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自古水域面积广阔、水资源丰富,因其历史悠久的珍珠养殖,孕育了独特的农业文化遗产。2017年,浙江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成功申请成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9年该系统进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现正在冲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为纪念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倡议20周年,传播“世界珍珠之源”,我们特别策划《德清有名珠》专栏,探究“德清珍珠系统”这颗闪亮“明珠”的历史考证。
德清有名珠
第一期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珍珠的国家,也是最早开始人工养殖珍珠的国家。中国有关珍珠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尚书·禹贡》,其中,在淮海篇中写道“淮夷蠙珠暨鱼”。这里的蠙珠就是自然产淡水珍珠。
▲《天工开物》中采珍珠的插画
北宋时期庞元英的《文昌杂录》中明确记载了一则人工养殖珍珠的方法:“礼部侍郎谢公言有一养珠法,以今所作假珠,择光莹圆润者,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浸之,伺其口开,急以珠投之,频换清水,夜置月中,蚌蛤采月华,此经两秋,即成真珠矣。”《文昌杂录》是元丰年间庞元英在任时所记载的朝章典故轶闻,由于其任职期间所到地方皆为内陆,所以书中记录的珍珠养殖方法确切来说是淡水有核珍珠的养殖方法。但是,由于这则记载并未透漏更多珍珠养殖信息,因此无法判断此时的珍珠养殖是偶然为之,还是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人工淡水珍珠形成的原理。
▲《文昌杂录》
●传奇人物
“珍珠始祖”叶金扬●
目前,关于古代人工规模化育珠的记录非常少,而且也较为零散,但是将这些记载整合起来就会发现,它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人,那就是南宋时期的叶金扬。
▲叶金扬画像(左)中国淡水附壳佛像珍珠(右)
叶金扬的生平不详,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生活在十三四世纪,为湖州府人士。叶金扬之所以为世人所知,是因为他发明了附壳珍珠养殖方法,其方法是:“将锡和其他金属的、木制的、骨质的浮雕放在蚌的贝壳和外套膜之间,经2~3年的养殖,即成。”这一珍珠养殖方法反映出当时的人们已经了解了珍珠形成的原理,意识到只有将异物放入贝壳和外套膜之间才能生产出珍珠。这种将自然界珍珠的偶然形成转化成有意识的自觉培育过程,是古人的一大创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国内多数学者对于叶金扬附壳珍珠养殖的具体地点及相关情况并没有做更加深入的研究,只是将其作为一种现象进行描述。潘炳炎等曾在其著作《珍珠实用新技术》一书中写道:“格瑞尔(Grill)曾于1772年在中国看到过这种褶纹冠蚌的育珠手术情形,并首次引起欧洲的注意。”
▲《珍珠实用新技术》相关记载
但是关于格瑞尔所见到的褶纹冠蚌的育珠手术详情,该书作者并未做深入的描述。
●百年前的外国文献
寻觅“珍珠之源”踪迹 ●
相较于国内,国外对叶金扬附壳珍珠养殖的研究更为丰富。1853年,英国领事海格(F.Hague)和美国的麦嘉湖(D.T.MacGowan)博士分别在大不列颠及爱尔兰皇家亚洲学会、艺术协会杂志发表了On the Natural and Artificial Production of Pearls in China(《中国自然及人工珍珠生产》)和Pearlsand Pearl-making in China(《中国的珍珠和珍珠制造》)两篇论文,这是两位作者亲自到德清钟管和十字港进行实地考察采访后写出的文章,详细介绍了钟管和十字港一带的珍珠养殖状况。
▲1853年,美国麦嘉湖博士在《艺术学会》期刊发表了论文《中国的珍珠和珍珠制造》
▲1856年,英国领事海格(F .Hague)在《大不列颠及爱尔兰皇家亚洲学会》上发表了论文《中国自然及人工珍珠生产》
麦嘉湖博士在文中说明了该篇论文完成的方式,他写道:“在宁波几天的旅行中,海格大使、我及一位聪明的当地人对珍珠生产的工艺进行了调查,并获得了不同生长阶段的标本:经过连续两天的调查,所获得的以下结果应该是可信的。这次实践主要限定在相邻的两个乡镇,这两个乡镇位于浙江省北部、丝绸生产区——德清附近。”
麦嘉湖博士在文中不仅介绍了两个乡镇的珍珠养殖方法,还对其使用的珍珠养殖方法进行了追溯:“这种珍珠养殖方法主要归功于当地的一位祖先,他的名字叫余顺阳(Yu Shun-yang)。为了纪念他的发明,后人为他建立了一座寺庙。”同去的海格大使在自己的文章中也提到了这个人,但并未将其称为余顺阳,而是称其为叶金扬。“这些人工珍珠产品是湖州及其周边城市的一项重要贸易品,整个城市都在从事这一贸易;事实上,据说有5000人以此为生。这一方法是由叶金扬(YeJin-yang)发明的,他是公元1200—1300年的湖州当地人。”海格在自己的文章里进一步明确了麦嘉湖文章中没有提及的纪念叶金扬寺庙的地点,“叶金扬死后,为了纪念他,后人在一个距离湖州26英里的叫小山(Seaou Shang)的地方为他建立了一座巨大的寺庙。这座寺庙至今仍然存在,且每年都会举办纪念活动。”关于小山这个地名,明代《嘉靖德清县志》有明确记载:“小山,在县东北三十里,高三丈,周二十丈五尺。境界武(康)德(清)。一曰翠峰山,中有翠峰寺。前山,在小山东南。”该古籍中所记载的小山,在今武康镇龙胜村。而书中提及的另一山“前山”,则属今天的洛舍镇砂村村。
▲现存的小山寺遗址碑刻
另外,海格还在文章的末尾提到一则重要的信息:“现存的一本书中有关于这一令人感兴趣课题的细节记录,但它并不对外出售。上面提到的工艺出现在一篇重要的区域贸易的文章中,这里的贸易指的是垄断贸易,这种垄断主要出现在一些村庄或家族,其他的乡镇或者家族若要在叶金扬寺庙举行活动,就需要支付费用,还要对寺庙修补进行捐款。”由于该段文字紧连着介绍叶金扬附壳珍珠养殖的文字之后,我们可以将“这一令人感兴趣课题的细节记录”理解为叶金扬附壳珍珠养殖的细节记录,那么文中提到的书中记载的应该是叶金扬附壳珍珠培育工艺和珍珠贸易的情况。换句话说,也许最早从南宋开始,钟管和十字港一带养殖的珍珠就开始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成为乡镇贸易的一种重要商品。
德国人伊丽莎白·斯特拉克(Elisabeth Strack)于2001年编译出版了一本名为Pearls(《珍珠》)的书籍,在“中国珍珠养殖史”部分写道:“珍珠养殖始于十一二世纪,但今天被人所熟知的养殖方法的发明者则出现在十三四世纪,他的名字叫余顺阳,来自湖州。当时的珍珠养殖中心是钟管(Chung-Kwan)和十字港(Sian-Chang-Ngan)。它们位于今天的浙江省北部、丝绸之乡——德清附近,距离太湖约50公里……约有5000个家庭通过养殖珍珠来增加收入。为了纪念这位珍珠养殖的发明人,后人为他建立了一座寺庙。寺庙每年都会举办纪念活动,这一传统一直持续到19世纪。”“约有5000个家庭通过养殖珍珠来增加收入”,说明当时的珍珠养殖已初具规模;而“今天被人所熟知的养殖方法”则表明,南宋叶金扬的附壳珍珠养殖方法并未失传,一直延续了下来,成为今天具有广泛意义的现代人工育珠的基础。
▲Pearls《珍珠》一书中关于中国珍珠养殖史的记载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叶金扬这个人名,目前有几种不同的称呼,除了本文提到的叶金扬、余顺阳外,还有一种叫法为叶纯阳。1925年法国人路易·布唐(L·Boutan)在所编写的著作LaPerle(《珍珠》)一书中将叶金扬称为叶纯阳。“用软体动物生产珍珠,似乎是中国人比所有其他民族都走在了前面……中国人把珍珠制造工序的发现归功于湖州府的一位本地人,名叫叶纯阳,生活在公元13世纪末。他死后,人们在距湖州府40公里的小山,为他建立了一座庙宇……
在浙江省(中国东部)的湖州府一带,也就是杭州以北75公里的一座城市,人造珍珠工场就设置在那里。”
▲路易·布唐LaPerle《珍珠》中的记载
●媒体证实
德清是世界人工培育珍珠的
发祥地●
2004年,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黄惟灏(现已退休)在《湖州晚报》上发表了名为《德清是世界人工培育珍珠的发祥地》一文。
▲2004年 《湖州晚报》刊登了《德清是世界人工培育珍珠的发祥地》一文
文中也将叶金扬称为叶纯阳,“虽然书中所提到的湖州人叶纯阳并不一定是最早开始进行人工培育珍珠的人;但可以肯定的是,正是叶纯阳系统地完善了人工培育珍珠的技术,并将它发扬光大、传之后世。”其实不管是余顺阳还是叶纯阳,这些称呼指向的都是湖州府的某一个人,正是这个人开创了人工珍珠规模化养殖的新纪元。而这个人名之所以出现几种不同的叫法,可能是因为德清方言和普通话的发音不同,从而造成了音译上的不同,这也才使得同样的两个学者在同时实地考察之后发表的论文中对同一个人使用了不同的音译名称。
明代,湖州地区的珍珠养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明代的伍载乔曾写道:“春水龙湖水涨天,家家楼阁柳吹绵。菱秧未插鱼秧小,种出明珠颗颗圆。”这里的龙湖就是现今的湖州菱湖的别称,湖州菱湖位于湖州城南18公里,南邻德清县钟管镇。或许随着乡镇贸易的扩展,德清钟管的珍珠养殖方法开始传入其他区域,从而影响了中国其他地区的珍珠生产。对此,海格先生也持有相似的观点,他在文章的最后说:“中国南部(广东)地区的人也生产人工珍珠。据说很久以前,两个城市交换了他们的秘密,但是湖州人并没能学会广东的珍珠生产方法。这或许是因为两地在气候或者蚌种上存在很大差异,但对任何事情都非常坚持的广东人却成功地学会了湖州的珍珠生产方法。”
古代,德清钟管和十字港一直有人工养殖珍珠的传统,这可以从湖州及德清相关县志中得到佐证。其中,《民国德清县新志》的卷二“物产篇”中载:“将鱼鳞捣烂,裹以五村后圩田中土搓圆,嵌于蚌壳内,蓄诸池,一二年后取出之似真珠,惟光浮质轻有底。近销苏浙,远贩四川,独钟管人能为之。考此种珠,年久者光足价高,每本短利轻,不能久蓄,业此者渐减于前。”该县志中提到的“近销苏浙,远贩四川,独钟管人能为之”,既可以理解为只有钟管地区的人才掌握珍珠培育的技艺,也可以理解为钟管地区的珍珠养殖技艺其实在当时已经极为纯熟,且在全国享有盛名。
▲民国德清县新志卷二记载
尽管目前国内有关人工珍珠规模化养殖的研究少之又少,可直接使用的资料也不多,但是通过不同资料的横向和纵向分析,我们也可以一窥中国古代人工珍珠规模化养殖生产的面貌。通过系统梳理,我们不难发现,现有记载的最早开始人工珍珠大规模养殖的地区应是湖州德清的钟管和十字港一带,而南宋叶金扬 (音译) 附壳珍珠养殖则是现有记载中人工珍珠规模化养殖的开始。
(文章原标题:《中国古代人工珍珠规模化养殖发源地考证》,论文刊载于2015年浙江农业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