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中的常见问题例谈

——一节全国物理名师优质课的课堂提问观察

吴守元

观看全国中学物理教学名师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的作品,我们都会从中看到不少可取之处——惊人的控制力和应变力;实用、简洁、充分的课件;精心设计的探究部分;自制的仪器以及课堂上自然的发自内心的微笑。但笔者在反复观看其视频后发现其在课堂提问环节设计方面还存在不足。下面按课堂顺序对某些提问片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建议。

一、提出的问题在学生回答后,没有及时回应

每一次学生回答完问题后都应该有赞扬、鼓励、肯定,或者是补充和纠正。教师的及时反馈,会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指明学生取得的进步和应该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课堂提问后缺少及时反馈,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原有认知经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思维活动中来。

视频中教师讲完了动能的概念后问:“物体运动就具有动能,你能举一个例子吗?”一个学生回答:“跑步的运动员撞线的时候。”教师没有任何回应。此处教师因一时疏忽,对学生的举例不置可否。师生间的思维互动戛然而止,学生的思考无法进一步深入。建议教师可给予学生鼓励并追问:“你回答得很好,但是请问:运动员跑步时没有撞线也有动能吗?”这样的追问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一步检验学生对动能本质的掌握情况。

二、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感到茫然,作用不显著

课堂提问时,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相对明确的指向性,问题的指向太模糊或者太宽泛,学生们就会感到茫然,不知道从何说起,就不容易达到提问应有的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效果。

视频中研究动能大小的实验过程中,教师先后用水冲走小车,用风刮走小车后问学生:“在刚才的实验当中,水只要流动就会有动能。那小车起什么作用?”学生们一时不得要领,短暂的沉默后终于有一个女生开口了:“我觉得应该是阻止水流动,或者阻止风往前刮。”教师回应:““嗯,说得很好,它阻止了水和风,实际上反应出了水和风具有什么?---------哎,具有能量,具有--------动能,是这样吗?那你们说,这个实验当中,能不能够体现出水和风的动能是多是少呢?”对于后面的问题,一个学生马上就能回答:“我觉得是看小车移动的距离的长短能体现出来。”终于把学生引上了正道。此处教师一开始问题设计的指向性就不够明确。本环节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动能大小的判断标准。建议教师在实验结束后直接提问—— “我们可以通过小车看出流水和风具有的动能的大小吗?怎样看出?”这样就避免了迂回曲折的提问过程,让学生直接从理解完动能后过渡到动能大小的判断标准,过渡自然,实现了前后知识的合理衔接。如果问的问题没有必要,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又扰乱了正常的思维状态。

三、提问的问题难度不恰当,超出了学生认知范围

课堂提问应控制在学生的认知范围内,难度适中。如果提出的问题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范围,难免会增加思维障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阻碍课堂进程,降低课堂效率。

视频中实验在继续,教师一边加水一边接着问:“你们认为它的这份能量在增加还是在减少?”学生回答:“增加。”此处学生还根本不知道重力势能,更不知道重力势能与质量的关系。建议问:“这个山体的质量在发生什么变化?”,为后面研究重力势能与质量的关系埋下伏笔。

又如在研究弹性势能前,教师让学生上台口吹风扇发电,灯没有亮后,问到:“它没亮,说明什么?”学生的回答听不清,教师说:“动能不够大,那么怎么能够增大这个动能呢?”没有学生能够回答,教师只好用电吹风吹,灯亮了。事实上:灯没亮,不是因为动能不够大,是因为动能转化为电能的功率不够大,对着它吹一天,累计动能足够大,但灯也不能亮。学生还没有接触电学,根本无法回答相关问题。并且这个问题对研究弹性势能没有任何衔接或者转折作用,建议去掉。

四、提出的问题设计不精密,因随意而带来错误

对于关键地方的关键问题,更要精心设计,而不是随意的凭感觉提出,否则就有可能出现错误的问题和错误的结论。

视频中教师接着问:“那就是说它这份做功的趋势在……?”有学生说:“增加”。教师总结道:“那么在物理上,我们就把这种存储式的、积累式的、有做功趋势的能量称之为势能。势,趋势的势。”笔者观察到:严重的错误就出在对重力势能的定义上。首先,你加水时,怎么能说山体这份做功的趋势在增加,如果山体坚固,质量再大些也不会掉下来,山体很松软,质量很小也能掉下来;其次,一个具有能量的物体不存在做功趋势的问题,且与能量的大小无关;最后,任何重力势能以外的能都能够变大、都能做功,那为什么唯独“把这种存储式的、积累式的、有做功趋势的能量称之为势能”呢?原因可能在于教师想把势能的“势”与趋势的“势”牵强地联系在一起。建议:在“山体”的下方放一个纸折的房子或者车子,问:“如果“山体”落下,房子会怎么样?”,再请学生上台模拟“山体”砸坏房子,说明高处的山体能够做功,具有能量,高处是一种“势力”,所以把这种能量叫势能,而做功的压力是由山体的重力产生的,所以把这种势能叫重力势能。

笔者观察到:如果提问太多太随意,往往会产生新的思维障碍——有的问题,让学生感到茫然,回答的不是老师预想的;有的问题,学生回答后无法做出必要的回应;有的问题,学生错误回答后老师无奈之下直接改变了学生的回答内容;有的问题学生答不上来,老师得重新通过引导和暗示才能回到自己预设的轨道上来;更有甚者,有的问题,老师在情急之下不小心做出了错误的回答或者总结。

(作者单位:湖北省应城市实验初中)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