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贫困户的“产业书记

——旬阳县双河镇马家村驻村第一书记石玉林脱贫攻坚先进事迹

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安康讯(通讯员 王全洲 潘明立)2017年8月,根据省委组织部要求,原陕西省林业厅防护林站站长石玉林,被选派到旬阳县双河镇马家村担任第一书记,挑起了“脱贫摘帽,同步小康”的艰巨担子。上任以来,他能够及时从一名正处级干部到村第一书记的角色转换,克服身体有病、离家远等困难,竭尽全力、倾心发展产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第一书记”为民爱民、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情怀。

马家村位于旬阳县双河镇西岔河中下游,由原桑园、马家、水洞、松山四村合并而成,全村约20平方公里,其中水田750亩占耕地总面积26%左右,全村建档立卡户271户765人,低保、五保贫困户多达94户,贫困户智力条件差,脱贫致富“单兵作战”能力低下。通过走访调研,他结合“一村一品一特色”的发展思路及脱贫村脱贫的“双五”标准,融合传统种稻产业,带领村三委、紧密配合扶贫工作队,积极发动组织贫困户打造千亩稻田养鱼及千亩软籽石榴集旅游观光及种养结合的田园综合体,形成带小户、壮大户、扩园区、创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建设短效、长效相结合的“输血”机制,带动全村贫困户快速增收脱贫。

央视农业节目致富经_陕西农林卫视致富经_农林卫视致富经

稻田养鱼搭建贫困户致富路

石书记利用马家村地处西岔河中端、水源好、水稻面积大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力推稻田综合种养新模式,不到两年时间,马家村稻稻田养鱼从无到有,发展到220亩,建成了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今年春天,利用这水泥加厚的田埂,放养田鱼,只要能养鱼200公斤,就可收入一万元以上,今年全村发展150亩,收入当年见效150万”,日前,走进马家村的田间地头,站在村民加固浆砌田坎看着欢快游弋的鱼苗,石书记信心满怀告诉我们。

在马家村的田间小路上,放眼望去,一条条不起眼的稻田水泥埂,却是该村第一书记石玉林的“致富法宝”,是该村27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765名群众的“脱贫致富路”。“发展稻田养鱼,当年可实现脱贫。”在短短一年多时间的驻村扶贫工作中,石玉林利用自己在省林业厅工作20年的人脉资源,积极争取省市县生态发展项目资金,落实省林业厅帮扶资金100万元、安康市林业局帮扶资金10万元、市水利局项目资金15万元,积极协调旬阳县农林科技局,争取工程项目及资金方面给予马家村倾斜支持,用于该村村容村貌提升及产业发展,“驻村帮扶以来,他通过多方联系对接,为马家村加固田坎70亩。”

农林卫视致富经_央视农业节目致富经_陕西农林卫视致富经

石玉林通过走访271户贫困户,了解贫困户困难程度和深度、困难原因、收入来源、务工情况、困难诉求和创业意愿等;对困难群体进行送温暖活动;按照精准识别和精准施策的要求,结合马家村实际,选取“一长一短”、“长短结合”的两项产业为基础产业,结合传统产业,形成带小户、壮大户、扩园区、创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依据三年规划设计(2018-2020年)的宏伟蓝图,依托甘双三级公路的交通便利,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水资源、光照等自然资源,以环境保护及旅游观光为政策引领,在公路以上坡地发展软籽石榴,公路以下水田发展稻田养鱼产业,打造千亩稻田养鱼及万亩软籽石榴集旅游观光及种养结合的田园综合体。其中2018年发展稻田养鱼150亩、软籽石榴200亩;2019年计划再发展稻田养鱼150亩、软籽石榴400亩;2020年再发展稻田养鱼200亩、软籽石榴400亩。按照三变改革分红机制带动全村及贫困户增收。

“这里农田十分肥沃,水系发达,水源相当丰富,将一河两岸坝子田利用为鱼塘,做大做强渔产业,形成以生态稻花鱼+山地观光+农家乐无公害美食为特色的旅游集散地,岂不是一条长远生计的出路?”

陕西农林卫视致富经_农林卫视致富经_央视农业节目致富经

为做到精准识别和精准施策要求,石玉林对马家村村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工作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判,带着这个产业发展理念,石玉林到养鱼条件较好的水洞、桑园、马家沟等自然村召开群众会议,征求群众意见建议,与群众一起交流探讨,形成共识,贫困户和群众自己认识到:稻田养鱼渔产业见效快,收益稳定,基本上没有风险,半年就有收成,留守人员在家也能轻松致富。“经测算,马家村粮食产量年正常收成为每亩1200斤,折现毛收入1200元,而稻田养鱼,鱼稻兼收,每亩净增6000元以上”。

陕西农林卫视致富经_央视农业节目致富经_农林卫视致富经

党建引领,共唱脱贫致富“产业戏”

为了切实履行第一书记职责,通过抓党建促发展,他定期组织召开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鼓励广大党员积极建言献策,找寻好的发展思路;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党员积分制管理、远程教育、网络支部、新民风建设等工作,落实好“四议两公开”制度,确保基层组织强健有力;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使党员找准自身在思想、工作、纪律、作风上存在的问题,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通过党建引领,大力推进马家村产业综合发展,结合镇党委政府的部署,他带领村两委班子确定了“抓好支部+X+贫困户模式,推进‘三变改革’”的发展思路,采取村集体流转土地,群众以土地入股分红的形式,重点抓好稻田养鱼、软籽石榴两大产业试点,2017年发展稻田养鱼70亩,2018年发展稻田养鱼150亩,软籽石榴150亩,试点成功后再大面积推进。为解决长效短效产业齐发展,避免产业过于单一的问题,马家村在继续抓好玉米、红薯、甘蔗、猪、牛、养、鸡等传统种养植(殖)产业的同时,还发展烤烟60亩,拐枣建园1100亩,栽植黄花菜80余亩,栽植油用牡丹近30亩,产业发展成为了马家村群众脱贫致富的主渠道。

央视农业节目致富经_农林卫视致富经_陕西农林卫视致富经

扶志扶智,新民风为贫困户强筋壮骨

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至关重要。如何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确保脱贫成果可持续,成为石书记经常思考的问题。他在积极推进产业扶贫的同时,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要求,着力解决群众内生动力问题。一是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印发宣传资料,强调宣传“国家扶贫重在扶志,扶勤不扶懒”,要求贫困户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充分利用好各项惠民政策,依靠自己勤劳双手,建设美好家园,早日脱贫致富。二是带领全村党员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率先垂范,作好表率,在全村开展“新民风建设”,以新民风促脱贫攻坚,以新民风助群众致富。三是组织开展道德评议,召开群众大会,评选出脱贫攻坚中先进和后进典型,公开通报表彰,营造人人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四是组建马家村义务环境清洁队,70多群众自愿积极参加,定期不定期开展村域环境卫生整治,开展社会综合治理宣传督查。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改变了群众的思想状态,展现出勤奋、团结、进取、争当先进的新的精神风貌。

石玉林书记没有处级领导架子,与村三委班子打成一片,团结带领党员干部群众为马家村脱贫发展搞谋划、抓落实、促成效,以真心、真情、实干的工作作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情怀。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