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充分肯定同学们“自找苦吃”的精气神,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建好用好示范性科技小院,是省科协5610总体安排中的一项年度重点工作,更是实施“科普中原行动”和“科普筑基惠民工程”的一个重点着力点。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科普部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精神,第一时间组织科技小院师生学习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和殷切期望,赴杞县大蒜科技小院、新乡花生科技小院、平舆芝麻科技小院、伊川甘薯科技小院、兰考科技小院、罗山灵山科技小院等开展实地调研,挖掘和宣传科技小院先进典型,建好用好示范性科技小院,引导更多涉农高校、院所、企业导师专家和学生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为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加油赋能,开拓科普助力乡村振兴的新阵地、新模式、新赛道。

一、主要做法

科技小院是由涉农高校和院所的专家、学生驻扎农业生产一线,以其鲜明的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的特色,服务于农户及生产组织,实现作物高产、资源高效,推进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载体。从2012年我省第一个科技小院——禹州科技小院成立,经过10年的发展壮大,至2022年我省已建在建科技小院共108个,早已成为基层科技服务平台。

一是联合评选表扬先进典型。2022年5月,省科协联合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部署开展“科技小院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一年多来,活动依托全省已建在建108个科技小院,组织动员338名涉农高校与院所导师、专家,带领2600多名入院研究生、实训本科生、技术骨干,开展了860多项科技咨询、培训讲座、调研论证等科技志愿服务活动。今年4月,经过推荐申报、专家评审和网络公示,省科协等5部门联合发文表扬了2022年度河南省科技小院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中涌现出的11个优秀科技小院、15名优秀科技小院专家、25名优秀科技小院志愿者。通过联合评选表扬先进典型,在全省科技小院中树立了标杆、举起了旗帜。

二是组织学习重要回信精神。第一时间组织全省科技小院师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引导和激励科技小院师生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把书本知识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为河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贡献智慧和力量。河南科技小院创始人、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叶优良,伊川甘薯产业科技小院指导老师、河南科技大学博士赵哲,新乡花生科技小院院长、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21级研究生陈奋勇等撰写了学习回信精神的心得体会和感言。5月9日,中国科协网站要闻栏目刊发了“河南科技小院代表热议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信息,是中国科协网刊发的首个省域内科技小院师生学习回信精神的报道。

三是深入开展实地调研宣传。科普部会同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河网等媒体,赴多个科技小院进行实地调研采访,了解科技小院师生扎根田间、科技助农的心路历程,挖掘宣传优秀科技小院、优秀科技小院导师、优秀科技小院志愿者的先进事迹。新华社刊发了“河南:“科技小院”扎根田间十余载科技助农有成效”,获众多媒体和中国科协网要闻转载刊发。从5月23日到5月31日,大河报·豫视频在客户端建立“科普调研行”专题,先后发布“打通科技助农最后一公里,建设基层科技服务平台——河南科技小院:一群年轻人种出新天地”等科技小院稿件7篇,视频4条。大河报在报纸端开设“俺村的科技小院”专栏,发稿7篇,共6.5个版面,稿件均在学习强国平台转发。大河报新浪微博设立#河南这群年轻人种出新天地#话题,截至6月1日上午8时,话题总览突破570万。

二、取得成效

一是提升了科技小院的社会影响力。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现如今,科技小院在河南遍地开花。这十多年来,科技小院的团队老师和学生们驻扎在生产一线,“自找苦吃”,践行“科研教学示范推广紧密结合传技术,政府专家企业农民共同参与保丰收”的初心使命,到田间、进村委、入企业,深入开展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帮助农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为乡村振兴踔厉奋发。通过积极选树和大力宣传科技小院先进典型,依靠报刊、网络和新媒体的多方位、立体化宣传,打造了一批示范性科技小院,科技小院开始大步走入社会公众的眼帘,扩大了科技小院在农业、农民、农村中的知晓度。

二是增强了科技小院师生的获得感。这十多年来,科技小院的师生们积极开展扶贫支教、疫情防控、抗灾救灾等志愿服务,还要忍受孤独寂寞,经历酷暑寒冬,遭遇误解和挫折,克服重重困难,接受各种考验,把汗水洒在科技小院,把论文写在丰收大地,为青春写下了华丽的篇章。当前一大批有知识、有文化的90后、00后耕耘在田间地头,成为粮食种植、稳产增产的“生力军”。禹州小麦科技小院荣获2022年中国农技协“最美科技小院”称号,新乡花生科技小院张红燕和陈奋勇入选“优秀研究生”,新乡花生科技小院张红燕、胡家钰和杞县大蒜科技小院崔元东入选“优秀工作日志研究生”。通过5部门联合表扬和媒体系列深度宣传,科技小院和师生们的心血付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他们的获得感显著增强。

三是打造了科普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品牌。禹州小麦科技小院,技术服务已经覆盖到周边的4个乡镇,48个村庄,20000农户,服务大户和合作社100多个;杞县大蒜科技小院,与当地农业农村局、科协、企业等一起培训基层农技人员、新型经营主体、村干部、农资零售商等200多场,培训人数超过10万人次……科技小院一头连着高等学府,一头连着田间地头,辐射带动了涉农高校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又能为农户提供科技指导和技术指导。科技小院的科学研究有了成果,就会将技术在当地进行推广,或者是制作科普短视频,或者是写科普文章,或是举办科普活动,最终将科技成果推介给当地农民。科技小院成为了科技服务基层农业的示范窗口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农业技术示范推广、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基地。

三、经验体会

一是高质量科普要有效服务大局。乡村振兴战略是我省加快实施的“十大战略”之一。科学普及筑基惠民,需要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上有所作为。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联盟(河南)指导专家、河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张影在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的感悟中说“要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到田间地头去感受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优秀农业科技人才”。科技小院虽小,也能做出大事业,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助力乡亲走好共同富裕之路方面发挥大作用,是科普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新载体、新平台。

二是高质量科普要紧紧依靠专家。加大优质科普资源供给,人才是重要支撑。在伊川甘薯科技小院,5名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研究生长期入驻,进行线上线下甘薯栽培技术培训。新乡花生科技小院师生围绕品种、养分施用、土壤改良、栽培等方向,通过大田和盆栽形式,开展试验示范20余项,建立了花生、小麦、玉米等高产高效技术体系,并集成了不同作物的绿色管理技术模式和规程。正是因为科技小院集聚了一批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高校、院所导师和研究生、本科生,他们扎根乡村开展技术推广、科技研发和志愿者服务,科普助力乡村振兴有了常驻不走的平台和人才。

三是高质量科普要引导资源下沉。科普工作的重心在基层,乡村振兴的战场在田间地头。10多年来,叶优良带领团队老师和学生们每年有200多天在生产一线,帮助农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一定要到田间地头去,到农民中去,获得农民的认可,与农民打成一片”,河南科技大学甘薯产业研究院院长侯文邦的一句话,深切地说明了把资源沉到乡村和田间才能提供高质量农村科普这一看似浅显实则深刻的道理。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