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手机里保存的照片,都是难忘的瞬间。
那些瞬间,见证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履职足迹、为民情怀,改变着你我的生活,让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5年时间,履职初心不变。正值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让我们通过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手机相册里的照片,看一看他们的履职答卷,听一听他们的履职故事。
【人物名片】孟平红,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翻开手机,孟平红用一张张照片向记者介绍着她与农业的不解之缘。
她告诉记者,推进贵州农业高质量发展,让农民能增收致富,走上小康路,是她毕生愿望。
【镜头一】她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46份建议
2019年3月9日孟平红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贵州代表团作《推广农业科技推动农村产业革命》的发言
2018年,孟平红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她与记者聊到当时的情景,心情依然激动,无法平息。
“当选人大代表后,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切实承担起代表的责任,这既是国家和人民给予的荣誉,更是肩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不能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孟平红告诉记者,现在每当她到各地开展科技调研和实施农业科技项目的时候,会更加关注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的心声。
5年来,她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46份建议、5份议案,都得到国家相关部委的书面答复,有的建议得到高度关注和支持。
2021年3月5日,她在贵州代表团全团会议上作了《运用农业科学技术,推动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发言;2022年3月6日,她再次在贵州代表团全团会议上作了《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发言。
【镜头二】农业产业上的需求,农民对科技的需求,就是农科人科技创新的方向和动力。
孟平红(左三)指导贵州省农科院蔬菜科研团队开展蔬菜育种研究。由研究蔬菜一年“一季”到“多季”、“正季”到“错季”、从“传统种植”到“高效模式”、从蔬菜“万元田”到蔬菜“321”、“农业4.0”......这是由孟平红率领的科研团队,多年来躬身细作,为贵州“蔬写”的脱贫致富经。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山区省份,耕地面积少而分散,发展农业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难度较大,农业单产低、效益不高、农民收入低。”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把蔬菜产业发展得更好?这是孟平红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孟平红带领团队率先在贵州提出并开展蔬菜“321”,即:蔬菜全年亩产值3万元、2万元、1万元,高效种植技术的研究与大面积示范推广,以贵州不同生态区19个县作为试点,结合市场需求和全国蔬菜上市淡旺季规律,根据各地气候特点,将贵州冬春蔬菜、春夏蔬菜、夏秋蔬菜、秋冬蔬菜等错季栽培技术成果熟化提升、科学组装配套,研究总结出适宜不同生态区的一年多季蔬菜高效种植技术模式100余套。改变了传统种植制度,调整种植结构,使过去的一年种植1季或2季蔬菜改变为一年2季、3季甚至多季,增加了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大幅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种菜全年亩产值达1万元以上。
孟平红带领团队在贵州8年累计示范推广蔬菜“321”高效种植242万亩次,总产量1957万吨,总产值341亿元,惠及农民19万户,其中带动贫困人口约79580人增收。2017年,该技术核心内容被纳入了省政府《贵州省发展蔬菜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作为贵州省蔬菜产业扶贫主推技术向全省推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2019年该成果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镜头三】与农民建起一座“连心桥”
孟平红牵头贵州省农科院蔬菜产业专家服务团,在贵州10个县11个村开展服务乡村振兴“双十”“双百”行动。照片中,孟平红在少数民族聚居的惠水县雅水镇为农户传授蔬菜栽培技术。
孟平红与农民建起了一座“连心桥”。
“光是几十人以上的蔬菜微信群就有近10个,有时候一天都在为农民朋友或基层农技人员解答技术问题。”孟平红欣慰地告诉记者,能让农民主动的找到你,这就说明他们信任你、需要你。
省农科院开展了十个专家团服务十个特色产业、百名博士服务一百个村的“双十双百”服务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孟平红是蔬菜产业专家服务团团长,在贵州10个县11个村开展蔬菜产业技术服务贵州。牵头省农科院蔬菜专班工作,统筹6个蔬菜专家小分队开展技术服务;牵头组建了省、市、县、乡四级联动的蔬菜科技特派员队伍167人,建立稳定的专家服务团队。通过集中授课、田间指导、技术咨询、进村入户、视频播放等方式,把科技培训的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搬上荧屏荧幕,打通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她带领团队累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企业合作社、农民7.92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8万余份。
“贵州是我的家乡,国家培养了自己那么多年,造福农民、报效祖国是我应尽的职责。”孟平红说。
【履职报告】5年来,孟平红一直关注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的心声,先后提交了46份建议,多数涉及“三农”问题和农业科技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