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年第一篇技术贴,我们从最基本的单元开始聊起——养殖池。很多朋友在准备启动一套循环水系统时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我该设计什么样的池子来养我可爱的鱼儿?用什么形状?多深多宽?用什么材质?
你可能见过无数种不同的养殖池,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有圆形的,有方形的,有跑道式的,有椭圆形的。你想问老板,老板总是笑脸迎人,告诉你很好。这真让人纠结,生怕自己建的不够好,以后后悔。
好了,不要急,让我们回到最根本的问题上来,设计一个养殖池需要考虑的要素是什么?
当我们把条件限制在高密度循环水养殖中时,两个关键点脱颖而出,一个是空间最大化利用,另一个就是自净效率。
空间最大化,才能在单位空间里有更多的产出,实现节水节地高产的目标。
自净效率足够好,才能将养殖动物产出的废弃物尽快排出养殖单元进入水处理单元。也只有废弃物及时得到处理,才能实现养殖水体的循环使用,不是么?
除此之外,其他要素倒显得很次要了。当然,次要不代表不重要,我们抽丝剥茧,一点一点展开来谈。
先谈池型
圆形是自净最有效的池型,为什么要用方形圆角池?
方形池会在四个角形成水流死角,只有蓝灰色面积才是有效水流区域。形成死角的后果想必大家都清楚。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假定一个100平方(5×20)的固定面积里,你要怎么设计池子做到空间利用最大化?
圆形池和方形圆角池的总养殖面积就相差10平方。那岂不是所有的养殖池都用方形圆角池就好了?
在实际建造过程中,有些建筑材料由于材质、加工工艺以及运输等原因,不易做成方形圆角,比如PP等多聚体塑料材质。而且由于实验性系统和育苗系统等小型系统对养殖面积没有那么大的要求,因此做成圆形的是最合适的。
此外,在做砖构或混凝土池体时,八角形更容易施工和做的工整,使用效果也没有多大影响,因此很多大型养殖场的养殖池多采用八角形结构。
然而,我们仍然能看到很多超大型养殖场选择圆形养殖池来建造(如下图),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原因还是承重问题,圆形池壁对池内水体的水压承载能力是高的,也是最稳定的,此外同样的建筑材料,圆形所围出的面积是最大的。
总结一下,建筑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方形圆角池或切角池;建筑面积富余的情况下,请考虑圆形池。单个养殖池越大,池子越深,且地上施工,墙裂推荐圆形池。如果是地下施工或半地下施工,可以用方形圆角或切角。
至于跑道池,抱歉,我到现在还没看到哪家跑道池用的特别好,基本上都是底部无法自净,总是在一些边边角角形成积污。养虾上面因为大量曝气的缘故,倒是有一些应用。在流速足够快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本篇暂不重点讨论跑道池。
接下来聊材质
最常见的三种:混凝土(砖混或一体浇筑),玻璃钢和PP(聚丙烯)。
不讲究外观的低成本方案可以用防水帆布搭在木架或钢架里面,施工快捷,可以移动。
透明材质的有超白玻璃、亚克力和透明PP。超白玻璃就只能做方形缸,单体不要太大,否则成本成倍增加。亚克力可做成各种弧度,但价格较贵;透明PP便宜耐用,特点是不抗磨。
在我看来,选材上不必过分纠结,预算允许就选玻璃钢,大型养殖池就用混凝土,小型系统用全PP就可以。
最后聊一下池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理论上讲,池子挖得越深,单位面积下的水体数岂不是越高。显然这么白痴的想法大家心里是有答案的。那就是池子的深度和宽度是有个合适的比例的,即径深比(直径:深度)。
根据我查阅过的文献,一说在2-5之间,另一说在3-6之间。我认为都对,因为还有个重要的参数就是水流速,流速能解决很多池型带来的问题,然而流速也是有最适值的。池底的流速最佳是在6-8cm/s,可以保证池底部自净效率。
所以如果池子决定做8米宽,你挖个4米深也不现实。另外还要考虑喂料、观察、分鱼收鱼时工人上下的方便,所以深度很少做的超过2米。另外还要考虑鱼的品种本身的习性,有些鱼就喜欢聚集在某一特定水层,那么你池子做的再深人家就是不喜欢嘛~ 有毛用是不?
举个例子
下面列举个加州鲈养殖车间的平面布局。
加州鲈在工业化养殖里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水花至转口后,第二阶段为转口后至30-50g,第三阶段为大池养成。所以我们在设计系统的时候要分别考虑三阶段之间的衔接。
有些客户习惯买来水花自己标,有些喜欢直接买大苗来养。前期与客户的沟通很重要,养殖习惯要尊重,这样在使用系统的才会更顺畅。下图就以转口后的苗为开始来设计系统厂房。无论哪里的工业化养殖场,最好都配备一个小型系统,一来方便自己做苗并在合适的阶段转入养成池,二来即使外购大苗,也可用作隔离检疫系统使用,检查特定病源和寄生虫,确保后期生产的成功。相信我,你会明白这套系统的好处的!
淡水鱼养出来都会有土腥味,如果吊一吊水品质会改善很多。最后还要加上源水处理和配套设施。
上图是一个模块化车间的示意图,实际养殖场的水体数往往是数倍于此的,当然配套的设计也有不同。此处为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来搞或来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