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13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再过不久,新大学生们就要背起行囊走进大学校园了,这其中,就有一部分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
为了解决家庭困难学生尤其是农村家庭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最近都相继出台一系列好政策。比如江苏省最近印发《江苏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办法明确,从幼儿园到高校各类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经过一定的认定程序之后,将根据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或残疾等级,设置特别困难、比较困难、一般困难三级。规定还特别指出,认定过程中应尊重和保护学生隐私,严禁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长期以来,国家对包括农村贫困学生在内的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帮扶,充分表明我国促进教育公平的决心,践行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
李国祥:我国对农村贫困大学生在学费、生活费等各方面都有一些特殊政策,对于保障农村学生顺利读完大学,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尽管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缩小,但农民收入整体上还不是很高,有一部分农村家庭,因为孩子上大学,在经济上比较吃力。通过助学贷款对贫困地区的贫困家庭给予帮助,甚至迟交、减免学费,解决了农村贫困学生读书的后顾之忧。
据了解,不仅在江苏,安徽、福建等很多省份,最近都出台了更有利于贫困家庭大学生顺利上大学的政策。同时,几乎所有省份都关注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贫困学生的尊严。跟江苏一样,安徽也要求:要尊重和保护学生隐私,严禁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学校公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名单及档次时,严禁涉及学生个人敏感信息及隐私,不得将学生身份证件号码、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出生日期等个人敏感信息进行公示。
今年高考前夕,教育部就在《关于取消一批证明事项的通知》中明确:高校学生申请资助时需由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予以证明的环节,改为申请人书面承诺。李国祥认为,这种不再让困难学生证明自己“家里穷”的方法,既是对学生人格尊严的保护,又会对社会的诚信建设有所帮助。
李国祥:对于来自农村的学生,哪些家庭困难,哪些孩子应该享受政策,过去当然比较相信地方政府,要开各种各样的证明,这对于保证救助面,用有限的资金让更多贫困学生读书,是一个有效方式。今年很多高校不再让学生在当地开各种各样的证明,证明自己家庭困难,我觉得有几个方面考虑:第一简化了手续,让贫困大学生消除自卑心理。更重要的是,随着社会进步,国家有能力给更多农村贫困大学生以资助;第二,贫困大学生不需要证明就能享受资助,这显示出大学、社会对贫困大学生的信任,给予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认同,无论从心理还是物质帮助上都有多重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