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峰

地区: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上蔡县

学校:上蔡县东洪初级中学

共1课时

第1节浮力 初中物理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感知浮力的存在及浮力的方向

(2)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3)通过探究活动理解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学情分析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及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 评论(0) 学时重点 评论(0) 学时难点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叙述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现象:海洋中巨大的冰山能在水上漂浮,鸭子、轮船漂在水面上;节日的气球会飞向天空,观察图片想一想:是什么力量把它们托起来的?猜想包含的知识(液体或气体对物体有一个向上的力或提到“浮力”)。

活动2【讲授】进行新课

针对浮力这种常见现象,你想知道哪些有关浮力知识呢?

学生活动:展开想象,分组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提出一系列问题:

1.什么是浮力?它有方向吗?

2.漂浮的物体受到浮力,那么下沉物体是否受浮力?

3.浮力大小等于什么?

4.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板书。下面我们先探究:什么是浮力,有无方向,方向向哪?

活动3【活动】合作探究一

探究一:什么是浮力,它有方向吗?

教师演示:

①出示一个很深的量筒,将一个乒乓球放进去。

问:谁有办法不把量筒倒过来,就能把乒乓球取出来?你为什么能想到这个办法呢?

②左手拿一个乒乓球,松手,让学生注意观察它的运动状态;松开左手时乒乓球还会下落吗?为什么?

③展示加水后量筒中的乒乓球和手中的乒乓球,让学生进行对比。 鼓励学生观察、对比、思考回答。

学生体验:将木块放入水中并逐渐压入水底,然后放手。一是体会:手的感觉;二是观察:木块塞最终的情况。尝试得出结论。

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向上的托力叫浮力。

探究二: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那么在水中下沉物体是否也受浮力呢?

教师演示实验:测量铝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 学生观察弹簧秤力计的示数变化。(用弹簧秤测铝块在空气中重力,再将铝块浸入水中,发现弹簧秤示数变小,说明铝块受一个向上的力,即浮力,所以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

教师并引导学生归纳出测浮力的方法:用称重法测浮力。

得出结论: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浮力。(F浮=G-F′)

探究三: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展示课件中的实验,教师演示,结合图示学生看教材50页图10.1-3,尝试分析原因。

浮力产生的原因是: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压力差就是液体对物体产生的浮力。F浮 = F向上 - F向下 注意:物体下表面没有液体(或与底部密合) 时,不受浮力。如:立在河床上的桥墩;陷在河泥里的脚。

活动4【活动】合作探究二

1、学生阅读教材51页: 思考:

(1)浮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在检验浮力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 须使其他因素不变,这是我们常用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3)浮力的大小如何计算?

(4)在研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浸没在一体的深度有关时,要保证哪几个物理量不变?改变哪个物理量?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否变化,得出结论。

2、学生看教材完成其它影响因素的探究活动,并填写实验报告册。

3、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

4、总结实验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全部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则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活动5【练习】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多媒体展示

活动6【作业】布置作业

作业 :教材52页2-5题,完成实验探究报告册

第1节浮力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1节浮力

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叙述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现象:海洋中巨大的冰山能在水上漂浮,鸭子、轮船漂在水面上;节日的气球会飞向天空,观察图片想一想:是什么力量把它们托起来的?猜想包含的知识(液体或气体对物体有一个向上的力或提到“浮力”)。

活动2【讲授】进行新课

针对浮力这种常见现象,你想知道哪些有关浮力知识呢?

学生活动:展开想象,分组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提出一系列问题:

1.什么是浮力?它有方向吗?

2.漂浮的物体受到浮力,那么下沉物体是否受浮力?

3.浮力大小等于什么?

4.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板书。下面我们先探究:什么是浮力,有无方向,方向向哪?

活动3【活动】合作探究一

探究一:什么是浮力,它有方向吗?

教师演示:

①出示一个很深的量筒,将一个乒乓球放进去。

问:谁有办法不把量筒倒过来,就能把乒乓球取出来?你为什么能想到这个办法呢?

②左手拿一个乒乓球,松手,让学生注意观察它的运动状态;松开左手时乒乓球还会下落吗?为什么?

③展示加水后量筒中的乒乓球和手中的乒乓球,让学生进行对比。 鼓励学生观察、对比、思考回答。

学生体验:将木块放入水中并逐渐压入水底,然后放手。一是体会:手的感觉;二是观察:木块塞最终的情况。尝试得出结论。

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向上的托力叫浮力。

探究二: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那么在水中下沉物体是否也受浮力呢?

教师演示实验:测量铝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 学生观察弹簧秤力计的示数变化。(用弹簧秤测铝块在空气中重力,再将铝块浸入水中,发现弹簧秤示数变小,说明铝块受一个向上的力,即浮力,所以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

教师并引导学生归纳出测浮力的方法:用称重法测浮力。

得出结论: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浮力。(F浮=G-F′)

探究三: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展示课件中的实验,教师演示,结合图示学生看教材50页图10.1-3,尝试分析原因。

浮力产生的原因是: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压力差就是液体对物体产生的浮力。F浮 = F向上 - F向下 注意:物体下表面没有液体(或与底部密合) 时,不受浮力。如:立在河床上的桥墩;陷在河泥里的脚。

活动4【活动】合作探究二

1、学生阅读教材51页: 思考:

(1)浮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在检验浮力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 须使其他因素不变,这是我们常用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3)浮力的大小如何计算?

(4)在研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浸没在一体的深度有关时,要保证哪几个物理量不变?改变哪个物理量?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否变化,得出结论。

2、学生看教材完成其它影响因素的探究活动,并填写实验报告册。

3、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

4、总结实验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全部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则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活动5【练习】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多媒体展示

活动6【作业】布置作业

作业 :教材52页2-5题,完成实验探究报告册

Tags:1节,浮力,优质,教案,设计

电教优质课学习经验_优质课经验交流_电教优质课课例特点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