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不是买彩票,一次中奖的概率少之又少,但是想一次就中还是可以的。
拿行测举个例子吧:
公考行测想考60分,做题就行。
公考行测想考65分,靠点方法。
公考行测想考70+,需要智商。
公考行测想考85+,才上升到天赋的程度。
这么看来,是不是一切都变得明朗起来!
考满分不现实,考高分还是很可以的。
况且福利待遇那么好,有点难度也正常!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想要一年拿到15-25万,没几把刷子能行吗?
既然薪酬这么高,竞争压力也一定大。
我大学毕业不知道干啥,跟着室友瞎混去考公,结果肯定是没考上的,但是我没放弃紧接着备考,第二次行测80.6申论74,终于成功上岸。
还是要竭尽全力去备考比较好,不要放弃任何一点分数。
最近刚好有时间,就分享一些我的经验吧,都是我的备考感悟希望能帮到你。
要知道行测考试可是分秒必争,多一道题都是压力,当初我行测能考这么高的分,和我认真搜寻总结学习策略是分不开的。这里我就详细说一下我的行测是怎么学的。
首先声明一点,我肯定是报班了的,因为我自学确实做不到,我自学很久都还是感觉懵懵的,感觉点太多无从下手。
我觉得最值得推荐的就是闪能公考,有报班想法的建议放到首选上去考虑。
公务员考试考的就是方法技巧,把这一块儿掌握好了,做题的正确率和速度会提高很多,闪能老师教的方法技巧可以说是很好用了,像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逻辑填空部分一直都可以说是我的噩梦,不管咋学咋练就是学不会,之前我连看都不想看,但是我跟着闪能老师上了两节课之后,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老师教的是看搭配找对应,跟着老师把搭配对应学会之后,我再做这类题的正确率能达到70%以上。
在我看来,学习和训练一定要把握住以下几点:
掌握不同模块的特点和技巧;
行测共分为五个模块: 言语理解、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
每个模块都有各自的特点,但追根究底,其核心是共通的,即:快速提取信息;理解、把握核心要点;迅速分析加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常识判断部分,最好能对照着一些培训视频把所有的基本考点都给理一遍,包括时政、法律、历史、文学、经济、地理、科技等等等等,这样针对一些常规题就可以做出来了,但是对于常识判断部分,我觉得主要还是靠自己的运气,如果题目做得出来就能选出来,如果做不出来,根据题目推测出来或者随便选一个算了。
言语理解与表达,做好圈画、学会找关键字词特别重要。选词填空要注意选项前后有没有照应词,在看的时候一定不能把题目看成是一个整体去看待,而是要学会分析题目所给出文章的结构(针对中心理解题),这样更能提高正确率一些。
判断推理。基础的知识要牢记,并且最好能做到碰到哪种类型的题目就能够马上用相应的解题思路就答出来。特别是图形推理,我觉得是做题目时候最容易吃不准的一种题型,这个时候,该放弃的还是得放弃。
资料分析。要关注的无非就是速度和正确率。我觉得要先让自己熟悉统计学的相关名词,然后通过训练看题目、算算术的方法去提高自己资料分析的准确率。而整个正确率的提高过程,不靠大量刷题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数量关系。我自己是基本上放弃的,因为我知道自己做不出奥数题,最多只能靠感觉猜对几道题。 刚开始学习行测或者学习行测基础知识阶段,我们对于知识的熟悉程度肯定比不上做题目熟练的人。因此,我还是觉得应该分模块刷题比较好。
我刷行测题目前后持续了四个月时间,前两个月是分模块刷题的,后两个月刷的是套题。有的卷子,我前后做了三遍。针对不懂的或者自己在做题目时反复容易出现的问题,我首先会想想自己的错误原因在哪里,比如在逻辑判断题中我总是搞不清楚概念,那我就去反复看一些概念,并且对照着再去想自己这道错题的正确的做题思路应该是怎么样的。
然后就是申论了:
说白了就是两点,“归纳概括”“言语表达”。也就是说,你得把材料的重点找出来然后自己概括好形成答案。
注意了:言语表达不是考验你得文采有多好,而是要求你说话有逻辑,有内容。
举个例子,随手写得一篇关于前瞻性思维的申论例子,开头如下:
启蒙的火种悄无声息地驱散了蒙昧的迷雾,科学的追问不经意间推动了时代的跨越。春天的播种决定了秋天的收获,现在的思维影响着未来的道路,在内蕴突破性变革的时代前沿,我们只有在思维的高度上“更上一层楼”,以前瞻性的战略思维开启与未来的对话,从底层逻辑的建构中探索文明跃迁的轨迹,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明确前进的方向。
指明前瞻性思维的重要性,把中心论点突出出来,让考官一眼就能看到你要表达的是什么,然后展开分论点:
1.前瞻性的思维潜藏着创新的烙印
2.前瞻性的思维需要把握时代大势。
3.前瞻性的思维需要审视底层逻辑。
三个论点三个方向,我的例子中没用什么花里胡哨言语吧,内容也都是从材料里找来得,所以申论既不是玄学,也不是模板,而是考验你的能力。
然后你就要问了,咋样才能提分啊,别急,那就是我接下来要结合各个模块给你详细讲讲,仔细看,漏掉了绝对是你考公路上巨大的损失。
一.归纳概括
归纳概括是串论的基础、基础好了就能兼顾到其他题型,其他基本都是"归纳概括+逻辑+特殊格式”,所以一定要把基础打好,后面所有的题型都很容易。
步骤一,看限定词(做法/原因/问题/品质等等); 看范围(第几篇材料) 看字数(大慨推算要写几个点)
步骤二找点; 直接概括:直接抄题干; 综合概括:问题=总结问题+问题123...; 争议=争议焦点+支持123.../反对123... 主要内容包括成绩/问题/原因/影响/对策等
步骤三加工:合并同类项、异类并列
1.同义法:表达同一个含义的为一个要点;
2.同主体法:宏观一民族、国家、政府;中观一社会、企事业单位、学校;微观一个人、家庭。
3.同范围合并:五位一体:生态经济文化zheng治社会; 五大层面:思想制度管理监督保障 按照上面这个思路再去看材料,你就对材料有个初步的理解了,理解材料才能概括材料,而材料的逻辑就是你的表达逻辑,所以,理解材料之后表达也就自然而然顺畅了。
二.提出对策题
提出对策题很大程度上就是归纳概括题,不一样的点在于提出对策题往往针对性很强,你就不能把材料的重要点都抄上。而是要多回答做法 所以,你的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文中提出的对策归纳概括; 有不少材料都会针对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办法,这就是对策,写在材料中可以让你直接抄的对策。申论首要秘籍就是一个字:抄。申论材料中都已经提出来的解决办法如果你还不会抄,不会写到答案里,那真没人能救得了你!
2.正面例子、专家的观点建议进行总结; 申论材料中经常会列举一些事例,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正面的事例就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就是大家解决问题的参考,就是答案。与此同时,材料中也会经常见到专家的合理化建议,这也是出题人给你明示的答案。正面事例也好,专家合理建议也罢,都在告诉你一个字:赶紧抄 。
3.针对问题原因提对策; 所有问题的发生都有其原因,所有的原因都对应了对策,对应了解决办法,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提对策提建议,最有针对性,也最有效。这叫对症下药
4.根据个人理解及知识储备进行补充。 前面的三点其实已经涵盖了主要解决办法,当然有时候可能并不完整,这就需要你进行合理地补充,如何补充,你自己的思考能力肯定是有限的,我就推荐你在备考的时候多看看评论进行时和半月谈这类公众号,他们经常会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回答,学习别人的笔杆子思路好过你自己不切实际的空想。
三.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往往是考察你对一个事件的看法或者是对某句话的解释,考验要求更提一个层次,开始考验你对这部分材料是否真的理解透彻。所以你的答题思路必然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不管提问方法怎么变,你自己不能变,掌握好这个思路之后,你就回归到材料中,把你在材料中发现的内容填充进去,答案就出现了。
四.大作文+公文写作
大作文和公文写作的内核是一致的,公文就是缩小的大作文+格式罢了,按照写大作文的思路写公文是不会有问题的。
大作文的阅卷人改你作文的时间就是一分钟左右,一分钟怎么可能阅读完你写得1000多字呢。所以大作文是最考你表达能力的部分。
在大作文的写作中,首尾段,分论点的首句就是阅卷人关注的重点,把这几个点抓住了,表达好了,像我在文章开头写得精炼,简洁,你至少也是个二类文了,这是整体思路,具体怎么找论点,我再展开说说:
第一步:解题干,分析题干,题干有倾向了,我们就按照题干的倾向写。题干无倾向,如2016年国考题, “不学礼,无以立”,我们看到这个题目,只看看出来礼是总论点,但是写对策还是写意义都不明白,这时候就要回归材料,从材料中提炼观点,就知道怎么写下去了。
第二步:读材料,找观点。千万不要通读材料,通读材料浪费时候,还容易错过关键点。你读材料的顺序应该是:指定材料>小题未涉及材料>权威材料,按照这样的顺序读下来,你的观点就基本出来了。如果还没有找全,那就把小题题目和大作文主题相关的材料在快速浏览一遍,这样肯定就能准确锁定文章观点了。
第三步:列提纲,列提纲就是相当于思维导图,也就是明确每一段写什么内容,相应的素材都应该放在哪个段落里,是否合适。列完提纲,文章基本上就不会跑题了,因为内容是否恰当,一眼就能看出来。
最后,就是写作了,记住写总论点和分论点都是使用短句,做到简洁,精炼,有效。
其实讲再多的技巧,都是建立在不断做题刷题的基础上的。
题做百遍,其义自见。公考就是这样,真题刷上千道,题感上去了,分数自然会考高的。
好了,大概就这么多,希望能帮助到各位吧,其实真的是没那么难,只要认真准备,每个模块高分都很轻松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