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的电网系统创造了全球唯一没有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奇迹,成为安全运行水平最高的特大型电网;在青岛,也有一个延续346万次操作零差错记录的变电集控站,成这全国同行的佼佼者。非凡成绩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平凡工作,国网青岛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南区变电集控站站长孙晓兰就是零差错记录的坚守者。
“谁说女性不适合电力一线”
孙晓兰,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2014年入职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把梦想默默铭刻在变电集控站一个一个的按钮上,把青春挥洒在保电供电的网络中。
2007年高考结束后的那个夏天,孙晓兰志愿表上郑重写下“电气工程”,这四个字把她把个人命运与电力事业紧紧相连。7年之后,孙晓兰在国网青岛供电公司奏响了人生最激昂乐章:她先后获得了“山东好人”称号、“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电力“青年五四奖章”,更光荣地成为了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
在这里,她扎根在变电集控站里,延续了346万次操作零差错的记录,并不断创造着新的纪录;在这里,和同事自主研发“鹰眼诊断术”提升工作效率、创立保证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安全供电的“1+3+9峰会保障体系制度”,创新了“一表五清安全工作法”、“五三”分类工作法、“三级安全管控法”……
高学历人才如何在最基层实现个人价值?数字化浪潮之下需要怎样的新时代产业工人?孙晓兰用她的闪光人生给出了答案。
在电力系统,一线岗位通常由男性占据主导,更有一种声音认为,“女性不适合电力一线岗位。”但孙晓兰不相信,这个看起来十分瘦弱的女人,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倔强。
2014年,作为新员工刚参加完4个月的新人培训,孙晓兰就报名参加了国网山东电力为新员工举办的“金种子”职业技能大赛。这项比赛不仅考察参赛者的理论水平,更对实际操作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尤其在实际操作比赛中,由于会使用到扳手、钳子等工具,除了考验参赛者的技术外,也考验参赛者的体力。因为对参赛者体力有较高的要求,不少女性对“金种子”技能竞赛望而却步,身材纤瘦的孙晓兰参赛决心十分坚定,她想证明:男人能做到的事情,女人同样可以!
提起那场已经过去近十年的比赛,回忆起为“金种子”技能竞赛备战的日子,孙晓兰依然记忆犹新。为了锻炼体能,她每天早上坚持背着五公斤的矿泉水负重跑步。在备赛最辛苦的日子,她甚至通过冥想自己拿奖后与大家分享的画面,来激励自己挺过去。虽然是电力工程专业毕业,但学校学习的内容仍以理论为主,类似装表接电、绝缘子绑扎、控制电缆二次接线这些实际操作上手的机会却并不多。面对眼前的困难,孙晓兰并未感到畏惧,针对自己的弱项各个击破。拿起自己并不熟悉的钳子和扳手,孙晓兰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相同的操作,直到完全熟练为止。凭着这份锲而不舍的精神,孙晓兰一路过关斩将,从公司内部选拔赛一直走到了山东电力最后的决赛。“金种子”钟情强者,不负苦心,孙晓兰如愿斩获全省第一名,成为了十强选手中唯一的女性。
“不出错”是底线也是最高标准
电力是城市运行的“血液”。在地区电网架构中,变电站犹如“心脏”,将电力血液输送到主网的主动脉、配网的毛细血管,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变电运维岗就是电网“心脏”的守护神。
2015年底,孙晓兰被分到国网青岛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南区变电集控站,成为了一名最普通的变电站值班员、一名年轻的电力女工。孙晓兰所在的变电运维中心南区变电集控站班组,前身为南京路变电站女子操作队。在34年的时光变迁中,作为南区变电集控站发轫地的南京路变电站,一直是青岛最重要的变电站之一,在整座城市的供电网中地位举足轻重。南区变电集控站管辖着市南市北核心区的49座变电站,辖区内有市政府、奥帆基地以及多家医院、商场等重要场所。一旦出现任何闪失,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肩头的责任也让孙晓兰认识到,平时的操作中绝不能出现任何纰漏。
但对于守护者电网“心脏”的变电运维岗位而言,“不出错”不仅是他们的“底线”,更是最高标准。不仅要做到一天、一个月不出错,更要做到连续一年甚至十年、更多年不出错,即便是在最现代化的智能工厂,也难以达到百分之百的无差错,但在孙晓兰的带领下,变电运维三班延续了三百四十六万次操作零差错的记录,并不断创造着新的纪录。这项纪录不仅在青岛供电公司绝无仅有,放在全省、全国也不多见。
仅靠个人的敬业和细心无法实现变电运维操作的“零差错”。即便已经成为领导和同事眼中最靠谱的人,孙晓兰依然说:“我连自己都不敢相信。”这并非因为她对自己的技术不够自信,科班出身的孙晓兰更愿意相信制度,只有完善的制度才能保证系统的可持续稳定运行。
孙晓兰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这时派上了用场。她积极参与停送电、规程编写等工作,牵头编制技术规范120余份、标准化作业指导书90余份,参与送电工作成功率100%。
2018年对于孙晓兰来说是无比难忘的一年,这一年里,她参与到了上合青岛峰会的保电工作中。孙晓兰和班组的同事们在三个月内出色完成9座变电站的改扩建工程,21座保电站的综合检修和7轮带电检测,零差错倒闸操作36万余次,相当于2017年全年三倍的工作量。
在孙晓兰带领的变电运维三班,不出错早已不再是一种个人品质,还是基于变电运维岗的过硬技术能力,更是对电力工作的敬畏。
从“小跟班”到创新带头人
青春,意味着无限可能,蕴含着创新创造的伟力。 “作为当代电力青年,就是要用新技术推动电网的智能化发展。”对于求新求变的渴望,让孙晓兰在创新的路上步履不停、永无止境。
到变电运维中心南区变电集控站工作伊始,孙晓兰的敢想敢拼敢干等特质,早已被运维中心“盯”上,她也因此有机会加入由行业大咖组建的创新团队,从“小跟班”开始,走上创新之路。白天完成生产任务,晚上作为“创新科研新手”的孙晓兰,跟随行业大咖一起熬夜做项目,研究优化改进方案,做PPT写材料做发布,对资历尚浅的她来说,每次尝试都是一次小小的自我突破,都是让人热血澎湃的自我拔节。
2016年,国家电网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孙晓兰被选做了运维系统的代表,抽调完成这项任务。因为统计口径不同,长期以来,电网设备管理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存在着数据不匹配的问题。而孙晓兰他们做的,是国家电网从未进行过的全新尝试。意义重大的任务,落到实际工作中却是浩如烟海的数据和繁琐枯燥的梳理比对。也正因为如此,在当时这项任务被很多人视作“烫手山芋”,但“烫手山芋”到了孙晓兰手里,却被她干出了成绩。因为思路清晰、做事利落、 富有责任心,孙晓兰将自己所在班组的台账做得又快又好。时间紧、任务重,举重若轻的孙晓兰临危受命,开始同时承担其他运维班组的清查工作,她成为了整个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牵头人。
因为足够努力、足够优秀,所以被看见被认可,被赋予更多责任,给予更多机会。从运维班组到运检部、从变电专业到输电、配电专业,这名刚刚入职两年的年轻人,带着同事们完成了青岛地区的固定资产大数据整理,并代表青岛在国网山东电力考评中赢得赞誉。
因为牵头承担过整个公司的资产清查任务,她的能力和责任心被更多人看见,运检部专工组成的行业大拿团队,开始吸纳孙晓兰加入他们正在备战的QC项目。有了前辈的指引,她在创新的路上昂首阔步、走得更远。
时间来到2017年,带着自己和同事们苦熬了几个月捧出来的创新成果,孙晓兰报名参加了当年的国家电网公司青年创新创意大赛。
传统的电力设备红外测温,靠人工读取并手动记录设备关键点的温度。所测量温度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只能测量关键点的有限数据……这些“顽疾”制约了电力设备红外测温技术在电力运维中的实际应用,也困扰着孙晓兰这群一线电力工人。
直击痛点、瞄准难点,孙晓兰和团队积极探索利用图像识别、大数据等新技术,以此解决这一难题。经过无数个日夜的测试调整和无数次的打磨完善,他们研发的“鹰眼诊断术”通过将红外测温标准化,实现了红外测温图谱的自动采集、自动命名、智能分析、一键回传等功能。使用他们的这套系统,单次测温耗时缩短67.7%、缺陷发现率同比提升39.2%,有效提升了电力设备运维智能化水平。凭借对这一难题的突破,孙晓兰他们的红外测温“鹰眼诊断术”一举斩获青创赛金奖、拿下山东省智能制造(工业4.0)创新创业大赛头筹。在创新的路上始终努力、持续向上,为一个纯粹的目标而热血澎湃,孙晓兰的青春一直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从一个人独行到带领一群人远行
因为技术过硬、创新能力强,2018年9月,孙晓兰被选为运检部状态评价班班长,面向发电、输电、配电全链条,开展智能管理智慧系统优化升级、数据创新工作。2019年7月,孙晓兰重回变电运维中心,回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变电运维三班,成为了变电运维中心南区变电集控站站长。
在青岛供电公司,南区变电集控站是一个传奇班组。这里掌管着青岛最核心区域的电网线路,也走出过多位全国劳模。重回这里当班长,对孙晓兰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她不再是一个人独行,而是要带着一群人远行。
工作中的孙晓兰披荆斩棘创造辉煌,但作为同事的孙晓兰却是一个有些腼腆的姑娘。刚成为班长时,如何给组员们安排工作曾经困扰了她很长时间。
渐渐地,孙晓兰发现,管理并不是一个人大包大揽,而是“最大限度激发每个人的善意”。她开始谋划着如何为组员们搭建一个发挥特长的舞台。她发现班组成员朱枫的表达能力强,就将班组的一部分讲解工作安排给她。班组里还有一些年龄较大的成员,对于一些新型设备不熟悉,她就将常规的巡检工作安排给他们。
作为南区变电集控站的党支部书记,孙晓兰结合岗位探索出了“党建+”新模式,她独创了一套谈心工作法,针对每位同志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孙晓兰会单独找每个人沟通。她还创新党员量化积分二维坐标模型,将业务的量化积分考核和党建的量化积分考核结合起来,从更加综合的维度对党员进行评价考核,给予先进党员更多正向激励,更好发挥党员在各方面的榜样作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支部获评国网首批电网先锋党支部。
海星是一种有着顽强生命力的海洋生物,即便是身体受到损伤,它也可以重新长出新的部分继续生存。南区变电集控站一直倡导着“海星文化”:千万次操作无差错的最高标准,披星戴月跬步千里的最实作风,自励自驱永争第一的最真追求,与岛城心脏同频共振的最强担当。这是孙晓兰所带领的变电运维三班坚守的初心,更是秉承的信念。
如果说电网是高原,那么像孙晓兰一样平凡的电力人,则是高原上高高挺立的脊梁,正是这些脊梁撑起了大国电力的荣耀与责任。如同一颗颗精准咬合的轮齿,正是他们日复一日的努力付出,中国电网这座大国重器才能持续运转,永不停歇。把闪耀的青春熔铸进大国重器,这是属于年轻一代的力量。青春从不止于少年,无碍于岁月,只关乎心灵。心中无惧、永远热血、始终向上,这是孙晓兰的青春誓言,也是一代电力人的集体青春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