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辅助的机械通气是危重症患者呼吸的一种常见治疗和维持生命的手段。在临床抢救、呼吸等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临床抢救、治疗的成功率,延长了患者的生命。另外在ICU使用最为普遍。但在使用机械通气时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性休克、皮下气肿、气胸、纵膈气肿、气管 食管瘘、拔管困难等,这些并发症中属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最为常见。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48h后发生的肺炎。撤机、拔管 48h内出现的肺炎,仍属VAP。应用呼吸机的患者由于多年龄大、基础疾病多且机械通气时间长等因素,致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更高。积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在使用机械通气过程中非常重要。

内分泌优质护理经验_优质护理经验交流发言稿_护理经验丰富

(一)规范管理呼吸机的应用,清洁消毒患者床周环境

呼吸机在患者机械通气中必不可少,呼吸机的管理也尤为重要。在使用时,应当按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医疗机构的治疗消毒管理规定和呼吸机的说明书规范进行,对呼吸机的整个气路系统进行消毒。不仅是每日清洁消毒患者床周环境和呼吸机表面外,还有不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应用湿化、密闭式吸痰、严格内镜消毒等。

①机械通气患者无需定期更换呼吸管路,当管路破损或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Lon MN等[1]研究显示每周更换3次和每周更换1次,其VAP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频繁更换呼吸机管路可能会增加翻动患者和呼吸机管路操作的频率, 管路内污染的冷凝液容易灌入患者气道,造成感染。因而更加推荐管路破损或被污染时及时更换,不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

②应用密闭式双加热丝湿化管道系统,保证患者呼吸道湿化,呼吸道的黏液纤毛转运系统功能可以处于最佳状态,呼吸道分泌物能够有效及时清除,减少痰痂形成,预防气道阻塞,预防感染。

③采用密闭式吸痰装置,建议至少72h更换吸痰装置。在机械通气中,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相比较,更不容易损伤呼吸道黏膜,气道内痰液清除更加彻底。并且密闭式吸痰可以防止在给患者吸痰过程中,患者痰液喷溅造成交叉感染,对医护人员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④严格内镜消毒在协助患者行气管插管、分泌物引流和病理诊断时,纤维支气管镜应用越加广泛,对于支气管镜的消毒也应严加管理,防止发生交叉感染。

(二)落实基础护理,从“头”开始

①床头抬高30° 机械通气患者床头太高,可以使胃内容物不易反流,减少误吸的发生,避免发生相关性肺炎。但如果床头抬起角度过高,会增加患者皮肤的局部受压压力,容易导致压疮。有研究表明,床头抬高45°与抬高30°相比较,VAP的发生率并没有显著降低,抬高45°的患者骶尾部压疮的发生率会增高。对于机械通气患者,综合考虑,更加建议床头抬高30°。

②落实口腔护理 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后为口腔细菌迁移到肺部提供了通道,牙菌斑和口咽部上皮细胞粘附的病原菌更容易进入下呼吸道,导致VAP的发生。口腔护理对预防VAP的发生意义很大。每日应当使用氯已定、双氧水等漱口液清洗口腔3-6次。另外需注意,生理盐水不能改变口腔的酸碱度,也没有杀菌抑菌的作用。而且使用 生理盐水作为口腔护理液,待其挥发后,口腔黏膜会残留有氯化钠晶体,加剧了口腔黏膜的干燥,降低了抵抗力,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因此,不建议将生理盐水作为口腔护理液。

③定时监测气管内导管套囊的压力气管内导管套囊压力正常值为25-30cmH2O,适宜的压力既可以防止气道黏膜的损伤,又可以防止患者发生误吸。在护理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患者时,每班应注意监测患者气囊内的压力,查看压力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如若不是,应当及时调整。

④采用鼻肠管进行营养支持鼻肠管与鼻胃管相比较,管道更长,进入解剖位置更深。避免了胃胀气,减少误吸得发生,降低了VAP的发生率。机械通气的患者应当尽早开始场内营养,常规监测管饲的速度、量和胃潴留。

加强手卫生,提高防范意识 手卫生在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的宣教和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可以降低VAP的发病率。防止病原菌通过医护人员的手感染患者,切断了感染途径。

⑤尽早撤机和拔管 每日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的天数,既可以减少患者的不适、减轻费用又可以避免长期带管导致VAP 。

VAP 的预防是VAP 诊断-预防-治疗 策略中最重要的一环,反映了ICU 医护人员对VAP 预防-治疗策略的认识;反映了ICU 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反映了ICU 感染控制的整体水平。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当认识到积极预防VAP的重要性,以及掌握预防VAP发生的相关措施,促进患者的健康

[1] LongMN,Wickstrom G,GrimesA,etal.Prospective,ran- domizedstudyof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in patients withoneversusthreeventilatorcircuitchangesperweek[J]. InfectControlHospEpidemiol,1996,17(1):14- 19.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