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成为当今的时代主题。老人由于各种生理功能衰退、器官结构产生变化,并常伴有各种慢性疾病与心理问题,增加了护理员与老人沟通的难度。

作为护理工作者,护理员与老人接触最多,也最早。护理员的一言一行都深深被患者关注。

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点,要求护理员不但要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更要努力维护老人的心理完整。因此,在老年人护理工作中,语言表达的技巧尤为重要。

护理员与老人之间确切无误的信息交流和互相作用的过程。

交流的内容包括:与老人的护理、康复相关的信息,双方的思想、感情、愿望和要求等。

目的

建立维护良好的关系,使老人减少被疏远和陷于困境的孤独感。

帮助老人正确认识自己的健康状况,有助于在困境中做自我调整,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减少对他人的依赖感。

收集老人的资料进行健康评估,确定老人的健康问题。

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针对老人存在的健康问题实施护理活动。

以老人为中心,减轻病人身心痛苦,降低护患纠纷发生。

促进老人的心理健康,提高参与治疗护理的主动意识,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

有效沟通

沟通前充分准备

沟通前护理人员要充分准备、做足功课,做到“知病情、知人情”。

知病情

充分了解老人病史、临床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可能的风险及并发症等等。

知人情

包括要了解老人的一般状况、社会背景、文化程度、生活习惯、家属成员、民族忌讳等大致情况。

知生理特征

老人由于机能衰退,会出现形态变化(高、体重、脂肪、牙齿、皮肤、骨骼)、功能变化(适应力减弱、储蓄能力下降、反应性降低)和器官系统变化(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知心理特征

老年群体在退休后,由于生活圈子和生活方式改变,会产生一系列心理困扰,例如失落感、孤独感、无能感、焦虑感和缺乏安全感。

与老人沟通的艺术

正确的态度:+-× ÷ 原则

+:加一点真挚和接纳

-:减一点冷淡和粗糙

×:乘一点体贴和尊重

÷:除一点急躁和不耐烦

此外,沟通中要注重个人化和独特性。每个老人应视为独立个体,有不同特质与需要,除基本态度与技巧外,仍要顺应情况,作出合宜的行动和表示,才能建立良好关系,使护理工作高度吻合老人的期望和需求。

语言性沟通

语言是进行心理治疗及护理的主要工具。

在护理工作中,护患沟通最常用的语言有:安慰性语言、劝说性语言、积极的暗示性语言、指令性语言、鼓励性语言等几种。

语言交流要采用通俗语言,少用专业术语。清晰的语言表达,使用相对低声缓慢的语调,清楚地与对方会话的方式。

迎合老人的视线的高度,面对面地会话,注意观察老人的表情和嘴唇的活动。

要留意会话过程中的应和,理解融合与共同感受的姿势、提问,重复对方的话语作答等要点。

巧用肢体语言

丰富的肢体语言,体态、仪表、手势、面部表情、说活语气、语调等都在向患者传递着心理活动的信息,患者由此感受到自己受重视的程度,判断对方是否可以信赖。护理人员如果非语言沟通不够, 会使患者产生不愉快的心理感受,容易引发不满情绪。

学会微笑,善于倾听

微笑是“世界语”,是护患交往中的重要体态语,是护患关系的调和剂和催化剂。如果护理员能主动予患者以期待、鼓励的微笑,无疑可满足其“受到肯定和尊重”的需要,融洽护患关系。

倾听是获取老人相关信息的主要来源,也是沟通行为中的核心过程,善于倾听可使对方产生被尊重感,拉近彼此距离,获得对方信任,才能真正了解老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和对康复效果、服务质量的意见态度。

高效沟通三要素

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例如:这次我找你的目的是……

达成共同协议

例如:非常感谢你,经过刚才的沟通,我们确定了这些内容:每次上门护理的时间是……护理工作主要是生活护理……

进行信息、思想和感情的多元沟通

事实上我们在沟通过程中,传递更多的是彼此之间的思想和感情,而信息的内容并不是主要的内容。

老年人初次到养老机构参观试住,或者试用护理员,一般会观察护理人员是怎样照料其他老年人的,接着会进行评价和比较,产生一些想法,例如:如果让他来照顾我怎么样?我想让这位护理员来照料我、我绝对不要这样的护理员来照顾我等等。

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注意平时的言行举止,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给每位老年人留下良好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