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
你敢相信吗?一条10多厘米长的小鱼,能够拍卖到5.9万元的高价。
在江苏泰州,有一个名叫杨根宏的人,他头脑灵光,又颇有胆识,就算说他是为商业而生都不为过。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16岁的杨根宏还在读初二,就已经展现出了自己的商业天赋。由杨根宏牵头,他找来了7个合得来的同学,大家一起“做生意”。
他们还像模像样地签了一个“合同”,承诺谁都不临时退出。靠着去江苏常熟贩卖服装,仅仅一个星期,这群中学生就赚来了3000多块钱。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3000多块钱是什么概念,对于成年人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虽然要平均分配给8个人,但是对于中学生来说,这依然是一笔“巨款”。杨根宏一下就从中尝到了甜头。
1993年,他从扬州大学毕业了。家里靠着关系,给他找了一份事业单位的工作。上班轻松,收入稳定,可是杨根宏却不愿意在这样过这样悠闲的生活,他生来就是独自闯荡的料子。
仅仅上了五个月的班,杨根宏就从事业单位辞职。为此,父母、亲戚、朋友轮番上阵,劝说他不要冲动,多少人想要这样的机会还没有呢。
但是杨根宏有着自己的想法,甚至还和家里大吵了一架,闹得所有人都很不痛快。
1997年,他跟随在事业单位工作时,结识的一支建筑队,南下前往深圳。
那一天是正月十三,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只有凛冽的寒风冻结了杨根宏的心。发车的时间到了,他的家人没有一个前来为他送行。这位性格一向坚强的青年,坐在大巴的最后一排,也忍不住掉了眼泪。
刚到深圳的杨根宏,因为没有门路,吃了很多苦。他跟着建筑队,在工地上做了个杂工,做的都是筛沙、拉钢材等体力活。有的时候一天要工作16个小时,手上都磨出了很多血泡。
生活所迫,失去了家庭支持的他,必须先找个工作养活自己。杨根宏一边吃着苦,一边也没有放弃寻找新的机会。而这个转机,就在半年后出现了。
有一次,他的领导让他去买混凝土。这一次经历,让他看到了混凝土行业有利可图。
于是,在经过一番了解和探索后,他从工地辞职,搞起了混凝土生意。
这一路摸爬滚打,又吃了不少亏,钱也赔进去不少。杨根宏的混凝土生意越做越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团队,终于在整个深圳市占有了一席之地。
当年那个得不到家里人支持,独自南下闯荡的青年,十年之后,已经摇身一变,成了深圳市的混凝土大亨。
就在事业蒸蒸日上,再也不用过苦日子的时候,杨根宏却意外发现了另外一个商机。
2008年,被誉为“长江三鲜”之一的长江刀鱼,收获了它有史以来最高的关注度。这种个头很小,一条只有二三两重的小鱼,每一斤的价格,从4000元直线飙升到了8000元。
网络上争相报道,人们惊讶于它价格的高昂,却持续保持着对它的好奇和关注度,这也让不少人看到了商机。这其中,就包括混凝土大亨杨根宏。
仅仅一条,就能够卖到令人叹为观止的五六千元,而那个“刀鱼王”被拍卖出5.9万元高价的新闻,让杨根宏彻底动了心。
但是,刀鱼虽然珍贵,这钱却不是人人都能赚的。作为“长江三鲜”之一的它,是一种野生的鱼类,而在当时,国内几乎还没有人能攻克人工养殖的难题。
杨根宏并没有这么轻易被“劝退”,他将养殖刀鱼的想法透露给了自己的团队,却遭到了众人的激烈反对。
但是这位已经事业有成老板,内心依旧还是十年前那个血气方刚的青年。他不顾所有人的激烈反对,始终坚守着自己创业的初心。
万般阻挠
这个男人搁置自己上千万的产业,却跑去养鱼,只因两只野鸭子,一年就让他亏了4000万。
江苏泰州一位名叫杨根宏的小伙,从名牌大学毕业后,放弃事业单位的稳定工作,不惜与家人产生矛盾也要南下创业。
十年磨一剑,他摇身一变,成为当地声名远播的混凝土大亨。可是,他放着千万的稳定年收入不要,竟然又想去养鱼。
这天,在杨根宏公司的会议室中,气氛非常凝重。
大家都觉得,这位别人眼里的成功企业家,吃了那么多的苦,不好好享受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偏要去养鱼,是不是脑子坏掉了。
他们跟着杨根宏打拼了这么久,对他的商业眼光还是比较信任的。可是,这隔行如隔山,在工程项目方面从无到有,摸索十年才算有了些成果。此时突然要转行做养殖,大家都没有经验,风险实在是太大。
团队这样的态度,杨根宏其实早有预料,但是,他就是这种“认准了一件事,就要干下去”的性格。
2008年10月,杨根宏先是找来了国内的很多刀鱼专家,讨论刀鱼人工驯化的可能性。
然后,杨根宏承包了一块土地,作为自己的养殖基地。这块土地的后面有一条内河,它与长江相连。为了给刀鱼营造“土生土长”的环境,杨根宏又花了1100万元用于挖通河渠,引入长江水。
这人工养殖刀鱼,光是准备工作就花了一千多万。杨根宏的团队有人坐不住了,他们觉得,搞这行不比做工程,几年就能回本。而养这种国内几乎没人做成的鱼,是看不到希望的。
但是杨根宏并不在意,这种轮番上阵百般劝说的架势,他十年前就见识过了。他已经顾不得团队是否支持,只是选好了方向就埋头苦干。
一段时间后,这长达5.2公里的净水系统终于完工,杨根宏又花了1600万元,引进了8万尾刀鱼的幼苗,投入了他的外塘。
为了让刀鱼们安心长大,他还贴心地在鱼塘周围设置了防鸟的渔网。杨根宏觉得自己的准备已经非常充分,但是总有些不速之客,让他防不胜防。
漫长的一年时间过去,杨根宏觉得,是时候该看看刀鱼们长得怎么样了。可是,当他再次来到自己熟悉的鱼塘边时,却一下傻了眼。
原本应该有8万尾刀鱼幼苗的鱼塘,此时竟然空空荡荡的。杨根宏的第一反应就是,难道是因为水质不够好,所以刀鱼鱼苗全都死掉了。
但是,就算鱼都死掉,也应该是浮在水面上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空空荡荡。杨根宏内心纠结了一番,决定把鱼塘的水都放干,一探究竟。
这种做法冒了很大的风险,杨根宏也很忐忑。但是,当水完全放干的那一刻,杨根宏却真实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当头一棒。
浅浅的水池底蹦跳的刀鱼,一条不多,一条不少,只有七条。一开始不是投入了8万尾吗?从8万到7条,这数目的急剧变化让杨根宏双腿都发软,而目光一扫,他就立即明白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为了给刀鱼营造更加“原汁原味”的生存环境,他投入鱼苗的时候,专门让人在鱼塘种植了不少菖蒲,模仿刀鱼的生活环境。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这高高的菖蒲“掩护”下,竟然混进去了两只“漏网之鸭”。
这两只野鸭,在鱼塘的水面上做了窝,不断繁衍生息,而它们的食物,就是鱼塘里昂贵的刀鱼苗。
这下可把杨根宏气得够呛,自己辛辛苦苦,花大价钱投资的刀鱼苗,就这样给两只野鸭“行了个方便”。
菖蒲阻碍了视线,这一年的时间,他和工作人员都没有发现鱼塘里竟然混了两只野鸭。而且野鸭也不能一口气吃掉所有的刀鱼苗,这样“温水煮青蛙”式的损耗,直到最后才被发现。从野鸭嘴下幸存的刀鱼,只剩下了可怜的7条。
这一次的投资,几乎可以说是血本无归,几千万投资连个水花也没能掀起来,就这么打了水漂。
可是杨根宏不甘心,他内心憋了一股劲,自己一定要在养刀鱼这件事上,干出点成绩。
全面开花
他是全国长江刀鱼养殖第一人,坐着一年赔4000万,一年又挣4000万的极限过山车,打开了刀鱼致富的大门。
赫赫有名的混凝土大亨,放弃自己稳定的生意不做,偏要搞点“刺激”的。
他开始从事自己毫无经验的养殖业,前前后后花了3000万投资,却被两只野鸭“坏了好事”,赔了个血本无归。
但是,在商业天赋和多年经验的加持下,他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B计划。
既然室外养殖变数太多,杨根宏决定尝试室内养殖的方法。2010年10月,他又花费了600万元,搞了一个室内的养殖车间,利用高科技手段作为辅助,从零开始。
16万尾刀鱼鱼苗进入了新的养殖池,在这种可以自动旋转的水下高清摄像头的帮助下,杨根宏就可以实时查看刀鱼苗的生长状态,最大程度的避免出现意外。
但是意外之所以叫做“意外”,它的发生当然就是人的意料之外。
刚刚投入室内养殖池没几天,杨根宏就通过高清摄像头发现,这些刀鱼苗,竟然奋不顾身地向坚硬的池壁撞去,那力道看起来就很痛,可它们大有决不罢休之势。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刀鱼的尸体陆续浮上水面,它们的头部都红红的,竟然像是硬生生“撞”死的。
这架势可吓坏了杨根宏,之前在户外养殖的时候,完全没有出现过这种状况。他捞出了一条刀鱼苗,把它放到透明的鱼缸里仔细观察,同时立刻给刀鱼专家打去了咨询电话。
这一番火急火燎的沟通下来,杨根宏才明白。原来,这刀鱼的脾气,相当的火爆,它们只要被养在封闭的环境内,就会不顾一切地冲撞四周的阻碍,直到头部充血破裂而死。这也是刀鱼难以被人工养殖,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看着透明鱼缸里的刀鱼,依旧在不停冲撞玻璃,发出“砰砰”的响声。杨根宏有点绝望了,他哪里有本事改变一个物种的天性。
难道人工养殖刀鱼,真的难以实现?真的不过是自己一场春秋大梦吗?
但是转念一想,既然刀鱼对池壁有种特别的“执念”,那只要将它与池壁隔离开来,让它们接触不到池壁,不就解决了吗?
那么,既不破坏水质,又不伤害刀鱼的最合适隔离物,究竟是什么呢?杨根宏眼前一亮,立刻就得出了答案——空气。
他购置了一批装置,呈环状布置在水池底部,均匀地排出空气。空气密度低,其受到的浮力也远远小于水,所以在向上飘的过程中,就形成了一圈“气泡墙”。
这些气泡,能够把冲向池壁的刀鱼,尽可能地推回水池中央,让它们难以接触到池壁。这个因为刀鱼天性而产生的的巨大问题,就在杨根宏的聪明才智面前,迎刃而解了。
在人工养殖刀鱼这条路上,杨根宏又是摸爬滚打许多年。但是,熬过了这些巨大的挑战,迎接他的就是巨大的利润。
他仅用一年时间,就收回了此前的4000万投入,还在他的家乡江苏泰州,建设了一个占地630亩,集休闲、渔业、餐饮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园,开拓休闲农业新模式,保守估计,1年的时间就可以产生4到5亿的效益。
就这样,这位曾经的混凝土大亨,凭借着自己的远超常人的执着和多年积累的智慧,有一次完成了跨行业的转型,成了全国闻名的刀鱼养殖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