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墨脱,有这样一个人:部队官兵称“他是边境线上的‘前哨’、巡逻路上的‘移动路标’”;群众夸赞 “他是乐善好施、治穷致富的带路人”;妻子、女儿说“他是敢担当、负责任、顾家庭的好丈夫、好父亲”;当地干部讲“他是忠诚爱国的好党员、好干部”。

他,就是受到中央领导和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高度评价的墨脱县背崩乡德尔贡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民兵连长——卫军。

美丽精彩的爱国情结

“卫军,就是保卫祖国,热爱军队。”近日,记者在扎墨公路旁的墨脱县马迪村采访时,意外地遇到了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顿珠次仁。

致富经蜗牛养殖视频_农村养殖蜗牛_田地里养殖蜗牛致富

图为在执行边防巡逻任务前,卫军(左一)向村里的民兵详细交待有关事宜。

他说他是卫军的哥哥,他这样给记者解释卫军的含义和来历——

那是1970年2月,经过十月怀胎的卫军就要降生,一场重病使母亲体力不支,生产困难,生命难保。那时,墨脱不通公路,马迪村没有医生,离墨脱县城还要走10多公里的羊肠小道,医疗条件也很差,孕妇遇到难产只有等待死亡。正在全家人为此心急火燎、不知所措、几乎绝望的时候,部队一位叫魏卓的医生和几名卫生员得知这一情况后,打着绑腿、背着药箱,不辞辛苦徒步来到马迪村,将母亲接到了部队进行治病,等待生产。

在部队医生、卫生员的全力救治和精心护理下,卫军从母亲的腹中“呱呱”坠地来到了人间,母亲也安然无恙。为了让全家人都记住部队的好、金珠玛米的好,父母就给弟弟取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名字——卫军。

顿珠次仁说:“我们都是听着父母和村里人讲共产党的故事、讲西藏和平解放的故事和金珠玛米的故事长大的。他们常说,‘是共产党、金珠玛米让门珞百姓翻身得了解放,做了国家的主人,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只有热爱共产党,热爱国家,热爱金珠玛米,才有美好的生活’。”

父母朴实的话像春雨一样在卫军几兄妹的心中潜移默化,坚定着他们听党的话、跟党走、爱国家的信念,懂得 “国无防不稳,民无兵不宁”的深刻道理。从此,美丽精彩的爱国情结深深地根植在了他们的心里,“当兵卫国,吃苦为民”也就成了卫军人生中追求的梦想。

1989年的10月,应征的春风吹拂美丽墨脱。正值青春年华的卫军怀着卫国为民的赤诚之心积极报名,接受祖国挑选,应征入伍,走进了驻藏某边防部队的绿色军营,实现了他多年的当兵梦,开始了他人生中最精彩的军旅生涯。

在部队,卫军勤奋好学,训练刻苦,边防巡逻、站岗执勤样样走在前面。卫军在墨脱县德兴乡工作的女儿央措告诉记者,她说她从懂事的时候起,父亲就时常自豪地给她讲述在部队站岗执勤的故事:

那是1990年的4月,卫军经过半年的军事训练后,背起80多斤重的行囊随部队第一次执行边防巡逻任务,一路冒着狂风暴雨,穿密林、趟冰河、攀悬崖、爬冰山、闯险关、战毒蛇、斗蚂蝗,日夜兼程,风餐露宿,经过三天三夜的行军,他和他的战友才到达边防线。第一次执行边防巡逻任务的卫军虽然觉得很累很苦,但他却为自己是一名边防军人感到无尚光荣。特别是他站在边防线上第一次与战友们面对国旗、举起臂膀宣誓那一刻,他说他心潮起伏,热血沸腾,强烈的自豪感、责任感和爱国热情从心底油然而升。他立下誓言:“宁愿丢掉自己的命,也不能丢掉祖国的一寸土。”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1991年,卫军服役期满退伍回到了家乡,与德尔贡姑娘红东结婚并落户到了德尔贡村。对此,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入赘德尔贡?”他说:“我虽然脱下了军装,离开了部队,但是退伍兵还是一个兵。在这里我不但能看见这疆土上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而且还照样能与部队一起巡逻执勤,看好国门边关。”

稳边固边的无畏勇士

卫军,说话干练,一米七三左右的个头,一身迷彩服依旧透露着军人的气质。

在德尔贡村当过6年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背崩乡副乡长次仁乔介绍说,卫军是一个言必行、行必果的人,退伍在德尔贡村安家26年来,每次部队执行边防巡逻任务,他不仅免费为官兵提供食宿,还主动为部队承担起边防巡逻开路的先锋。

1993年7月的一天,部队按贯例前往某山口巡逻,卫军来到了西莫河边,河水滔滔,河风阵阵,通往对岸的只有一条溜索,别无它路可走。卫军把绳索捆在腰上,搭上滑钩,迅速向河对面滑去。一阵阵河风和滑轮与溜索摩擦发出的声音从他的耳边呼啸而过。突然,索道上拴在卫军身上的绳子断了,他大叫一声,从空中重重地摔了下去。在对岸接应的官兵一边大声喊着卫军的名字,一边像疯了一样冲向河边,“万幸,卫军落在了浅水滩上。”岸上看到这惊险一幕的人都说他:“傻呀!为了探路,连命都不要了。”可卫军却淡定地说:“如果我不去冒险探路,部队的战友们就会遇到危险!”

曾多次接触采访过卫军的墨脱县武装部政委黄昌勇和林芝军分区宣传干事刘孟全说,26年来,虽然雪崩曾把他掩埋,塌方曾把他围困,泥石流曾将他冲倒,蚂蟥、蚊虫曾把他全身叮烂,自己家有4匹骡马被摔死、5匹骡马被累死、7匹骡马被摔伤,但卫军那颗爱国固边的心像磐石一样执着坚定,从不改变。无论风雪再大,暴雨再猛,道路再艰险,丛林再恐怖,他总能一次又一次幸运地从死亡的夹缝中穿越而过。在官兵的眼中,他就像“移动的路标”,踩出的脚印就是一枚枚吉祥的符号,巡逻官兵跟着总能逢凶化吉。一次,在巡逻途中,部队必须经过一段令人望而生畏,惊心胆寒,笔直陡峭的悬崖。部队来到这里,卫军抬头看了看,二话没说,抓起一把绳子就往腰上一绑,一手抓住荆棘,一手扣着岩石,身子紧贴峭壁,脚尖伸进岩缝,像蜗牛一样一点一点地吃力向上爬,官兵都为他捏把汗,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可卫军无惧无畏,经过近1个多小时的努力,他从悬崖峭壁顶上终于抛下了绳子,硬是为官兵开辟出了一条继续前进的路……

在边防巡逻中,各种潜在的危险谁也难以预料。2015年,疲惫不堪的巡逻官兵在宿营地休息时,战士陈刚在树林里警戒执勤时不小心绊动了一根藤条,两个水桶大小的蜂窝从天而降,黑压压的蜂群顿时铺天盖地飞了过来。带队巡逻的指导员巴桑罗布见状立即指挥大家隐蔽。两名新战士一时没反应过来成了蜂群围攻的目标。“卧倒!”卫军大喊一声,一跃而起,把这两名新战士推进草窝深处,一边挥舞着衣服驱赶蜂群,一边跑向树林。卫军的这一举动虽然解救了新战士,却更加激怒了蜂群,自己成了蜂群攻击的目标被蜇倒在地。当战士们将蜂群驱散,把卫军扶起时,他脸和头部都被蜂群蜇了一个又一个红肿的大包昏了过去。经过全力抢救,在昏迷了2天2夜后,卫军才苏醒过来。驻藏某边防部队政委普金承说:“26年来,在这样的生死巡逻路上,卫军经历了不下100次的死里逃生。”

“在巡逻路上,他是开路的先锋;在维护边境稳定中,他是无畏的勇士。”2006年6月19日上午,一个迎面而来头发凌乱、神情慌张,裤子和鞋子都沾满了黄泥的陌生男子引起了卫军的警觉。突然,可疑男子身子一闪钻进了丛林,不见了踪影。这时,卫军更加坚信了自己的判断:“此人非同寻常”。他一边确定可疑男子可能逃跑的方向进行跟踪监视,一边悄悄地把情况报告给了部队。卫军和赶来的战士不顾一切快速扒开丛生的荆棘,绕道截断可疑男子的去路。这时,那家伙凶相毕露,反手从身后掏出匕首叫嚷:“要命就给我把路让开,不让路我就和你们同归于尽。”说着说着就冲了过来。卫军一闪身,踹腿顺势前扑,和战士董瑞协力将其按倒在地绑了起来。原来,这名男子正准备偷越边境。从此,德尔贡村村民在卫军的影响带动下,出现了7家三代民兵、17对父子民兵和27对兄弟民兵,全村成了家家是前哨、人人是哨兵。

“家里事再大都是小事,维护边境稳定再小的事都是大事。”卫军常对妻子、女儿这样说。2011年9月26日,是卫军女儿央措结婚的大喜日子。这天,4名可疑人员在边境地带出没无常,行踪不定。卫军得知情况后,二话没说,立即带领村里的青壮年民兵设伏在蝇蚊飞舞、蚂蟥肆虐、毒蛇出没的丛林里,饿了啃口干饼,渴了就地喝口雪水,困了就轮流打盹,整整7天7夜才将可疑人员全部抓获。在抓捕过程中,面对一名手持利刃准备逃跑的不法分子,卫军扯开嗓门大吼一声:“站住”,随即奋不顾身冲了上去,将其扑倒在地,缴掉利器抓了起来。执勤归来,卫军因在设伏期间遭受大量毒蚊叮咬患上了疟疾,经过5天的治疗才康复。谈及这次抓捕行动的感受时,他说:“我的身后就是我的家园,还有我的父老乡亲,绝不允许任何人破坏我们边境的安宁,我必须像钉子那样扎在那里,绝不退缩,也绝不后退半步!”

黄昌勇、刘孟全介绍说,26年来,在管边控边、稳边固边的行动中,卫军与官兵一起巡逻180多次,协助部队完成军民联训等重大任务70多次,独自带领民兵执行巡逻、勘察等任务70多次,走破了70多双胶鞋,累计行程20多万公里,勘察开辟出3条巡逻道,成功探索出20多种野外生存技能,创新了3项民兵训法,参与执行应急处突250多次,抢险救灾170多次,处理边境事务110多次,协助边防部队、公安、武警等部门抓获各类不法分子120多名,缴获反动宣传品1万余份,有力确保了边境社会稳定,成了墨脱有名的“活地图”“边防通”“飞毛腿”,被边防部队官兵和当地干部群众称为“边关铁门闩”。

富民爱民的“拼命三郎”

德尔贡村,是一个古老的门巴族村落,四面环山,偏远偏僻,至今还未通公路。加之人多地少,土地贫脊,没有优势产业,村民全靠传统的刀耕火种维持生计,家境贫寒,全村贫困。“四季住着透风屋,睡觉只能用地铺;出门就是山连山,骑马爬行难又难;一年只有半年粮,还有半年吃菜糠。”这是德尔贡村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和村‘两委’一班人把大家的力量团结起来,依靠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带领父老乡亲用辛勤的劳动走上致富的道路。”退伍后担任了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卫军,面对全村村民立下誓言。

“一个与外界隔绝信息不灵、交通不便的穷乡僻壤,致富之路在哪里?”有人这样问。

“垦荒。首先解决群众的温饱。”卫军回答掷地有声。

说干就干。卫军和村“两委”一班人领着全村男女老少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劈荒山、平土地、挖沟渠、开新路,一向寂静的德尔贡沸腾了,到处可见挥镐抡锹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铁锤声、号子声与群众劳动中的欢笑声相互交织,不绝于耳,回荡山谷……

有艰辛的付出,就有欣慰的收获。卫军与德尔贡村“两委”一班人带领全村群众硬是用双手在荒山荒坡上垦出了4000多亩田地,种上了青稞、小麦、玉米、鸡爪谷、辣椒、萝卜、韭菜、柑橘、柠檬、香蕉等作物、蔬菜、水果和墨脱兰草,把在部队里学到的养殖技术手把手地传教给村民,鼓励他们饲养生猪、鸡、鸭等家禽。短短几年时间,德尔贡村的村民不仅结束了 “一年只有半年粮,还有半年吃菜糠”的历史,而且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同时还使全村的年人均收入从二三百元快速增加到了3000多元。

山高谷深,坡陡难行,是制约德尔贡村发展的最大瓶颈。卫军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以一名党员的身份向乡党委立下“军令状”:“不修通德尔贡村的骡马道,就开除我的党籍。”

德尔贡村通往外界10多公里的路像羊肠一样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峡谷之间时上时下,弯弯曲曲、折折叠叠。村民们说:“走在这条路上,不论骡马还是村民,如果不小心摔下悬崖深谷,必死无疑。”为了把这条骡马道拓宽,保证人畜安全,墨脱县交通运输局曾先后组织了5支施工队前去修建,都因山高路险、高寒缺氧,修修停停。为尽快修通这条致富路,卫军带领50多名强壮的村民挺进了高山峡谷。

“哪里最危险,哪里任务最艰巨,哪里就有卫军的身影。”村民扎西告诉记者,在修路的过程中,卫军每天最先上山,最后下山,总是在最危险的路段忙碌。有一处悬崖路段,由于笔直险峻,石头坚硬,“人站在下面看上去只见天不见顶,站在上面看下面头昏眼花、心跳加快。”扎西说,施工队曾作业3天没有进展,卫军带头系上绳索悬在半山腰集中人力轮流破顽石,劈山路,仅用一周就冒死完成了开凿任务。整整4 年时间,经过卫军和村民的艰难奋战,终于修通了德尔贡村历史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骡马道,打开了山门,加快了德尔贡村脱贫致富的进程。

“修骡马道的那4年,卫军没有下过一次山、洗过一次澡、理过一次发,衣服也被山上的荆棘和尖锐的石头划破成了条状.。骡马道修通下山时,长头发、长胡须的卫军成了家里人眼里的‘野人’。” 扎西说。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以这条骡马道为基础,由国家投资通往德尔贡村的乡村公路正在加紧施工。村民们无不高兴地说:“不久,我们就可以坐着汽车走出深山老林了。”

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卫军又一马当先,带领16名贫困群众转变观念,走出大山,积极参与工程建设,人均创收18600多元,使全村人均收入又从过去的3000多元增长到了现在的4000多元,让父老乡亲看到了精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提起卫军带领村民致富修路的事,受到过卫军帮助的其美才旺老人不仅连连竖起大拇指夸赞,还如数家珍般说卫军的好——

德尔贡村雨水虽然充沛,但村民的饮用水需要到山下河里背运,既不方便,又不卫生。对此,卫军号召村里每户人家集资200元,同时争取到“农村安全人饮工程”项目,通过带领村民投工投劳,把自来水引进了家家户户。

20多年来,他不仅把自己的4个孩子培养成了大学生考上了公务员,还用自己家的事例时常苦口婆心地给村民讲:“一定要支持教育、鼓励支持孩子上学读书,长大后成为建设家乡有用的人才”,让群众理解知识改变贫穷、改变命运的道理,同时在村里办起第一家商店,既让村民不出山在村里就可以买到需要的日常用品,又用赚来的钱支助贫困学生、扶持困难群众。在卫军的感召下,“现在我们村45户人家几乎家家都有大学生。”其美才旺老人脸上浮现着笑容自豪地说:“卫军还第一个买回微耕机、小三轮,农忙时节免费为缺少劳动力的群众耕地、运输;第一个买回打米机、磨面机,免费为困难群众打米、磨面,让困难群众把节省下来的钱用于家庭其它开支。”

“卫军不仅是咱们治穷致富路的带头人,还是咱们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神。”其美老人的话音刚落,村民西绕顿珠又接上了话茬。

2012年那个干燥的春季,德尔贡村一处突发山火,凶猛的大火 “噼里啪啦”吞噬着草木森林,卫军带领57名民兵闻讯而动,连夜开赴火场,快速挖出7公里的隔离带。谁知,草干林燥,风助火势,火焰一下子蹿过隔离带径直烧掉崖壁上的草木,造成大量岩石受高温爆裂滚落。一时间,50多名民兵和40多名参与扑火的村民被大火和滚石围困,陷入了生死绝境。在这千钧一发之时,卫军急中生智,将自己厚厚的外套脱下,叫几个民兵对着衣服撒尿,然后将衣服裹在头上,纵身滚向火海。民兵们在卫军的启发下也朝着火海纷纷滚去,硬是用自己的身体滚出了一条生命通道,救出了村民,扑灭了山火。

心里装着激情,肩上扛着责任。去年7月下旬,德尔贡村连降暴雨,山洪爆发,导致10多户人家受灾。灾情就是命令。不到20分钟时间,卫军就带领30多名民兵赶到了受灾群众家里,冒着雷电暴雨,抗击山洪3昼夜,安全转移受灾群众100多人、抢运粮食3吨,抢救物资300多件,清理淤泥1000多立方米……

这就是深受群众称赞的忠诚爱国、吃苦为民的门巴汉子——卫军。

在德尔贡村采访,围着记者的村民们似乎有说不完的卫军话题,讲不完的卫军故事。他们相信,有党和政府强农惠农富农和精准脱贫政策的指引,有卫军和村“两委”一班人的带领,边境会越来越稳固,德尔贡村的致富之路会更宽,村庄也会越变越美。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