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中国万里之遥的非洲,那里有着神奇的自然和神秘的部落。酋长是部落里最有权威的人,所有人在他的面前都要毕恭毕敬。可在尼日利亚的凯比州,有一个中国人,当地居民却主动为他申请了一个“酋长”的称号。他叫王学民,是长江大学校友。在尼日利亚,当地居民有个很大的生活难题——吃大米,13年前,王学民随着一家中国企业来到这里,他们平蚁窝,抓蚁后,和当地人成为好朋友,并种出了100多万吨稻米,让80多万尼日利亚人吃上了香喷喷的大米饭!
王学民是长江大学校友,1986年至1990年在原湖北农学院农学系种子专业8602班就读。“性格很开朗,爱吹笛子、踢足球,还喜欢跳霹雳舞……是班上的学习委员。”2019年4月8日晚上,由中央电视台制作的节目《致富经》在CCTV7军事农业频道播出后,长江大学机关党委书记、校办副主任周锦华的脑海里顿时出现了这位同班同学在校时的模样。
尼日利亚位于非洲西部,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大约有1亿9千万人。对中国老百姓来说再平常不过的大米饭,却是尼日利亚人眼中的“奢侈品”,他们国家大米产量很低,每年进口大米超过300万吨,还是缺口很大。2004年,尼日利亚政府找到一家中国企业,希望他们能帮助尼日利亚人解决吃大米的难题。这也是王学民与非洲结缘的开端。
这家中国企业就是中地海外集团有限公司。中地海外是一家中国国有控股企业,它在尼日利亚及多个非洲国家完成了很多基础设施建设,是尼日利亚政府和人民信赖的朋友。在中国农业农村部的支持和帮助下,这家中国企业决心把中国人解决粮食问题的经验分享给尼日利亚人。2006年,他们在尼日利亚凯比州承包了一个占地2000多公顷的荒废农场。从那时起,王学民便与凯比州瓦拉镇上的人们打起了交道、交上了朋友。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这家中国企业改变了当地传统的种植模式,帮助尼日利亚人增产100多万吨稻米,让80多万名尼日利亚人吃上了大米饭。他们为2万多名尼日利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带动5000多户当地农户增收致富。他们和当地人成为了好朋友、好兄弟,王学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迄今,已在尼日尼亚工作了13年的王学民,从一名水稻专家,成为了绿色农业西非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和瓦拉农业机械化示范农场的负责人。
2019年1月9日,《人民日报》曾这样报道:尼日利亚西北部凯比州的瓦拉农场,一块块稻田整整齐齐,满眼望去金黄一片……“中国技术让我们的日子好起来”。2018年11月1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也多次对王学民进行了采访。谈及瓦拉农场的未来,王学民豪情满怀:“我一定要再多干几年,发挥自己的价值。我要让中尼两国友谊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