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分享三个问题,第一个是我为什么要学习?第二个是关于静坐的问题,第三个是实践的问题。
首先,我为什么要学习?
我之前也不知道这方面的东西,最初听老师讲课的时候,老师经常提到学习这两个字,我并不知道学些什么,只是觉得老师讲的文化课很有意思,所以就慢慢进入了这个大门。
随着自己年纪越来越大,烦恼也不断增多,越来越迷茫,做什么事都没有很大的兴趣,动力也不足。
我以为是更年期或者因为身体体力下降造成的。然后我就经常跑步游泳,但是效果也不好,自己还会有迷茫,空虚的感觉。
后来跟着老师学习了以后,特别是听了老师讲的《大学》,我的感触特别大。我觉得我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大的空间里面去看待自己,看待自己的人生。
之前的“我”只是一个肉身的存在,睡觉,吃饭,工作。为父母养老送终,把孩子养大成人,给他们一点好的生活,这就是自己人生的意义。
后来听老师讲到人生的目标应该像《大学》所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我们要把自己放到更广阔的空间里面,这样你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明白自己存在的意义,才会更快乐。这是我说的第一个问题。
老师说要真正看透这个世界,看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你就要静下来。对于普通人来讲,是必须要去静坐的,因为我们不是圣人。
后来,我就参加了静坐。静坐的好处,老师已经讲过很多,我不再讲了。我主要讲一下,我对静坐的认识,我觉得对我来说这是特别重要的。
对于我这种基础差的人来说,它帮我理解了什么是静,什么是松,什么是觉。我全都是从静坐里面感悟到这些东西的。
老师说静坐是持续的放松,我刚开始理解的放松,认为就是肌肉的放松,就像平时体力锻炼后,放松肌肉一样。所以刚开始静坐时,我的觉知总是放在肌肉上。
后来慢慢明白,不但是身体层面的放松,关键是心理的放松,坚固的认知和心里的杂念有没有放下。这样才会慢慢入静。
我之前认为静坐坐在那里,并不消耗体力,实际上刚开始静坐时,我出了一身汗。后来我跟老师说过这个问题,老师说是正常的,是因为思绪太多。
刚开始根本没有觉知的概念和心的概念,在静坐观心的时候看到念头一个一个浮现,才意识到心是什么。
以前以为心就是脑袋,自己的念头都是从脑袋里面出来的,其实并不是。对于我自己来说,这些东西只有通过静坐才能认识到。
另外,在静坐过程中如果没有觉,特别是观呼吸时,会特别辛苦。我静坐一半时间时,就不想坐了。这些都是要慢慢学习才会知道,对于刚加入的同学,一定要重视。静坐的话题我就讲到这里。
最后是关于实践的问题。
实践其实很简单,就是把静坐的过程和状态平移到生活中。你要保持静坐时的心喜心乐和觉知,把它带到生活中,也就是历缘对境。
如果遇到不良情绪无法化解,就按照老师说的方法有时间就分析,没时间就让它过掉,我就是这么处理的。
在实践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老师讲的在静坐时带着慈悲心和谦卑心,在生活中也要保持这样的状态,在事中练,在行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