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成为一家教育机构的校长,这份工作的挑战远远超出我的能力范围。

因为没有人带,又是新的领域,我只好拼命学习。工资5000元的我,竟然不知不觉买了10000元的课程。

内容涵盖目标管理、时间管理、人际关系、亲子教育、心理咨询等领域。然而,大部分都没法完成学习。

有一些知识学不完,有一些知识学不会,更多的知识貌似学会了,转眼就遗忘。

囤课一时爽,一直囤课是种病。

我发现自己变成秋叶大叔《高效学习7堂课》中的松鼠型学习者,发现了俯拾皆是的松塔,于是迫不及待地存储大量“干货”,待到用时却怎么也找不到。

优质课参赛教师经验材料_优质课获奖经验发言稿题目_优质课经验材料博客

本书的作者秋叶,拥有强大的学习力,不仅是武汉工程大学副教授,也是秋叶PPT等多家公司创始人。自从2008年在博客以“秋叶”注册后,渐渐成为一个品牌形象,网络人称“秋叶大叔”。

秋叶大叔结合自己多年经验,在书中提出定位力、框架力、精进力、联机力、复盘力、输出力、迁移力7种高效学习能力,7种能力背后又涵盖了36 种思维。

这是一本令我无比受益的书。如果你像我一样,迫切地需要完善某些领域的知识却陷入了盲目的囤课焦虑中,你也可以从书中获得至少三方面的启发:

1. 找准方向不是老生常谈,而是不断聚焦定位

2. 搭建框架不是简单地归类,而是结构性思考

3.学习不是为了知道答案,而是为了解决问题

一、找准方向不是老生常谈,而是不断聚焦定位

《高效学习7堂课》中提到,定位问题不解决,给什么方法都无效。

人在每一个阶段,可能会有很多个目标,可是定位却要精准。

优质课参赛教师经验材料_优质课获奖经验发言稿题目_优质课经验材料博客

比如,我成为了教育机构的校长,起初认为所有与教学有关的事情都是我要学习的。实际上,聚焦校长的定位,我会发现当下最重要的事是时间管理与人际沟通,而亲子教育、心理咨询等目标,必须在短期放下。

任正非曾说,人这一辈子,专注做好一件事情就很好了。

华为这么大的企业,当然不可能“只做一件事”,背后的真谛就是聚焦定位。

30年来,华为不管是几十人还是十几万人,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最终在大数据传送上领先了世界。

反观现在的朋友圈,无数人在抢“风口”。在你惊叹之余,随即附上二维码——“跟我学,你也可以”。

最终,大家发现,今天囤一节写作课,明天报个网红培训班,结果没坚持几天,又恢复原状,啥也没学成。

究其原因,都是只图方法,缺乏定位。

高效的学习者会聚焦定位,依轻重缓急安排学习目标。

第一,规划先行。

在学习前先明确定位,依据定位列出需要学习的知识领域,并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序。越是重要程度靠前的知识领域,时间的占比就越大。

第二,分析资源。

每一个领域都有五花八门的课程,数不清的书籍,未经调研就盲目买入,只会耽误自己的时间,徒增焦虑。

大多数人购买知识产品,会先考虑价格,而我劝你先去了解作者。

第三,学会断舍离。

聚焦不是发现一个人的可能,而是放弃一个人的可能。

即便筛选出优质的知识产品,也可能贪多嚼不烂,不如集中精力先把一门课学好。

二、搭建框架不是简单地归类,而是结构性思考

当然,很多小伙伴买的是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也投入了很多精力学习。

但总有一种感觉:睡前脑子里千万条路,一觉醒来还是之前的老路。

这时候,就需要你围绕自己的定位,搭建知识框架。

搭建知识框架不是简单地归类,而是一种结构性思考。关键在于梳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让它们互相作用,帮助记忆,同时又能有的放矢,更快速地扩展新的知识。

很多人都会赞叹马云几乎每次公开讲话都是全程脱稿,侃侃而谈,好像想说什么就能说什么,而且每次讲得都深入人心。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马云讲话的内容是类似的,比如关于阿里巴巴自身的定位,关于未来商业的“五个新”,马云在很多个场合中都有讲过。

优质课经验材料博客_优质课参赛教师经验材料_优质课获奖经验发言稿题目

他有牢固的知识框架,只需要根据具体的场合做细节内容的改变。

这当然不是因为马云有个会整理知识的秘书,而是有两个关键因素:

其一,马云在他的经历中不断地思考过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

其二,马云让这些知识在商业实践中不断验证,并补充新知识,让自己的专业知识框架发展得既庞大又牢固。

高效学习者善于结构性思考,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建立长效学习力。

那如何搭建知识框架呢?

首先,经典的好书好教材都是现成的框架。可以花1个月时间做高强度的主题阅读,使用思维导图,搭建框架树。

其次,带着结构思维去思考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个关键词或者关键问题,不只是简单归类到知识框架树上,而是思考他们之间的联系。

最后,细化知识框架。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对框架树进行修正和调整,做好具体分类,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树。

三、学习不是为了知道答案,而是为了解决问题

最好的学习方式是输出,而最好的输出方式就是解决实际问题。

囤课那么多,大多只停留在走马观花,知道只是第一步,需要反复练习、实操才能真正内化。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高效学习,有三种方式:

1. 打破舒适区,进行刻意练习

道格在《刻意练习》中讲了一个小故事:脱口秀演员克里斯·洛克,在开演前试演了四五十场。通过解读观众的肢体语言,判断笑料的效果。

等到洛克有了自己的脱口秀电视节目,他对笑料的驾驭能力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刻意练习,能让知识得到反复地打磨,让技能成为本能反应。

2. 做好高质量复盘,实现逆袭

比如,学一门做PPT的课程,不是做出完整的PPT就大功告成,而是对标高手,一页一页分析差距。

高手选择了怎样的排版方案、素材风格,字体、形状做了怎样的细节设计,不断复盘优化,从而使这页PPT变得与众不同。

高质量复盘,能够发现知识的盲区,弥补技术短板,快速超过身边的普通人。

3. 举一反三,实现知识迁移

朋友小A,精通微博的运营,知道怎么取标题、怎么排版才能吸引读者。

后来她做微信公众号,只需要理解公众号的运营规则和规范,很快就能把他的微博运营能力迁移到公众号上。

现在她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和案例,开始策划如何运营新媒体的课程,这就实现了技能不断跨界和扩展的学习目标。

举一反三,能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不同领域,这才是高效学习者的目标。

写在最后

低效的努力,事倍功半;高效的学习,事半功倍。

《高效学习7堂课》不仅系统解析了学习的底层逻辑,而且用大量的事例描述具体方法,有很强的操作性,带你打通高效学习路径。

强烈推荐你阅读这本书,放弃做只会囤课的小松鼠,成为高效学习的小蜜蜂。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