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袁志威 李家宁 聊城报道
文旅融合、跨界同行,用“诗与远方”的结合来形容,恰如其分。
“在运河博物馆,我们沉浸式感受并了解了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在市京剧院,现代京剧《泥土芬芳》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在市图书馆,我们领略了智慧图书馆现代化+智能化相结合的独特魅力……”7月14日,“政务新媒体开放日”走进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在观摩完部分文旅项目后,代表们感慨地说:“家门口有这么多值得去打卡、去体验的好地方,旅行何必要去远方”。
当日上午,三十余名网民代表、政务新媒体代表、新闻媒体代表先后观摩了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市京剧院、市图书馆、市文化和旅游大数据监测中心,并听取了市文旅局关于全市文旅发展情况的汇报。
观摩首站来到聊城中国运河博物馆。“隋唐时期的大运河,已经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分布地域最广、里程最长的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长达2500余公里。”在大运风华——运河文化陈列馆,大家跟随讲解员对运河发展历史的讲解,认真聆听着一个个运河背后的故事。据了解,经过改造提升后的运河文化博物馆常设展陈为“大运风华——运河文化陈列”,展览由“历史变迁”“水工科技”“运河风情”等六部分组成,展出文物400余件。博物馆还融合了数字科技、文物展示、微缩景观等展示手段,全方位、跨时空、立体化讲述和展示了大运河的历史变迁、水工科技、人文风情等,为游客们带来全新的沉浸式观展体验。
在市京剧院,镶嵌在院墙上的巨型脸谱耀眼夺目;走进演出大厅,演员们洪亮的排练音萦绕耳畔。随后,来自市京剧院的演艺人员为大家带来现代京剧选段《泥土芬芳》。“该剧是根据党的二十大代表杜立芝的先进事迹改编创作,讲述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程中,杜立芝以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光荣誓言的感人故事。”市京剧院院长赵晓霞说。
看完京剧表演后,各位网民代表表示,能够将本地榜样故事运用艺术手段加工出来并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展现,很动人,希望以后能多出一些根植于聊城本地的精品文艺节目。
第三站来到聊城市图书馆,一进馆内,大家就被智能化的设施、舒适化的环境、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所震撼。在一楼大厅左侧,大众网记者看到,图书馆的自助借还和智能分拣传输系统,轻松帮助读者实现了便捷的借阅和图书调配。另外,根据不同阅读人群的特点和需求,馆内还合理设置了借阅分区,动静分开,满足了亲子阅读和小读者的自主探索阅读学习的需求。时下正值暑假,图书馆各层的学习区基本处于满员状态,馆内浓厚的学习氛围扑面而来。
市图书馆馆长林虎向大家介绍,除了基础图书借阅区、报刊借阅区等业务分区外,图书馆还打造了红色文化阅读体验区、文旅教育互动阅读区、心理科普阅读体验区等区域,这些体验区是以新技术、新媒介、新资源、新形式结合智慧图书馆理念打造的新阅读体验项目,充分满足了新时代社会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品质追求。
最后一站来到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大数据监测中心,这里又被称为聊城文旅的“智慧中枢”。在这里,既能对全市各大景区客流情况实现实时监测,也能在重大节假日来临时,为景区做好预测与指导工作。同时,这里也是聊城文旅新媒体精品栏目、爆款作品的创作地,大量优质的文旅新媒体产品从这里发出、在这里收录,这对传播聊城文旅声音、讲好文旅故事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随后举行的交流座谈会上,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江涛从文化大交融、文化大碰撞、水城大格局等五大方面向大家介绍了聊城文旅发展目前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认真听取了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她表示,市文化和旅游局将进一步聚焦“文旅兴市”目标,深入挖掘两河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活动最后,代表们一致表示,通过此次观摩,对聊城文旅工作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聊城历史文化厚重、旅游特色突出,尤其是经过文旅跨界融合发展后,惠及老百姓的文旅产品、文旅项目频出,在繁忙之余为大家提供了更多的心灵栖息地,这就是属于我们聊城家门口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