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马福运,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河南 新乡 453007);李静思,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河南 新乡 453007)。

内容提要:通过先进典型培育和示范,引领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动,是我国治国理政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在各条战线选树的先进典型,已然成为改革开放的“推进器”“信号灯”和“辐射源”,为改革开放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行动引领。但是,这一时期的先进典型培育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新时期先进典型培育提供了重要镜鉴:要选树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先进典型,切实发挥先进典型对改革开放的正能量,切实保障并维护好先进典型的正当权益。

关 键 词:改革开放以来;先进典型;成效;问题;经验

标题注释: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口述史的红旗渠精神生成逻辑与当代价值研究”(18AKS019)、2018年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2018-CXTD-07)、2017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CPBN实践教学模式研究”(2017SJGLX044)的阶段性成果。

先进典型以其特有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质,激励人民群众在思想和行动上“见贤思齐”。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得以迅速释放,各条战线都涌现出一大批勇立潮头的时代先锋,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同时期的先进典型。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先进典型培育的成败得失和经验教训,对于更好地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具有重要的镜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一、先进典型在改革开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行动及道德引领,推进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战略任务,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创造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艺术,已经成为政治优势和宝贵经验。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树立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成为改革开放的推进器、信号灯、辐射源。

1.推进器:改革开放的强劲引擎。先进典型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具有净化人的心灵和推进社会前进的功能。[1]改革开放以来树立的先进典型,全面反映群众期待并深刻影响人民群众,密切配合党和国家在改革开放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率先示范、积极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成为推动改革开放的强劲引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由于客观事物具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万事万物间总是存在着矛盾,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存在着差别。改革开放中的人民群众,也会有先进与落后的差异。而先进典型代表着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能通过自身的示范与激励,带动其他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推动改革开放朝着正确方向发展。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提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2]。邓小平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先富群体的示范与引领作用。他希望在这些依靠合法收入先富起来的先进典型的推动下,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改革开放,通过辛苦劳动脱贫致富,共同走向小康生活的幸福大道。

改革开放初期,一批率先投身改革的先进人物,如年广久、步鑫生、关广梅等优秀企业家代表,率先迈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把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变成了生动实践,对于打破当时群众的陈旧观念、破除改革开放的思想障碍、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行各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他们思想解放、敬业奉献、踏实苦干,成为各个领域的中流砥柱和学习楷模,也是推动不同领域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数字经济的创新者”马云、“互联网+”行动的探索者马化腾、民营企业家优秀代表刘永好、践行“工匠精神”的优秀代表许振超、航天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孙家栋等改革先锋,始终奋战在改革开放第一线,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豪情壮志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创造出令世界震惊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奇迹”,在一些领域实现了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弯道超车”,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劲的物质和精神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对先进典型事迹的宣传,激励广大群众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积极投入改革开放大潮,带动全社会形成了学习先进典型、争做改革先锋的良好氛围,切实把先进典型的社会反响转化成推动改革开放的不竭动力。

2.信号灯:改革开放的方向导引。一个先进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典型就像一座灯塔。改革开放以来树立的先进典型,彰显了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精神气质,体现了改革开放各项事业的发展方向。改革开放初期,先进典型是政治方向的信号灯。党和国家选树的先进典型,从本质上讲,其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应该与国家的政治体制高度契合,并代表着某个阶段的政治发展方向。改革开放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造就了千人一面的思想状态与价值观念。改革开放后,随着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在言论更加宽松的环境中,人民群众的参政意识逐渐提高。但是,由于人们对当时国家政治生态的了解不够深刻,加之自身政治素养与参与能力的欠缺,往往会因为头脑发热而导致政治环境恶化。而改革开放中选树的先进典型,以自身的政治敏锐和坚定立场,引领广大群众了解政治走向、坚定政治理想,推动改革开放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轨道进行。比如,面对“文革”带来的思想混乱,党和国家通过树立张海迪、赵春娥等先进典型,大力宣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无私奉献精神,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号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推动改革开放健康深入地发展。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先进典型也是政策导向的信号灯。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树立的先进典型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大多时候是为了引起社会民众关注,为即将出台的新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和舆论造势。[3]改革开放期间的一些政策,往往是自下而上推动形成的。比如,党和国家将率先实行包产到户的小岗村树为先进典型,就向人们释放了进行农村和农业改革的信号。在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下,广大干部群众敏锐地捕捉到国家的政策走向,迅速在全国农村掀起了学习小岗村、进行大包干的热潮,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效解放了农村的社会生产力。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可以发现,先进典型在一定程度上指引着改革开放的政策走势。他们通过改革实践及其成功效应,引导人们敏锐、准确地把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与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号召同向同行,始终与不断深入的改革开放进程同频共振。

3.辐射源:改革开放的精神名片。从先进典型身上凝练出时代精神和高尚人格,从而示范大众、教育大众,引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凝聚软实力,是改革开放以来先进典型培育的又一重要成果。先进典型作为时代的先锋、社会的楷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忠实倡导者、生动诠释者、模范践行者,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在其身上彰显得最为完善,表现得最为彻底。[4]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树立的大批先进典型是不同阶段社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成为改革开放的一张张精神名片。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跨越的过程中,爱岗敬业、帮助他人的徐虎成为时代楷模,“辛苦我一人,奉献千万家”的徐虎精神成为时代的精神名片。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用自强不息、乐观豁达、奉献社会的精神品质,鼓舞了一代人顽强拼搏、乐观向上。

古罗马斯多葛学派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说:“要以值得效仿的人为楷模,这是迅速提升品格的最佳方法之一。”[5](p77)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精神失守、道德滑坡、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等问题。针对社会道德的无序和混乱,先进典型用自身的优秀精神品质辐射社会,示范并引导道德价值的良性回归。克己奉公、为人民服务的朱伯儒,立足本职岗位、实践雷锋精神的张子祥,医德高尚、大爱无疆的赵雪芳,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领导干部杰出代表孔繁森,以及兢兢业业、廉洁自律、服务人民的李润五、李国安、谭彦、李素丽等人,成为我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主义道德的引领者,为提升社会主义建设环境的道德品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六大以来,以牛玉儒、郑培民、任长霞、许振超、李素芝、丁晓兵、宋鱼水、郭明义、方永刚、张丽莉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成为我国各条战线道德品质的辐射源,推动全社会形成了“讲文明树新风”“学好人做好人”的浓厚氛围。2002年开始举办的“感动中国”评选活动,以及2007年开始举办的“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引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关注。经过广泛发动评选出的先进典型,以其感人事迹和高尚品质深刻影响着人民群众,有效推动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二、改革开放以来先进典型培育存在的问题梳理

改革开放以来,先进典型培育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典型选树不够严谨、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后续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影响了先进典型培育的整体效果,值得认真反思并加以改进。

1.先进典型培育出现政绩工程。改革开放期间,通过选树先进典型激励人民群众干事创业,是推动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选树先进典型,可以让广大群众学有目标、干有方向,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因此,选树的先进典型应该是改革开放中的先进分子、杰出代表,要有比其他人更为突出的品质、表现与成绩,否则就体现不了这个群体的“先进性”。然而,改革开放四十年间的先进典型培育,也存在没有严格坚持选拔标准、有违先进典型培育初衷、为了政绩选树先进典型等情况。一方面,个别领导干部为了政绩选树先进典型,致使“先进”由于缺乏“先进性”而得不到大家的认可。一段时间内,全国上下各行各业,以各种名义评比先进、选树典型的活动数不胜数,其中好多指标以硬任务的形式下达,致使先进典型人人有份,只不过需要排队和轮替。而对于一些影响较大的先进典型“称号”,个别部门领导从单位政绩和个人面子出发,调动整个单位的力量走关系、拉选票。更有甚者,个别领导干部为了一己之私,未严加考察就将某人某事冠名“先进典型”,完全没有考虑先进典型的持久影响,以及这样的先进典型对改革开放的负面影响。这种纯粹为了树典型而树典型的行为,没有在选树和培育中体现对劳动价值的尊重,致使一些先进典型缺乏让人信服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质,体现不出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不但不能发挥榜样效应和示范作用,而且损害了先进典型的整体形象,也给先进典型选树工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带来了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一些领导干部为了培育典型、凸显政绩,罔顾事实、恣意拔高,对先进典型进行过度包装,把先进典型变得“完美无瑕”,从而使先进典型丧失了亲和力和代表性。这种选树先进典型的方式,不仅让先进典型培育失去初心,也给先进典型增加了额外负担。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种过度包装的行为,使先进典型变成了遥不可及的虚假人物,广大群众难以产生情感共鸣,甚至对先进典型产生质疑和抵触情绪。真正的美不需要过多修饰,树立先进典型更应该实事求是。

2.先进典型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培育先进典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倡导符合国家需要与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形成推动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思想共识和行动力量。比如,改革开放初期树立的陈景润、张海迪、年广九、马胜利等先进典型,在当时坚定人们的共产主义信仰、解放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人们投身改革开放大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的传统观念受到严重冲击、自主意识显著增强,对先进典型的认识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少人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味地宣扬踏实苦干、无私奉献,未免有些脱离时代特征与现实生活,先进典型虽然可敬但不可爱,虽然可信但不可学。对此,习近平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有些人认为,向先进典型学习,往往学不到高深的知识学问,学不到赚钱的本事,学不到工作的能力,总之没什么好学的。这种话似乎有道理,却实在是没道理。向先进典型学习,可学者多矣!”[6](P218)这种学习先进典型的“无用论”“过时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学习先进典型的积极性,制约了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的发挥。再如,党和国家虽然高度重视先进典型的培育和选树,连续举办“感动中国”人物、“全国道德模范”、“服务群众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但能充分发挥示范性、持续产生引领力的先进典型并不多。影响先进典型作用的主要因素在于他们的魅力指数,而魅力指数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体现时代精神、坚持与群众同行,取决于他们能否代表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始终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牵引力量。遗憾的是,改革开放期间培育的一些先进典型并没有坚持与时俱进,因此产生的作用不能强烈而持久,往往是轮流坐庄但影响都是昙花一现。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与改革开放以来对先进典型的宣传过于模式化、完美化有关,但一些先进典型不接地气、先进性不足、典型魅力不够却是主要原因。

3.对先进典型缺乏监督与管理。先进典型培育和发展的过程,其实也是同落后、退化等现象进行斗争的过程,一旦放松了对先进典型错误和缺点的警惕,就必然对社会主义事业及国家的建设发展造成严重的恶果。[7]改革开放以来,为用先进典型引导人们解放思想,为改革开放凝聚思想共识和精神力量,各领域在选树和培育先进典型时都会对其进行符合自身需求的包装和宣传。而在这个过程中,先进典型本人和单位却很少受到应有的监督。对于已经树立的先进典型而言,其先进性和典型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先进的头衔和荣誉只能代表昨天的努力和成就。要想让先进典型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还需要持续对其加强教育、监督和管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个别单位只重视选树和宣传,而忽视甚至放弃了教育、监督和管理,导致部分先进典型在利益面前忘记了初心、在荣誉面前迷失了方向,甚至滑向了犯罪的深渊。比如,省级稽查“先进个人”俞美文沦落为贪污腐败的犯罪典型,全国“道德模范”何涛涉嫌买卖国家机关证件被抓,“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胡志国利用职权敛财,等等。这些曾经名噪一时的先进典型最终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说明后天的教育、监督和管理应该成为先进典型选树的重要一环。针对先进典型选树前后其社会影响、个人地位、资源占有等方面的显著变化,应该及时加强监督和管理,特别是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以帮助他们在新的征程中继续保持先进性和典型性。

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再教育,首要在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确保他们思想不滑坡、永葆先进性。习近平强调:“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8](P37)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某些阶段,由于缺乏对先进典型的系统教育,包括政治理论学习、业务能力培训、工作成绩考核等,导致个别先进典型不能正确对待荣誉,放松了对自己各方面的要求,不再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甚至处心积虑地利用荣誉称号为自己争权夺利,在群众中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严重损害了先进典型群体的正面形象。可见,加强对先进典型的教育、监督和管理,既是防微杜渐不断强化正能量的需要,也是聚沙成塔不断放大影响力的需要。

三、改革开放以来先进典型培育的经验镜鉴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迫切需要我们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先进典型培育的经验教训,更好地选树、培育和使用各条战线上的先进典型,以引领全国人民继续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朝着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新战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1.选树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先进典型。先进典型出自平时工作和日常生活,都是一个个真实而鲜活的个体或群体,而不仅仅是出现在报纸、电视等媒体上或书本、教材中的一篇报道或几张照片。只有选树出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经得起检验的先进典型,才能“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否则就会因为“虚无缥缈”而消解其示范性和引领力。因此,应该努力挖掘从一线干出来、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先进典型,让群众感觉到这种精神就在身边,愿意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地“见贤思齐”。选树群众中有价值的先进典型,不仅要脑中有政治、心中有大局,更要坚持实事求是,着眼于基层和实绩,深入挖掘、精心培育,力戒“炮制典型”和“拔苗助长”。首先,要确保先进典型有过硬的事迹和突出的贡献,在工作中表现出应有的精神状态,在生活中展示出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够以先进典型的“高大上”感染人、打动人,而不是名不副实甚至“以劣币驱逐良币”。其次,选树的先进典型应该是人民群众摸得着、看得到、学得来的真人真事,能够用“接地气”的形象凝聚和感染群众,而不是急功近利地“缺啥补啥”,把先进典型包装成随时可能破裂的“五彩气泡”。再次,选树先进典型既要自上而下、逐级把关,又要自下而上、发动群众,强化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真正把那些有血有肉、事迹感人、群众认同的先进典型树立起来。最后,注重挖掘先进典型蕴含的时代价值,突出先进典型的改革创新精神,真正把体现时代性、具备引领力的先进树为典型,而不应该只注重经济效益的比较。此外,要让先进典型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具有比较典型的先进性和引领力,就不应该把树立典型当成经常性工作,致使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泛滥成灾,从而失去典型性和严肃性。

2.切实发挥先进典型对改革开放的正能量。先进典型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突出代表,其先进思想和行为通过他们自身的每一个生动事例具体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从而增强教育效果。[9]在价值认同日趋多元的时代背景下,更应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10]。一方面,要在宣传先进典型上做足文章。既要把握好典型宣传的时、度、效,着眼于增强先进典型的传播力、影响力及生命力,利用好重要时间节点,揣摩准宣传口径和宣传力度,又要注重典型宣传的方式方法,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手段,充分发挥“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在设置议题、影响舆论方面的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宣传策划,注重媒体融合和资源共享,增强先进典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让先进典型的事迹和精神悄然进入群众的内心世界。在典型宣传中,特别要善于从平民视角捕捉先进人物的典型言行,从细节描绘展现典型人物的鲜明个性,努力拉近普通民众与先进典型之间的距离,从而产生学习和效仿的内在驱动力。另一方面,要在后续培养和跟踪问效上做足文章。先进典型作用的发挥,离不开适宜的土壤和环境。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具有不同的先进事迹,不同领域的先进典型具有不同的精神特质。因此,要精准挖掘先进典型身上的“闪光点”,准确定位先进典型的类型和价值,将其放到合适的领域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比如,全国乡镇党委书记的好榜样吴金印,将贫穷落后的唐庄镇建设成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成为扎根基层、苦干实干的先进典型。如果让他离开基层这个大展拳脚的广阔天地,而到更高的岗位任职,其先进性和典型性未必因此而放大。对先进典型的培养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有个逐步成长的过程。因此,“不但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多为他们搭建舞台,多给他们提供机会。此外,要坚持对先进典型进行跟踪问效,在坚持长期关注、助力发展的同时,及时对先进典型进行提醒、监督和问责,从而帮助他们固强补弱,持久高效地发挥正能量。

3.切实保障并维护好先进典型的正当权益。先进典型树立后,不能只考虑宣传好典型和用好典型,也要了解先进典型的物质需求,不能一味地要求他们奉献,更不能把典型当作“万金油”,哪儿需要往哪儿抹,拿到炉子上去“烤”,苦了他们、亏了他们、害了他们。[11]改革开放以来先进典型培育的实践证明,维护好、保障好先进典型的正当权益和切身利益,是发挥好先进典型引领示范作用的前提。一方面,要给予先进典型柔性关怀。所谓柔性关怀,是指通过开会表彰、慰问看望、政策帮扶等柔性举措,关心先进典型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比如,2017年淅川县出台的《淅川县关心关爱先进典型模范人物实施办法》,从政治上关爱、政策上关照、生活上关心三个方面,推出十四项具体关爱举措,在全社会树立了“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营造出学习先进、争当典型的良好氛围。再如,利用每年9月20日的“公民道德宣传日”,广泛开展“学习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楷模”以及“先进典型进社区”“榜样人物进道德讲堂”等主题活动,使先进典型的精神和心灵得到慰藉、荣誉感和自豪感得到满足。另一方面,要给予先进典型刚性保障。先进典型为改革开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其正当权益应当受到法律保护、政府扶持和社会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进典型的权益保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制度缺位、落实不力等问题,因善致伤、因良致残的先进典型,更多依赖社会团体的救助和道义力量的庇护,而不是依靠制度与法律的刚性保护。例如,虽然2012年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财政部等七部委出台了《关于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的意见》,但见义勇为者后续权益保障主要依靠见义勇为基金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为此,亟须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法律法规的价值导向,提高相关政策的可操作性,强化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形成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统一、柔性关怀与刚性保护相结合的先进典型权益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略)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