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螨虫病分布遍及我国各地,在冬、春季节,凡牛舍阴暗、拥挤、饲养管理差的牧场,不论水牛、黄牛均可发病,尤以犊牛受害最为严重。螨病是由螨虫所引起的寄生虫性皮肤病,呈散发性、地方性流行,以剧痒和湿疹样皮类为特征。螨病可分为疥螨病和痒螨病,马、牛和其他家畜均可发生。螨虫寄生于家畜皮肤内,靠吸食血液营养为食物,产生毒素,使得患畜瘙痒难忍,影响采食和休息,对生产产生重大负面影响。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牛、马螨病的临床症状 牛、马螨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4.jpg

1、病原体生活史和流行病学

疥螨:虫体在畜体表皮挖凿隧道,并在其中发育繁殖,雌虫在隧道内产卵(一生产40—50枚),孵化的幼虫爬到皮肤表面,在毛间皮肤挖凿小穴,并在里面蜕化为若虫,若虫钻入皮肤浅穴,在里面蜕化为成虫。疥螨发育过程平均15天。

痒螨:马痒螨多寄生在颈、背、尾根处,牛和水牛寄生在颈、肩和尾根,寄生皮肤表面,不挖隧道。畜体瘦弱,抵抗力差时易感染。该病属接触传染,如饮水、食槽等均能传染。

2、临床症状

疥螨:马由头、颈、体侧开始,随后延及肩背以及全身。牛多发生于头、颈,严重感染时也发生于其他部位。最初出现小结节,继为水疱,病变部瘙痒,夜间温度高时瘙痒增剧。因经常啃咬和摩擦,使皮肤损伤破裂,流出淋巴液,表面角质脱落形成痂皮,痂皮下湿润,有脓性分泌物时有臭味。患部皮肤渐光秃并起皱褶,尤其是颈部。患畜日渐消瘦,严重时引起死亡。足螨:又称为吮吸疥螨病。马多发生于四肢下端,尤其是飞节以下(幼畜也可全身感染发病),瘙痒、脱毛、结痂,皮肤增厚,形成龟裂。冬季发生,夏季康复。牛多发生于尾根下面,球节、系部也可发病,并延及四肢、乳房、会阴等部,皮肤湿疹样病变,瘙痒。

痒螨:马在夏秋毛稀时病轻些,冬春绒毛未退病重些。常在鬃部、鬣部、尾根、颌间、股内侧及鼠蹊部的皮肤上发生。乘、挽马放鞍部位,患部毛易脱落,出现不整形秃毛斑,患部盖有浅黄色脂肪样柔软痂皮。容易剥脱,邻近皮肤也迅速脱毛。以后的经过与患疥螨时相似。牛的病变开始于颈部、角基、尾根,渐延至垂皮及肩侧,严重时蔓延全身。皮肤损伤,渗出液形成痂皮,皮肤增厚,失去弹性,天暖时减轻,入冬又重。病畜严重时,精神萎靡,食欲大减,卧地不起,以致死亡。水牛的寄生部位、症状与牛痒螨相似,但寄生部位的皮肤呈现一种起泡样的病变,表皮角质层细胞成片脱落。

3、诊断要点

疥螨:马、牛从头颈开始,再向其他部位发展,初为小结节,继为水疱,瘙痒,夜间加重,咬啃摩擦破皮,表皮脱落结痂,痂下湿润。足螨:马多发于四肢下端,瘙痒、脱毛、结痂、龟裂。冬季发生,夏季康复。牛多发于尾根下面,球节、系部也可发生、瘙痒。

痒螨:马在鬃鬣、尾根、内股,牛在颈、角基、尾根。马擦痒后结软痂脱毛,牛皮肤增厚,天暖减轻、入冬加重。水牛与牛相似,皮肤呈起泡样病变,成片脱落。

用凸刃刀在酒精灯上消毒后,刀刃垂直刮取皮屑,直到皮肤轻微出血,将刮下的干燥皮屑放在培养皿内或黑纸上,在日光暴晒或在皿底、黑纸上,以热水或炉火(40~50℃)加温30~40min,可见白色虫体在黑纸上移动。

4、类症鉴别

湿疹(慢性)。类似处:瘙痒、皮肤增厚,长毛处积皮屑,结节、水疱,易复发。不同处:病变部结痂即痊愈,病情春季加重,不表现消瘦、镜检无螨虫。

毛癣菌病。类似处:局部脱毛、水疱、结痂、皮肤增厚,有瘙痒(牛)。不同处:多呈局限性脱毛斑,毛多折断,马无痒感,牛有痂块,厚度可达2~7mm,痂皮脱落成秃斑,逐渐长新毛。能很快扩大传染,刮取皮屑镜检不见螨虫。

牛羊虱病。类似处:瘙痒、摩擦,不安。不同处:多寄生于额、耳根、颈肩、尾根,逆向拨毛可见有芝麻大小的黑色或色淡的虱在爬动。

5、防治措施

畜舍经常保持清洁卫生,如发现有啃咬、摩擦、脱毛的家畜,应立即检查有无螨虫。对从螨区引进的家畜,应先隔离饲养,检查无螨后再合群。发现病畜,隔离治疗,以免扩大传染范围。

病畜的用具及畜舍应消毒灭螨。方法l:用2%敌百虫液于患处涂擦(浓度不要超过2%,以免皮肤硬结坏死)。方法2:用硫磺粉10g、凡土林或猪油100g调成软膏,在局部洗净擦干后涂布。方法3:用石灰硫磺合剂(硫黄5份、生石灰6份、加水300份),先将硫黄、石灰分别研成粉末再混合在一起,加少量水调成糊状,放在锅里煮沸,边煮边加完所需的水量,边煮边搅拌,约经2h药液成橙红色即可。每天清洗患部。方法4:用松焦油1份、硫黄(硫蒸汽冷凝形成的结晶)l份、软肥皂2份、酒精2份,按顺序混合后涂擦患部。方法5:如病部面积过大,注意每次涂药不可超过体表面积的1/4。方法6:杀螨药能杀死螨,不能杀死虫卵,根据螨的发育规律,隔5~7天再使用1次(最低限度)。方法7:接触患畜的人员,须彻底消毒,更换衣物后才能接触其他的畜禽。

5.7.jpg

1、牛螨虫病的病原

1.1疥螨疥螨寄生于皮肤角化层下,并不断在皮内挖凿隧道,虫体即在隧道内不断发育和繁殖。疥螨的成虫形态特征为:虫体小,长0.2~0.5毫米,肉眼不易看见;体呈圆形,浅黄色,体表生有大量小刺;前端口器呈蹄铁形;虫体腹面前部和后部各有两对粗短的足,后两对足不突出于体后缘之外。每对足上均有角质化的支条,第一对足的后支条在虫体中央并成一条长杆,第三、四对足上的后支条,在雄虫是互相连接的。雌虫第一、二对足及雄虫第一、二、四对足的末端具有与不分节柄连接的钟形吸盘,无吸盘足的末端则生有长刚毛。

1.2痒螨寄生在皮肤表面。虫体呈长圆形,较大,长0.5~0.9毫米,肉眼可见。口器长,呈圆锥形。4对足细长,尤其前两对更为发达。雌虫第一、二、四对足和雄虫前足有细长的柄和吸盘,柄分3节。雌虫第三对足上有两根长刚毛;雄虫第四对足短且无吸盘和刚毛,尾端有两个尾突,在尾突前方腹面上有两个性吸盘。

2、牛螨虫病的流行特点

疥螨寄生于牛的表皮深层,吸食组织和淋巴液。痒螨寄生于牛的皮肤表面,以口器刺吸淋巴液。这两种螨的全部发育过程均在牛体上进行。经过卵、幼虫、若虫、成虫4个阶段。各种牛对螨均易感,但犊牛比成牛最易感。感染牛是主要传染源。健康牛接触病牛,或螨虫污染牛舍及运动场中的栏杆、用具、圈舍等而感染;本病在秋、冬季节多发。如果牛舍阴暗、潮湿、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饲养管理不善,卫生条件极差,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3、牛螨虫病的牛病临床症状

临床上牛的疥螨和痒螨大多呈混合感染。初期多在头、颈部发生不规则丘疹样病变,病牛剧痒,使劲磨蹭患部,使患部落屑、脱毛、光滑,甚至出血,皮肤增厚,失去弹性。鳞屑、污物、被毛和渗出物粘在一起,形成痂垢。病变部逐渐扩大,严重时可蔓延至全身。由于剧痒,病牛长期烦躁不安,影响正常采食和休息,从而使消化吸收功能及营养状况日渐下降而急骤消瘦。如继发感染,则出现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等症状。有的病牛因消瘦和恶病质而死亡。

4、牛螨虫病的诊断方法

在患部刮取痂皮检查虫体。方法是选患部与健康皮肤交界处的新鲜病灶,用消毒凸刃小刀先刮去干燥皮屑,然后轻轻用力刮取湿润皮肤数处,深部以见有血印为止,刮过的局部用碘酊消毒,病料放在试管或平皿中备用。检查方法可用直接检虫法、活虫检查法、沉淀法。

5、牛螨虫病的类症鉴别

5.1湿疹类似处是瘙痒,皮肤变得粗厚,长毛处积皮屑,结节、水疱,易复发。不同处是湿疹主要发生于夏季,发生部位茬前额、尾根、背腰、后肢等凹部,病初红斑,然后形成水疱、脓疱。局部热、痛。

5.2虱病类似处是瘙痒,使劲磨蹭患部,使局部皮肤出现脱毛。不同处是多寄生于皮肤较薄、较隐蔽的地方,如耳根、腹股沟、尾根下、耳壳内侧、腹下肘窝。

5.3毛癣菌病类似处是瘙痒、脱毛、脱屑、结痂、皮肤增厚。不同处是多数为疣毛癣菌、须毛癣菌、马毛癣菌等侵害。常见于眼眶、口角、面部、肛门等处。病牛皮肤有痂块,多呈局限性脱毛斑,上残留短毛,严重时全身融合成大片。

6、防治

6.1预防牛舍要宽敞,干燥,透光,通风良好,经常清扫,定期消毒。对患病牛及时隔离治疗。治愈牛应继续观察20天,如未再发,再一次用杀虫药处理后方可合群。引入牛时,要隔离观察,确认无螨病后再并入牛群中。

6.2牛螨虫病的治疗

(1)西药疗法局部涂擦和药浴疗法。用药前剪去患部被毛,用温肥皂水或温碱水洗掉患部的污物、痂皮和皮屑,晾干后涂药。若患部面积较大,必须分片治疗,以防中毒。

①涂药疗法局部剪毛清洗后反复涂药。敌百虫溶液(来苏儿5份,溶于温水100份中,加入敌百虫5份)涂擦患部,或用敌百虫0.5%~1%的水溶液喷洒,或螨净0.5%溶液喷洒。

②药浴疗法可采用水泥药浴池或机械化药浴池,常用0.05%辛硫磷等。药浴后要防止牛舔食药液。

③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200微克皮下注射,严重病例,间隔7~10天重复用药1次。

(2)牛螨虫病的中药疗法

①灭疥灵百部、大枫子、马钱子、苦参;白芷各10克,狼毒、苦楝根、紫草、当归各15克,黄蜡30~60克,植物油500毫升。除黄蜡外,各药入油内炸至药赤色,滤去药渣,趁热加入黄蜡,冷却后呈膏状。用时将药膏抹于患部。隔5~7天重复使用1次。如果受损面积较大,应分片涂抹。一般用药7~14天,即可见新毛长出,皮肤光润而痊愈。

②单方硫磺粉500克与棉籽油1千克共熬成软膏,涂擦患部。乳香15克,枯矾、硫磺各60克,海螵蛸90克,研细末过80目筛。根据患部大小,按植物油2份、药1份的比例,先将油加热,入药稍熬即可。用时涂擦患部,1周1次。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