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是女士们的节日,“我自然”农场里的每一位女士,都拿到一份礼物和一张贺卡,贺卡是由农场的男同胞为女士们写的,是一份心意。
女士们收到的贺卡
读着贺卡上的字,女士们乐开了花。欢笑声从小平房的窗户里飞了出去,飞向一片苍茫的大地。
3月份已经到了春天,但是吉林省通化市柳河县的田野中还是一片苍茫。温度在-15—-5℃,出门还是需要大棉套上二棉,不过那种冻得人脑仁疼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稍远处“露寒岭”上向阳的一面已经开始化冻,露出丛生的杂草和一些比杂草更矮的树苗。
冬季的露寒岭
这里的春天比中原地区晚40天,但农场已经开始为了春播而忙碌。
村里的老百姓看到这些起早贪黑的身影,就会说:“城里来的二傻子们又开始瞎忙活了。”
不过也正是这些“二傻子”们,给沉寂已久的乡村带来了不一样的风采。
01
二傻子们的一天
叫这些人“二傻子”是有原因的,在农业已经现代化的时代,一群人用什么“自然农法”忙忙叨叨”干一年,农药化肥一点都不用,每亩地只能产几百斤粮食!
要知道普通的农户随便种点大米,只要农药化肥一上,一年稳稳地千斤往上。你说这些人不是二傻子是什么?
而且这帮子人不光种树,还打算把一整个‘露寒岭’的山头都种上树,那要种多大一片林子啊?想想都觉得费劲。
可这些二傻子们,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做事,一天都不落,也确实让人佩服。
每天早上5点钟,整个村落还在沉睡的时候,农场主司尉辰带领着小伙伴们起床,紧接着开始拉筋、练习八段锦和跑步。
天刚蒙蒙亮,大家就开始晨练了
运动完之后,大家各自读书和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直到7点整,早饭的时间到了。
早饭一般就是杂粮粥配上小菜和一些蒸煮的红薯玉米。农场里不喝酒,不吃肉,也不碰葱蒜等五辛,吃得都是自己地里种的大米和蔬菜,干净得很。
饭后开始下地劳作。最近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炒土”。这项工作难度不大,就是花费的时间很长。
具体的工作是将育苗用的土,放到炒干货的机器中,用70-80℃的温度,反复翻炒20分钟。
炒土用的机器
这样可以灭活土中的杂草草籽,还可以杀灭病菌。一套炒土用的机器,一天可以炒1200斤土,而整个育苗大棚的土全炒完需要20多天。
这绝对是一件十分费力的工作。
普通农民育苗时只要将种子泡在一种红色的化学药水里,就可以避免种子被病虫害侵蚀,连老鼠都不会去咬。这是现代化农业的标准处理流程。
但自然农法的思路不是这样的,尽可能不要用化学药品去处理种子,用人工的方式模拟刀耕火种的效果,让种子更自然地成长。
中午吃过午饭,下午的工作也类似。到了晚七点,大家吃过晚饭,要开例会...
晚上的例会
夜深了,宿舍的灯光渐次熄灭,只有远处“露寒岭”上的枯枝还在摇晃着,仿佛在期待春天早日到来,农人们给它披上新装。
3月1日拉草炭土;3月5日粉土;3月10日炒土;4月1日扣大棚膜;4月5日泡稻种;4月10日育苗;5月17日耙地;5月19日运苗;5月20日插秧;6月15日除草;9月25日收割;11月15日脱粒...
这是一份简单的农耕日志,每一条简单记录的背后,都需要尉辰和农庄小伙伴们从早忙到晚。
02
进击的尉辰
尉辰愿意全心全力做农业,要从10年前说起。
10年前,尉辰29岁,在地产行业中如鱼得水,每天应酬不断,他接到了医生的通牒,高血压、高血糖,医生诊断需要终身服药。
2013年,在一位老中医的提点下,尉辰开始素食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那是他人生的第一个大转折。
为了健康,人可以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他坚持素食,并学习国学,将四书五经每一本都过了一百遍。
半年之后,身体恢复了健康。他告别了觥筹交错的旧职业,决定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这是他人生的又一次转折。
他和几位好友开始创业,他们以“稻盛和夫”先生的理念作为基础,创办了中国的“盛和商学研究院”,开发了很多原创课程。
“盛和商学研究院”左上第二是尉辰
2017年的时候,他们将这所商学院从零开始做到了年营业额4500万。但无论赚多少钱,都无法挡住人们内心的困惑,尉辰觉得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想要的生活在哪里,他不知道。
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了一部讲述全球变暖的纪录片,当他看到地球上最大的冰川格陵兰岛冰川开始崩溃融化之时,他内心被深深地触动了。
以前总想的是赚钱养家,买房买车,看到空气污染最多想到的就是买个空气净化设备。
但这次随着纪录片中冰川的融化,尉辰心中有些什么也在融化。要为大自然做些什么,他这样想着!
后来的一段时间中,尉辰开始关注环保,看各种与自然有关的书籍,在日本他见到了和树先生,并听到了他的讲座。和树先生是自然农法的坚定支持者。
自然农法创始人:福冈正信老先生
这一听就入了迷,大地像母亲一样养育我们,但我们在她身上索取了太多,回馈的太少。
大家都在追求高产,追求吃得好喝得好,那相反的方向,谁来关心被过度索取的土地?谁来关心餐桌上的浪费?
当大家都往城市里走时,谁又在真正的关心乡村呢?
尉辰记得很清楚,那是2017年12月24日,圣诞前夜,在自然农法交流课上,他决定要为中国的土地做些事。之后他开始了人生第三次转折。
尉辰走遍了他知道的有机农场,总结了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决定扎根故乡,从种地开始为土地做些什么。
2018年,“盛和商学”的公司股东大会上,尉辰放弃了创业公司的所有股份,投入到种地这份全新的事业上来。
同年3月15日,他签约了通化市柳河县的三十亩地。当天天降大雪,看着白茫茫的大地,他在雪地里坐了两个小时。
尉辰大学学习的是公共事业管理,第一份工作是地产投资拓展,第二份工作是创业做企业管理课程。
虽然已经自学了一肚皮农业知识,可他连锄头都没用过。
03
为了大地
2019年,坐在高铁上奔向农场的尉辰收到了一张来自农场小伙伴们传来的照片,看完照片,他热泪盈眶。
照片很简单,就是水稻收割之后,小伙伴们将收获的稻穗堆在了一起。用自然农法种出的水稻不多,捆扎起来也就半人多高的数堆。
但尉辰却被这张朴素的照片感动了,让他落泪的不是收获,而是收获之后大地露出了原貌——一片黑色的沃土。
天地生养了我们,赐予我们收成,但我们却很少注意到她。
大地的肤色是不一样的,黑色是她最健康时的样貌;褐色、黄色也还算不错;而板结和干裂是大地已经受创的表现;当土地沙化之时,就已经病得很厉害了。
尉辰希望做的就是通过自然农法,将被破坏的土壤养回来。最开始先从三十亩地做起。
他们选用的稻种是农民们自留的老种,育苗时不用药水浸泡,不用营养土,苗床的土壤取用森林中的土壤和草炭土,采用炒土的方式除去草籽,人工拔草,不用酵素,只用豆饼肥田。
一年中拔草是非常花费劳力的工作,需要请很多农民帮忙。最多的时候需要雇佣50多人。
而尉辰不仅仅是用人的力气,他还希望教农民们学会些什么。
当地的老百姓种地和别处一样,大量地依赖农药化肥。每次去田里,总能看到用剩的化肥袋,农药瓶。
曾经有志工捡农残垃圾坚持了半年,但永远都捡拾不完。尉辰知道,这是人心上的问题,靠收拾垃圾是无法改变的。
他希望从心上改变这些农民邻居们,他要带领着这些农人们重新开始学习。
很多农人只上过小学,因为常年不看书,连字都不太会写。尉辰带领小伙伴们从识字和断句开始学起。
很多人没有看书的习惯,尉辰就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只要一起劳作的农人们看书了,就奖励5元钱。
他还将《稻盛和夫的实学-经营与会计》课程教给大家,让大家用会计的角度理解家庭收支。很多农民学会之后,觉得非常好,带了家人一起来学习。
在学明白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尉辰开始教给大家什么是自然农法,国学的精髓。
经过5年的推广,周边已经有两个村庄,不再使用化肥农药种地。而老百姓们也愿意把自己的地租给尉辰种植。已经租给农场土地的农民们也愿意降租金,一亩地便宜了很多。
现在水田中常年栖息着白鹤、灰雀、野鸭、野鸡,还有蛇、青蛙、泥鳅、田鼠等小生物,有时候还有野猪光顾。水田完全成了一个自然的生态圈。
除了土地,农场的小伙伴们还承包了不远处的一片石头砬子山。
这个山头没有名字,也没有树,前前后后种了几十年的玉米,整个山体山石化非常严重,一到春秋两季风一刮,漫山黄沙。
尉辰和小伙伴们爬到山头上,看着荒芜的山岭,因景定名,干脆就给山石取名叫做“露寒岭”。
他们要将黄土变成黑土,还要将荒山变成青山。不过这不是农场小伙伴们可以独立完成的,就像改善土壤要发动农民兄弟一样,绿化荒山需要更多的人参与。
04
沃土在延续
2022年,这已经是尉辰和小伙伴们创建农场的第五个年头。
最开始的时候,大家住着茅草房,到现在所有员工住进了小瓦房。从最开始租种了三十亩地,到现在扩展为一百亩。远处的“露寒岭”上已经有了小森林的影子。
无数生灵和人类共同在这块儿土地上繁衍生息。
尉辰一直想给“露寒岭”换个名字,因为当年起名的时候是因为这座山太荒凉,但他相信不远的将来,这块儿山头会被森林铺满。
还记得2018年的时候,刚刚包下山岭时的荒凉,两年之后有很多志工来到农庄,他们也希望在山上种树,为绿化“露寒岭”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这些志工们有大人有孩子,每个人都乐此不疲。人和自然的连接是靠土地实现的。
2022年到了,3月12日是植树节,但寒冷的通化市柳河县还不适合种树,这里的春天比中原地区晚40天。
尉辰查阅日历,看到40天后刚好是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这也是个植树的好日子。
新的一年沃土又将延伸,大地会重披绿色,生灵重归故土,农场的小伙伴们又在组织植树了,届时无数小伙伴们会从全国各地来到柳河,在这座山上种下一棵棵树。“露寒岭”已不再是一片荒芜。
尉辰要为“露寒岭”改名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图片|我自然
编辑|勤行之
· END ·
素食星球原创出品,欢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