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上半年教资面试真题及答案汇总>>】【在线真题库>>】

蜜蜂视频致富全集免费观看_蜜蜂视频致富全集下载_致富经蜜蜂视频全集

2021上半年高中政治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已结束,233网校更新了本次考试真题及答案,供各位考生参考!

1.题目: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内容: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3.基本要求:

(1)讲清楚党是如何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2)结合时政进行教学;

(3)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参考解析:一:课堂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我们经常听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体指什么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体是指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那么共产党如何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呢?以此引出课题《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新课讲授

1.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教师提问:同学们,大家知道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提到的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个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教师追问:请大家结合历史知识,回顾党自1921年成立之来的历史,说说共产党都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实事、好事?从中我们看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大家刚才都列举了很多党的历史上有名的历史事件,看来大家的历史知识学习的也非常好。从中我们看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多媒体出示材料:

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已从1921年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九千多万人。

请学生结合课本,思考: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党的根本宗旨是什么?为什么?

小组探究,教师巡视点拨。小组汇报,教师总结: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原因是: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党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三:巩固提高

请学生以同桌为单位,探究以下两个问题:

(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反复强调“不忘初心”?

(2)用历史和实例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自党成立以来,始终把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摆在首位。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奋斗目标。

作业:观看电影《建党伟业》并撰写一则观后感。

1.题目: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2.内容: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方面,政府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引导人民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政府组织和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3.基本要求:

(1)运用案例教学法;

(2)讲清楚政府的文化职能;,

(3)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

参考解析:一:课堂导入

播放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科学宣传疫情防护知识的新闻视频,提出问题:视频中体现了政府的哪方面职能?

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追问:政府应如何履行文化职能呢?从而导出课题《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二:新课讲授

1.政府履行文化职能之一:宣传科学理论,提高公民素质

展示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标语以及破除封建迷信思想的宣传图画,请学生谈谈:是谁在组织这些文化宣传?在这些文化宣传过程中,自己学到了哪些内容?

学生自主回答;教师总结:在政府组织的文化宣传过程中,我们可以学到正确的价值观念,能够抵制错误思想的侵蚀,也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宣传语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可见,政府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引导人民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政府履行文化职能的体现之一。

2.政府履行文化职能之二:组织科教文卫体事业提高文化软实力

展示三组案例:

案例一:我国已全面实现城乡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100%。(教育)

案例二: 2019 年中秋节,某地市政府开展了一次“花灯节”的文化活动,全市市民都可以免费观赏。(文化)

案例三: 2020年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奖者是黄旭华院士和曾庆存院士。黄旭华是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先后担任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和总设计师。曾庆存是国际著名大气科学家,为数值天气预报和气象卫星遥感作出开创性贡献。(科技)

请学生以政治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讨论:政府还可以通过哪些做法履行文化职能?

小组代表回答,教师评价,并总结:政府组织和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政府履行文化职能的另一种体现。

三:巩固提高

展示四组图片,请学生区分,哪些体现了政府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图片1:沈阳市首届市民运动会开幕。

图片2:中国人民银行调整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图片3:病有所医。

图片4:广场舞大赛。

师生共同明确:市运动会和广场舞大赛都体现了政府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会感受到政府的作用,体会到政府履行职能的行为。我们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我们要相信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增强政治认同感。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政府履行文化职能主要通过宣传科学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通过组织科教文化体等事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作业:搜集本地政府履行文化职能的事例,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略

1.题目:高中必修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片段教学

2.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试讲中教学目标突出;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一段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开幕式的视频片段,并提问:我国为什么要开人民代表大会?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出本此课的讲解内容并板书:《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新课讲授

1.自主探究

探究一

播放第十三届全国入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国务院工作报告的录像,并向学生提问: (1) 国务院总理为什么要向全国人大作报告工作?(2)我国最高权利机关是哪个,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是什么关系?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探究二

播放人大代表访谈视频,并向学生提出问题: (1) 根据视频,谈谈人大代表是怎么产生的? (2) 人大代表是如何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2.合作交流

播放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闭幕式的视频,观看完视频后,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哪些权力?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什么关系?

通过讨论,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

三、课堂巩固

教师提问学生在学习了人大代表的职责之后,如果自己是人大代表会怎么履行职责?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今日所学。

五、布置作业

假如自己是人大代表,请写一下针对城市拥堵的倡议

【板书设计】略

1.题目:高二必修四《矛盾的特殊性》片段教学

2.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试讲中教学目标突出;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

一、导入

教师引入名言: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务的特殊性的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的原因,或特殊的根据, 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导入课题。

二、新课讲授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思考问题:“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矛盾的特殊性。

2、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

(1)小组讨论:每个同学都是不同的个体,小组内部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电影和最喜欢的学习科目。

各小组讨论并思考,教师总结:每个同学都是不同的个体,大家喜爱的书籍与学科也各不相同。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自身的特殊矛盾。比如无机自然界、生物界和社会的矛盾就

各不相同。无机自然界包含的是吸引和排斥的矛盾,生物界包含的是同化和异化、遗传和变异的矛盾,社会包含的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由此构成了三者质的区别。

3、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矛盾

(1)教师展示真实案例:35年前,安徽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风险按下红手印,将村集体土地“分田到户”,35年后,小岗村将分散的土地重新集中后对外发包。并提问:为什么小岗村35年前分田到户,而之后却要集中土地对外发包?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小岗村在35年实行分田到户,35年后又将分散的土地集中对外发包,这是由于在不同的阶段有其矛盾的特殊性,35年前温饱是主要矛盾,35年后致富成

了主要矛盾。

4、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1)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在一个复杂事物中,有很多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他的叫次要矛盾。每个矛盾各有其特殊性,构成了-种矛盾区别于其他矛盾的特点。比如现在我国的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可以把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看成是-个复杂的事物,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看成是复杂事物中的不同矛盾,不同矛盾各有其特点。

(2)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在一个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的事主要方面,另一方则是次要方面。对于每一个矛盾来说必然包含矛盾的双方,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其特点。比如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利有弊。可以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看成一个矛盾,利和弊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利和弊各有其特点。

三、巩固练习

教师提问: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吗?

学生抒发观点,教师总结。

四、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总结,教师补充

五、布置作业

1、课后联系上节课矛盾的普遍性内容,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关系。

2、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思考自己当前的在生活和学习上有哪些矛盾。

【板书设计】略

1. 题目,高二必修四《量变和质变的原理》片段教学

2.内容:原文见高二必修教材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试讲中教学目标突出;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

一、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

教师分享饿汉吃饼的故事。由于饿汉不断吃饼,吃饼的数量不断增加,最终吃饱了,引出今天的课题量边与质变的关系。

二、新课讲授

1、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黑格尔论证,并思考问题:两个论证的生成过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心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教师展示道德经部分内容,并提问:这些内容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教师提问:饿汉吃饼不断吃饼,最终吃饱了,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3)学生讨论回答: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关系

3、方法论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做好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飞跃。

三、巩固练习

教师展示马拉松冠军的夺冠经验,提问学生有何启发。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总结。

四、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总结,教师补充。

五、布置作业

请学生运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分析我国21世纪“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板书设计】略

1.题目:高中必修四《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片段教学

2.基本要求:

请根据上述教学内容及新课程理念,设计课堂教学的基本过程,并按照以下要求进行试讲。

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要有提问环节。

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试讲时间大约十分钟。

参考解析:

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大学生为救助落水老人牺牲,谈谈大家的看法。

二、新课讲授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

教师提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什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教师出示材料: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领导各族人民,在不同历史阶段为中国社会进步做过的事情,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党在不同历史阶段为自己确立的目标和完成的历史任务不同?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教师出示50 年代为建设祖国伐术工人在大兴安岭伐木和阿里开启蚂蚁森林的公益活动的图片。

提问:同样是对森林资源,为什么过去我们表现的和现在表现的是不同的?

三、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古诗: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为什么农民和地主的价值选择不同?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四、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总结,教师补充。

五、布置作业

以“价值选择”为主题,写一篇小作文,下节课分享交流。

【板书设计】略

1.题目:高中必修一第三课《做理性的消费者》片段教学

2.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试讲中教学目标突出;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师多媒体展示一项调查数据,近40%的青少年认为白己有很多只用一时便不再用的东西,这些商品往往足因时冲动而购头的,很快就被闲置一旁,造成浪费。教师随后提问学生∶你们曾因一时冲动或随大流买东西吗?当时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发言后归纳小结︰“原来很多学生都会冲动消费呀、我们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继续学习《做理性的消贽者》。”

二、新课讲授

1.教师出示两个观点︰

观点一︰西方一位经济学家曾以蜜蜂做比喻,说在蜜蜂的"社会"里,奢侈之风盛行时,各行各业都兴旺,当节俭之风代替奢侈之风后,“社会"反而衰落了。由此他得出结论∶个人的奢侈会推动社会的繁荣。

观点二∶我国有句古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教师提问“你们怎样看待这两种消费观念?小组讨论3分钟。

2.讨论分享后小结∶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也带束不同消费观念之间的碰撞。我们要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原则。

3.学生继续思考∶“小刚家庭并不富裕,他看他的同桌买了名牌球鞋,他明明已经有了球鞋,也要求白己的父母给他也买一双,小明父母不同意后,小明借钱买了—双名牌球鞋。小明的做法对吗?你是怎么看待这种行为的?"

4.学生思考结束并白由发言。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这是一种攀比之风,过度消费。我们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贽。那些支出无计划,为了撑面子不惜举债消费而不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的行为,是缺乏理智的。但是也不要过于紧缩消费,过于紧缩消费会使人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不利于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所以,我们提倡消费要适度。

6.教师讲述小红的故事∶小红很喜欢包包,家里已经有很多包包了,但是只要有新款出售,她看大家都去买新款,她就跟着买,家里的包包多的都快放不下了。

教师提问∶你们怎么看待小红的行为?同桌讨论后回答。

7.学生思考结束并回答。

8.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这是盲目跟风的消费观。我们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别人都买的东西,不一定适合白己的需要。随大流购买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是不理智的。要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三、课堂巩固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假如给你500元,你会如何规划你的消费?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