游水,这样帮助消化。 预防鸭生病,最主要的就是要注意鸭的环境。天气冷时,鸭笼底要垫上干禾草。夏天天气酷热,中午尤其不要放养群鸭,而应该把鸭放在河边水清风凉处或树荫底下,让其歇息。同时要注意培养鸭的生活习惯。

只要这样做了,鸭就会少发病或不发病了。 青年鸭时期的主要传染病有两种:一是鸭瘟,一是霍乱。此两种病现在皆有疫苗(菌苗)可以预防,免疫程序的具体安排是:60~70日龄注射一次禽霍乱菌苗。100日龄前后再注射一次禽霍乱菌苗,70~80日龄注射一次鸭瘟弱菌疫苗。对于只养一年的蛋鸭,注射一次即可;利用两年以上的蛋鸭,隔一年再预防注射一次。 鸭瘟和霍乱传染病的预防注射,都要在开产以前完成,进入产蛋高峰后,尽可能避免捉鸭打针,以免影响产蛋。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