鳙鱼也叫做花鲢、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等等鳙鱼是淡水鱼的一种,鳙鱼也是中国四大家鱼之一。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鳙鱼要怎么养。以下就是学习啦小编做的鳙鱼的饲养方法整理,希望对你们有用。

鳙鱼的养殖技术

苗种放养

以往湖泊、水库鳙鱼的放养规格一般是13.2㎝左右大规格鱼种,在现代技术条件下,要求0.15—0.5公斤/尾甚至1.0kg大规格鱼种。

放养时间:应选择在水温5~10℃的冬季或初春时进行。此时有利于鱼种的高密度运输,可以减轻运输中的伤亡;鱼种和凶猛鱼类的活动能力减弱,凶猛鱼类对放养鱼种的危害也相对减轻。

放养地点:应选择在水库上游水浅、避风、向阳的肥沃库湾处。这样,远离水库下游的溢洪道、泄洪洞,放养鱼种的逃逸机会可以减少,对大水面环境的适应时间可以缩短,生长可以加快,存活率可得到提高。

放养天气:应选择在风和日丽的日子,不要在刮大风、下雪、结冰的日子放养。

检疫与消毒:鱼种放养入库前必须进行鱼病检疫和鱼种消毒。严禁放养带有传染病的鱼种入库。

精心操作:经长途运输的鱼种运到水库后,应先用库水缓缓加进装鱼容器中,待容器内水温与库水温差不大时,再将鱼种慢慢地投放入库。鱼种放库后,放养人员还应站在库边或船上,用船桨轻轻地搅动库水,缓缓地驱赶鱼种游向大水面。

养殖模式

传统的鲢、鳙鱼搭配比例是3:1,也就是3鲢带1鳙,分别是75%和25%。根据生产实践,鲢鳙鱼的放养结构中,鳙鱼的比例小于20%或鲢鱼的比例大于80%,鳙鱼的生长速度都较快,当鲢的放养比例在20%—80%之间时会抑制鳙鱼的生长速度。鳙鱼作为主养鱼时应少量的搭配或不放养鲢鱼。

水质调控

调节水质有三大功能:一是改良水质。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菌进入水体后,发挥其氧化、氨化、反硝化、解磷、硫化、固氮等作用,迅速分解养殖动物的排泄物、残存饲料、动物残骸等有机物,有效降低了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二是有机物分解后的盐类为单细胞藻类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单胞藻类生长繁殖提供营养,而单胞藻类的光合作用又为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及养殖生物的呼吸提供了溶解氧,构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维持和营造了良好的水质条件,能够长期保持水质的稳定,达到水肥、稳定从而有利于养殖对象健康生长。同时也可使养殖水体中的浮游动物、有益藻类增多,扩大饵料来源,降低生产成本。三是防病。养殖水体中施放了微生态制剂的有益菌,其不仅竞争排斥病原菌,维护水中微生态菌群的生态平衡,避免水生生物遭受致病菌的侵袭而发病,而且还可以产生含有抗菌物质和多种免疫促进因子,活化机体的免疫系统,强化机体的反激反应,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和提高存活率。

食料使用

食性分析

过去在天然环境的低水平养殖条件下,鳙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根据对鳙鱼的食性研究表明,生长良好的花鲢肠道中充满了大型浮游生物及水体中的腐殖质。因此在高密度养殖花鲢条件下,必须提供大量的有机肥来培养大型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腐殖质,在水体缺乏大型浮游生物时,把有机肥中的腐殖质作为花鲢的主要饵料。而在肥水条件下浮游生物主要是个体大于50微米的直链硅藻、甲藻、隐藻、大型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种类,正好是鳙鱼的滤食对象。因此花鲢高密度养殖水体必须水肥且水体中腐殖质充足。

肥料使用

原理:通过向水库、湖泊等大水面投放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及生物复合肥料等,增加水体中的氮、磷等主要营养元素和其它元素的含量,提高水体的初级生产力,提高鳙鱼的产量。

渔业上最早使用的肥料是原始有机肥,如粪肥、堆肥,后来使用无机肥——化肥。原始有机肥营养全面,但有效成分太低,肥效缓慢,限制鱼产量。无机肥有效成分含量高,但肥效短,成分单一,主要培养小型绿藻和蓝藻,利于鲢的生长,对鳙鱼养殖效果不理想。将传统有机肥经过现代生物技术分解与无机肥适量地混合制成的现代渔用生物有机肥,除含大量的氮、磷、碳等常量元素外,还含有均衡的微量元素,大量腐殖质、肽类、有益菌、肥效增强剂等。有能肥水、改水、控水的功效。也特别适合培养大型藻类、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鳙鱼喜食的浮游生物,为鳙鱼的高产养殖提供了物质基础。为满足花鲢营养和花鲢养殖高产,主养花鲢有机肥必须超过无机肥。

病害防治

疾病防控

鱼病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鱼病一般在“大麦黄,白露心”易发病,一个是水温逐渐上升,另一个是水温逐渐下降。这两个季节是鱼病的流行高峰季节,要提前预防。防病采用先杀虫,后灭菌的方法。以目检或显微镜诊断鱼病,对症下药。

A、寄生虫病:每年4-5月杀虫一次,大量用有机肥的水体在7-8月份杀一次虫,

a、中华鳋病:其症状是虫卵或虫体寄生在鱼的鳃部,少量寄生时无明显症状,大量寄生时,病鱼鳃上粘液增多,鳃丝末端膨大水肿、苍白、呼吸困难焦躁不安,在水体表层打转或狂游,尾鳍常露出水面,俗称“翘尾病”,最后消瘦,窒息而死。主要用阿维菌素或菊酯类药物防治。

b、锚头鳋病:其症状是病鱼体表可见大型虫体,寄生处充血发红,烦躁不安,食欲不旺,继而鱼体消瘦而亡。主要用阿维菌素或菊酯类药物防治。

B、暴发性出血病:症状是眼球突出、充血;体表充血发红。

a、原发性出血病:少量白鲢死亡,只需杀菌。

b、继发性出血病:先是底层鱼死亡,下层理化指标严重超标,继而出现大面积死亡。先杀虫,后根据情况杀菌、调水。

鳙鱼的特征

外形似鲢,侧扁。头部大而宽,头长约为体长的1/3。口亦宽大,稍上翘,眼位低。鳃孔较大,鳃盖膜很发达。鳞细而密。背部黑色,体侧深褐带有黑色或黄色花斑。腹部灰白。各鳍浅灰。从腹鳍基部至肛门之间具有角质腹棱。胸鳍较长,其后缘超过腹鳍基部。肠长为体长的5-7倍。

鳙鱼的疾病治疗

鳙鱼常得病态异形碘泡虫病。病因:由异形碘泡虫寄生引起。

症状:

鳙鱼常离群独游,鱼体瘦弱,头大尾小,背似刀刃,肋骨明显,体表失去光泽;鳃盖两侧常充血,鳃丝紫红,有许多针头状白色胞囊。

[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鳙鱼苗种,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市水域。

[诊断]

初诊:据症状和流行情况初诊。

确诊:显微镜镜检。剪下部分鳃丝,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针头状白色胞囊紧贴在鳃小片上。

预防方法:

彻底清塘,以杀灭池底淤泥中的孢子。

采用合理的放养密度,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鱼的抵抗力。

鳙鱼的食谱

霍香鱼头

平均5.0分,基于1位厨友评价

+1分+2分+3分+4分+5分

材料

白鲢鱼头3个(约1000克),霍香100克。调料姜片10克,葱20克,料酒15克,盐12克,豆瓣20克,色拉油50克,姜米8克,蒜米8克,鸡精6克,白糖3克,湿淀粉5克,鸡油10克,鲜汤100克。

做法

1、霍香洗净,将叶子剁成细末。

2、鱼头对剖两半,洗净后用姜片、葱、盐、料酒码味,腌渍20分钟备用。

3、将腌渍好的鱼头盛入盘中淋上鸡油上笼大火蒸8分钟后取出。

4、锅内放入色拉油,烧至七成热时放入豆瓣、姜米、蒜米小火翻炒出香,再加入鲜汤、鸡精、白糖大火烧开后放入湿淀粉勾芡,放入霍香末调拌均匀后淋于鱼头上即成。

小诀窍

特点

色红亮,霍香味浓,鱼肉鲜嫩,营养开胃。

备注

霍香具有开胃、促进饮食等功效。

制作关键

1、鱼头一定要提前码味,否则味不够。2、霍香末在锅中时间不能太长。

水煮花鲢鱼

平均3.8分,基于199位厨友评价

+1分+2分+3分+4分+5分

材料

花鲢鱼一条约一斤半片成片,加入适量盐,三大匙料酒,两大匙淀粉抓匀码味。豆瓣两大匙,泡红辣椒十二个切末,花椒粉一匙,老姜一小块,蒜四瓣剁末,葱四棵切碎,藿香叶(也称鱼香菜)六棵切碎,酱油一大匙,醋一匙,白糖一咖啡匙,味精适量。

做法

花鲢鱼宰杀治净,取下净鱼肉,斜刀片成厚约0.2厘米的片,然后放入碗中,加盐、料酒、水淀粉和匀;鱼头及鱼骨斩成块;老姜、大蒜去皮洗净,切成姜蒜末;青笋类洗净,切成片;小葱洗净,切成葱花。 锅置火上,放油烧至四成热时,放入鱼片滑散,至白色时撇下油捞出。

沥干油。

锅内留约一两半油,放豆瓣、泡辣、姜蒜米炒呈樱桃色。

加入约半斤水,放入料洒、鱼片、酱油、盐、醋、白糖、花椒粉烧沸,改小火慢煮。

鱼熟入味、汤汁浓稠时,放味精、葱碎、藿香叶,铲匀起锅装盘即成。

紫苏山药花鲢鱼尾汤

平均4.2分,基于4位厨友评价

+1分+2分+3分+4分+5分

材料

花鲢鱼尾250g、山药300g、鲜紫苏叶20g、生姜15g、盐3/4茶匙、料酒2茶匙、胡椒粉1/4茶匙、味精1/4茶匙

做法

1、鱼尾和山药洗净,生姜切片。

2、紫苏叶清洗干净。

3、山药去皮切段。

4、锅烧热放入少许油,把鱼尾煎至两面微黄。

5、锅内加入足量的开水和生姜、料酒、盐。

6、大火烧开炖煮10分钟。

7、放入山药块后再煮15分钟。

8、最后放入紫苏叶煮2分钟,加胡椒粉、味精调匀即可。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