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
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其报告《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是这样描述红军那段艰辛的长征岁月。
82年前,1934年10月,濒临绝境的8.6万余名中央红军由赣南于都河畔等地出发,开启了二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路。一路上,红军战士血战湘江、强渡乌江、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历经380多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牺牲营以上干部430余人,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最终来到了陕北,为革命事业打开了新局面。
长征是奇迹,更是指引新时代攻坚克难的精神力量。
“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年7月18日至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宁夏调研考察时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正是当前的一场新长征。
而在这场新长征路上,那些80年前曾在革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革命老区现状究竟如何?今年8月起,中央网信办主办了“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
澎湃新闻()记者沿着红军的足迹一路探访,途经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甘肃、陕西等省份,行程13200多公里,身体力行地去寻求答案。
江西瑞金:“农村电商+合作社+贫困户”模式走红
江西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前的石碑上刻着“长征源”。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谢匡时 图
江西瑞金,既是曾经中央苏区的首都,也是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之一。1934年,红军被迫踏上长征路时,当时的舆论普遍认为国共胜负已成定局,红军已是死路一条。国民党更是认定红军“流徙千里,四面受制,下山猛虎,不难就擒”。
然而,历史最终证明,长征同时也是一段传奇的起点。80年后的今天,走在新长征路上的瑞金凤岗村,正享受着扶贫新模式所带来的发展红利。
瑞金市壬田镇凤岗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的重点贫困村之一,全村900余户,共有贫困户118户。2015年底,凤岗村通过“农村电商+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带动二三十户贫困户率先脱贫。
“安徽有个叫小岗村的村庄,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闻名全国;瑞金壬田镇凤岗村的迅速走红,则是依靠一枚枚销往全国各地的咸鸭蛋。”壬田镇副镇长钟久滢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
据钟久滢介绍,2015年,凤岗村成立了“廖奶奶咸鸭蛋”专业合作社,以86岁军烈后代廖秀英为品牌。她有六七十年腌制咸鸭蛋的经验,口感独特、咸中带点甜。
钟久滢说,合作社对接该村重点贫困户23户,提供技术帮助贫困养殖户养殖;再由合作社统一收购鸭蛋进行深加工,再利用电商平台线上销售,现在成功将“廖奶奶咸鸭蛋”打造成畅销全国的知名农产品。品牌效应下的咸鸭蛋也正带领着凤岗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张运来,廖秀英儿子,也是凤岗村党支部书记。他说,以前母亲腌制的咸鸭蛋只是送到集镇上售卖补贴家用,没想到现在成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产业。
“过去老百姓都是单一地种粮食,现在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山上种脐橙、油茶,山下田里除了种水稻之外,还发展蔬菜、烟叶、白莲、养殖等,我们脱贫最重要的还是靠发展产业脱贫,整个产业结构调整得非常好,农民收入水平比原来大大提高了。”瑞金市委书记许锐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瑞金计划提前脱贫摘帽,在2017年就实现脱贫摘帽的目标。
湖南通道:民族特色旅游业带动区域协调发展
湖南桑植县,正在修缮的红二军团军团部(总指挥部)旧址。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谢匡时 图
1934年12月,一场拯救了中央红军的秘密临时会议于湖南通道县召开。
这场会议改变了李德、博古等人坚持北上与红二、六军团会师的既定方针,采纳了毛泽东力主的西进贵州路线,避开了国民党军队设下的包围圈,挽救了当时已陷入低谷的3万多中央红军,并被视为黎平会议、猴场会议等一系列长征关键会议的开端。
“自此革命处处有通道。”恭城书院通道转兵纪念馆馆长郑湘不无激动地评价着这段历史。
而在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印宇鹰看来,红军当年“通道转兵”所代表的精神价值对于如今的脱贫工作同样具有意义:“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勇于担当。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我们也需要传承这16个字的精神。”
“以前,侗族的老百姓经济意识并不强,许多年轻人都离家去外地务工,留下老一辈生活在侗寨。”印宇鹰告诉记者,随着精准识贫、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广,近几年,在发扬长征精神的同时,通道县立足注重科学合理方式,定位区域协调,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旅游产业为龙头,统领各类行业资源的产业发展机制,通过实现‘侗寨景点化’等措施带动居民脱贫致富,带动全县人民共同建设‘美丽乡村’。”
从创办“侗锦传习所”到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呀啰耶侗锦织艺公司总经理欧瑞凡正是一位县委书记眼中“能让老百姓提振精神、凝心聚力”的代表。
侗族古歌《远祖歌》唱道:“鱼骨做梭织花绵,骨针用来缝衣裙。”侗锦是侗族人的传统手工工艺品,通道侗族自治县则是侗锦的重要产地。2008年,侗锦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侗乡大山里的一张名片。
7年前,侗族阿妹欧瑞凡放弃了在县文化局的工作,全心全意倾注在侗锦的保护和传承,她说:“想让更多的人了解侗锦发展历史,感受其文化内涵。”
“传承最好方式就是生产性保护。”为此,欧瑞凡专门邀请了老一辈织锦大师来培养年轻一代的织锦人。
69岁的石培云正是这样一名“大师”:原先靠种植传统农作物、养鸡养鸭为生,年收入三四千元左右的石培云,在加入“侗锦传习所”教授织锦手艺后,年收入甚至达到了四万元。
贵州遵义:为返乡农民打造创业平台
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召开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图片源于网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在海拔1200米的娄山关,毛泽东的一首《忆秦娥·娄山关》在大理石碑上以行草手书体放大镌刻,苍劲有力。
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召开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是年2月,毛泽东指挥红军二渡赤水进军遵义期间,发起了娄山关战役,歼灭和击溃黔军4个团。一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充分道出了取得战役胜利后毛泽东意气风发的状态。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也成为无可争议的历史转折地。而80年后的今天,位于娄山关脚下的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娄山关村则是扭转自身贫困命运的一个典型。
10年前仍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一类重点村”的娄山关村,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尚不足1500元,而到了2014年,该村农民人均年收入已达1.4万元。
藤编作为娄山关村“金字招牌”之一,几乎家家户户在农闲时都会从事藤编生产。但由于当地贫穷偏远,没有市场,藤编产品的销量并不乐观。
在这样的背景下,马毅和大多数村里的年轻人一样,选择了外出打工的道路。在广东佛山,马毅找到了一份藤编工艺的工作,并且通过学习先进工艺技术,他逐渐崭露头角。2009年,马毅在回村给女儿办婚礼时,听说了家乡政府为扶持藤编产业,已经建立了信息平台支持藤编产业的发展,并成立了板桥镇藤编协会。
“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很不错,旅游也发展起来,但没有相关的产业,所以我想把在外面学到的藤编手艺带回来。”当年,马毅辞职返乡创立了毅丰藤艺制品有限公司,按照先进技术研究设计藤编产品,并突破传统样式将藤编的实用性和美观性改良。2015年,马毅的公司销售已经超过400万元。
根据《汇川区总工会关于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扶持方案》和《汇川区小额担保贷款实施细则》,汇川区将从培训、教育、资金、维权等方面全方位给予返乡农民工政策支持和保障,让农民工带回了市场观念、技术和经验得以落地,同时也实现了发达地区与落后乡村的联系和对接,使之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真正动力。
一条崭新的柏油马路从村中穿过,两侧的黔北民居整齐划一,村民三三两两坐在屋前闲聊——这正是记者见到娄山关村如今的样貌。
四川安顺: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快车道”
石棉县安顺乡曾举办“红军精神在我心中”主题演讲比赛,18名参赛学生通过讲述革命历史、红军故事等方式,感召同学们传承弘扬红军精神,立志成才报国。 北纬网 图
在过去的150多年间,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安顺乡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两场最惊心动魄,并且对历史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军事行动。
清同治二年,太平天国最富传奇色彩的少年英雄石达开,率军在此渡河,因河水暴涨被阻于安顺场近一个月,战局急转直下,石达开被清军生擒。这场近代史上最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也在不久后走向终结。
1935年,长征中的红军,在毛泽东的带领下,以安顺场为中心,布置了两条渡河线路,一支顺利强渡安顺场渡口,一支从小路沿江而上夺取泸定桥,打破了蒋介石要朱德、毛泽东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
安顺场所在的石棉县安顺乡,北上即是原西康省的首府雅安,西边是凉山州、甘孜州,南边是云南、西藏,是内地通往民族地区的重要通道和过渡地带,素有“民族走廊”之称。
而今,这个诞生传奇的地方,已将红色文化资源变为引领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据安顺乡乡长史呷向澎湃新闻介绍,乡政府所在的安顺场,过去穷得“响叮当”。多年前,安顺场只有一条老街,破旧不堪,那时当地村民们的主要生活经济来源是靠在大渡河谷种水稻和高半山上种玉米,发展方式粗放而落后,人均收入极少,村民生活只为填饱肚子。
史呷说:“后来,我们利用政策的有利契机,借力红色文化资源开始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再通过农旅融合模式,让当地经济步入发展快车道。”
2005年,安顺场作为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战役的革命纪念地,被评为全国首批100个红色旅游精品景区和30条精品线路之一,2013年9月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安顺乡共辖6个村47个村民小组,全乡人口9359人,2008年以前,全乡人均年收入不到4000元,如今这个数字已达到9300多元,而安顺场所在的安顺村的人均年收入甚至达到9700多元。
“这只是乡亲们在乡上农村信用社的存款情况,还不包括乡亲们到县城和商业银行的存款数据。”史呷介绍说,今年第二季度,全乡人均存款已经超过1万元,全乡总存款数近1亿元。
谈及对未来的期许,史呷告诉澎湃新闻,“希望更多的省级、国家级道路通到安顺场,让当地的红色文化旅游吸引更多地方的人。”
陕西吴起:移民搬迁脱贫致富经
油画《吴起镇上破敌骑》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中央红军落脚西北革命根据地北大门吴起镇,在吴起部署了著名的“切尾巴”战役,这一战是中央红军长征中的最后一仗,中央红军在吴起结束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完成了战略大转移。吴起成为了长征胜利的落脚点和中国革命胜利的出发点。
2016年9月29日,在吴起铁边城镇河西台移民新村,宽阔的柏油路直通到村,一排排崭新的居民小院整齐分布在山脚。
铁边城镇镇长齐增民告诉澎湃新闻,河西台村的居民都是从周围偏远乡村搬迁来的。近年来,铁边城镇已建成了南城坡、河西台、凤鸣湾等移民搬迁安置点,建成窑洞1476孔、平房362间,累计搬迁470户2350人。
“为了让搬迁户能搬得出、留得住、不反弹、能致富,我们在移民搬迁点配套了一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覆盖面积超过10公里,建成日光温室大棚164座,”齐增民说,移民新村的村民可以就近到现代农业产业园务工。
现年60岁的李仲邦,是陕北地地道道的农民,之前家住在距乡镇驻地20多公里外的吴岔村,家里住的是土窑洞。由于缺水,家里的生活用水喝的也是水窖积蓄的雨水。
李仲邦向澎湃新闻说,以前在吴岔村土窑洞居住时,全家人靠天吃饭,一年到头收入也不到1万元,日子过得相当贫苦,当时生活条件也很差。
2011年,李仲邦从边远山区搬迁到了河西台移民新村,住上了崭新宽敞的新石窑房,喝上了自来水。
李仲邦说,在河西台移民新村盖新房总共花了十五六万,政府各种移民搬迁补贴加起来有7万元,现在的水电路都通到家里了,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了。
“住在镇上,农忙的时候,全家开车回去把地种上,然后再回到镇里,方便得很。” 李仲邦说,现在自己还在镇上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上班,每个月的收入有三四千,而且3个儿子也在产业园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去年全家收入达到10多万元,移民搬迁让全家富起来了。
李仲邦只是吴起移民搬迁脱贫致富的缩影之一。
齐增民表示,通过移民搬迁、产业扶贫等措施,带动了全镇扶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发展,有效助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2015年底,全镇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4200元,实现了年末整体脱贫。
甘肃会宁:精准扶贫的革命老区样本
“会宁,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
甘肃会宁
1936年10月,经过艰苦卓绝的长途跋涉和无数次生死考验,红军三大主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成功会师,被视为长征胜利的重要标志。
在会宁县红军会师旧址内,一座11层的纪念塔上,由邓小平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十八个大字熠熠生辉。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多次强调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进程中,不能没有数亿农民的梦想构筑。
家住会宁县韩家集镇周湾村的王刚就是该村共同脱贫长征路上的一个缩影。
在这个461户村子中,共有226户贫困户,贫困人口占57%左右。一个只有32亩耕地的王刚原本也是贫困户,不过今年,他即将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去年6月,王刚参加了会宁县畜牧兽医局组织的养殖技术及疾病防疫培训。“我们在种植、养殖方面缺乏技术,乡政府就组织我们去参加了县畜牧局的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精准扶贫政策,对我们发展产业解决了资金、技术两大难题。” 王刚的妻子武玉萍介绍道。
此外,王刚一家还申请到了为期三年的四万元精准扶贫免息贷款,利用这笔资金,他购买了4头牛、20只羊。除了养殖外,王刚去年还种植了4亩全膜玉米、4亩脱毒马铃薯、2亩小杂粮。
武玉萍告诉记者,“精准扶贫政策,不仅解决了资金困难,还让我们掌握了技术,我们有信心在三年之内还清贷款并不断扩大种植、养殖规模。”
据会宁县韩家集镇党委书记刘学东介绍,地处会宁中部的韩家集镇,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使得农民脱贫致富,全镇现已形成以全膜玉米、马铃薯、小杂粮种植为主,建立了3000亩整流域种草基地2个,目前全镇已有养殖专业合作社40个。
近年来,会宁县抢抓革命老区振兴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争取实施和谋划储备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产业项目。
该县重点扶持了1.8万户贫困户发展“全膜种植+养殖业+劳务输转”,8000户发展“全膜种植+特色种植+劳务输转”,2907户发展“全膜种植+多种经营+劳务输转”。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总体上形成了种植业、养殖业、劳务收入“三分天下”的收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