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无数问题,小到“早餐吃什么”、“出门穿什么”,大到“今年有什么工作目标”、“我想培养什么兴趣爱好”,提问式思维始终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苏格拉底曾说过:“人类最高级的智慧就是向自己或向别人提问。”

向自己提问时,不同的提问会导致不同的行为。如果你只是问,“我为什么这么穷啊”,那你多半只会陷入自怨自艾;但如果你问的是,“我怎样才能实现财富自由呢”,你是不是自然而然的就会开始想办法、做规划、采取行动了呢?

向别人提问时,提问则能决定谈话的走向。如果你问的是,“为什么你总是责备我”,恐怕接下来你将面对更加劈头盖脸的责备;但如果你问的是,“我怎么做才会让你感到更愉快呢”,对方才更可能冷静下来、好好思考令两个人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你看,提一个好的问题,是不是非常重要呢?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剖析一下提问的本质,并从专业提问、社交提问和自我提问三个场景出发,来讨论如何提出优质的、有价值的问题。

优质回答的经验和思路_思路优质回答经验问题_思路优质回答经验的句子

01 提问的本质是什么

提问即思考。

互联网时代,「知识焦虑」的氛围早已在年轻一代蔓延开来。“知识太多学不完怎么办呢?”,你或许也会有这样的疑惑吧。可惜的是,绝大多数人抱怨完后就抛开了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真正懂得思考的人会怎么做呢?他们会接着追问。

“为什么感觉知识太多学不完呢?”因为能接触到的知识太多、却不知道哪些真正有用。

“为什么难以分辨有用的知识呢?”对于不熟悉的知识领域,自己当然无法分辨啦。

“能否借助外力来分辨有用的知识呢?”当然可以。找专家,即「知识过滤器」,帮我们分辨。

“哪里能找到客观、中肯的专家呢?”有口碑的知识付费课程、豆瓣评分、知乎大V……

你看,一套问题追问下来,前因后果就全部清楚了,甚至还有了初步的解决方案。更有意思的是,提问本身就是一种知识过滤器。

通过不断提问,懂得思考的人能够层层深入地对事物进行剖析,从而具备了常人所没有的洞察力。

提问即创造。

大家都会用搜索引擎吧。现代人但凡有个疑惑,无论是家长里短还是寻医问药,都会考虑上网「百度一下」。除了简单检索,我们还能组合检索,例如“粥左罗 学会写作”,又或是“哪吒 饺子导演”。你有没有想过,组合检索也是一种创造呢?

每次你组合检索,就是要求搜索引擎结合所有现存的网页,给你一个筛选、整合过后的答案。当你检索一个前所未有的词汇组合时,搜索引擎也就给你创造了一个私人定制的、前所未有的新结果。

大脑的工作方式跟搜索引擎很像。我们每天都会给大脑输入无数的个性化信息,这些信息最终都会汇入名为记忆的海洋。每当我们提出一个新问题,大脑就会自动的从记忆海洋中检索,将所有相关信息全部提取出来。而负责这些信息的神经细胞,此后就会通过新生的神经突触形成新链接。至此,创造完成。

通过提出有价值的新问题,大脑会自动创造出属于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解答。不仅如此,你抛出的新问题,在每个思考这个问题的人那里,都能演变出不同的答案。

提问即引导。

心理学史上有一个著名实验叫「看不见的大猩猩」,志愿者们被要求观看短视频,并数出视频中那些穿白衣服的人的传球次数。实验结束后,当被询问到有没有注意到一只大猩猩时,志愿者们惊掉了下巴…

为什么志愿者们会看不见大猩猩呢?原来,实验前的提问让他们将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白衣服人的活动上,从而很容易就忽略了其他信息

由此可见,人类获取信息的能力是可以被提问所控制的,提问能够引导思维的走向。一旦掌握了引导性提问,你不仅更容易挖掘出自己积极向上的一面,还能加强自己影响他人的能力。

优质回答的经验和思路_思路优质回答经验问题_思路优质回答经验的句子

02 如何进行优质的专业提问

在工作中,我们总会需要向同事和领导请教,有时还会遇到各行业的牛人来演讲、交流。我们应该怎样提问,才能在显得专业的同时,又获得自己想要的答案呢?

提问之前,最好充分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我有一个师姐,人很友善,但却经常问我一些让我想揍她的问题。例如:“师妹,听说这个软件很适合做实验记录,请问怎么用呢?” 我心想,姐,我也很忙的好吗?叹了一口气,我还是答应了她的要求。谁知她接着又问了一句,“哪里可以下载呀?” 我掉头就走了…

在这个信息极其容易获取的时代,「不做伸手党」不仅是一种美德,更应该是每个成年人的基本素养。时间,不仅是你的、更是他人的稀缺资源。在「百知谷」能够得到答案的问题,用来向别人提问,既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提问前做好充分准备还有另一个好处。由于预先对相关信息进行过思考和整合,你对这个主题的理解和记忆会更深刻,或许你还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知识和灵感。

此外,只有事先做好归纳和总结,你才更有可能找到轻易无法获取的、有价值的「信息缺口」。如果针对这种信息缺口设计一个问题,一方面你的单个提问能收获到最大价值,另一方面,被提问者也会觉得你有思想、很专业。

其次,专业提问应该避免成为自我表达。

提问中一个常见的误区是,我们会用本能的表达去代替提问。在讲座后的提问环节,我们总是能听到类似以下的问题:“我觉得……您觉得呢?”“我的理解是……是这样吗?”

这种“问题”通常都很冗长,让被提问者要么难以找到切入点,要么只能回答是与否、难以继续展开。你有没有觉得,这更像是一种自我表达和展现,而不是诚心请教呢?

还有的时候,我们对他人的疑问听了半天却感觉摸不着头脑。例如《提问的艺术》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

A: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

B:你说。

A:我有一位潜在客户,他有一张大单子,想要打造一个大项目,但他非常难缠...

B:先等一下,你的问题是什么?

A:你先让我交代完背景。@#$^&%!$# ……*&%¥&@34%#!……

B:5分钟前你就说有一个问题要问我,那是什么问题?

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呢?尽管交代来龙去脉对问题的解答很重要,但是我们不能颠倒了主次。如果被你提问的那个人,在你进行描述之前都不知道你想问的是什么、想要达成什么目的,他也很难充分利用你提供的信息来回答你。

如果一开始你就讲故事,还很容易陷入对自己观点和情绪的表达,可能讲着讲着你连自己都忘记要问什么了。

最后,专业提问要做到简洁而具体。

最近单位来了新人,听说我英文比较好,既发表过英文文献又能在学术会议上跟老外交流,就兴冲冲跑来问我:“怎样才能学好英语呀?” 我沉默了好几秒钟,憋出来一句:“额…要多练?”

拜托,学好英语是多大一个话题,我既不清楚你的英语基础、又不知道你能用于学英语的时间、更加不知道你学英语是要满足什么需求,你指望我如何给你提供一个有价值的答案呢?

由此可见,「太大太空」也是提问的常见误区。一个好的问题应该有细节、有限定条件,交代清楚相关的背景内容。只有足够具体,被提问者才能明白你疑惑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从哪里能找到回答的切入点。

一个优质的专业问题还需要足够简洁。你只要提供问题相关的「关键信息」即可,不要将杂七杂八的内容都扔给对方,指望对方帮你做完全部分析。

一方面,对方通常没有这个义务帮你抽丝剥茧。既是请教,就应该尊重;既是尊重,就应该为对方着想、帮对方免除不必要的麻烦。你的问题表述越简洁、越清晰,你才越容易获得对方诚心的解答。

另一方面,将问题简化的过程也是你自己进行系统思考的过程。通过寻找关键信息,你的思维能力必然会得到锻炼,久而久之,你的洞察力也会变得快速而精准。

优质回答的经验和思路_思路优质回答经验的句子_思路优质回答经验问题

03 如何进行优质的社交提问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通常是为了实现两大目标,一是「互相学习」、二是「获得好感」。要实现前一个目标,你可以借鉴上一节的内容。现在我来讲讲如何实现第二个目标,即如何通过社交提问来获得他人的好感。

既然是沟通类别的提问,首先要遵循沟通的基本原则。在沟通中,倾听是前提,体察对方的感受和需求很重要。

倾听和简单的一个听字不一样。它不仅仅是耳朵的工作,更需要你做到全神贯注,用关怀的心态去了解对方的经历和感受。你应该问自己的,不是“如果是我,我会怎么想”,而是“如果他/她,他/她会怎么想”。

人之所以会产生感受,是因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以在理解了对方的感受后,我们要学会分析对方到底有什么需求。只有这样,你才会知道,接下来通过提怎样的问题才能照顾到对方的需求。

每个人都有自我表达的需求,每个人都希望被他人欣赏。那么,在谈论什么话题的时候,人们最愿意滔滔不绝的表达,又最能感到被人欣赏呢?答案是,在谈论「优势话题」的时候。

人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在这个领域当中,我们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独特的经历,最重要的是,我们会有充分的安全感。优势话题,就是涉及对方优势领域的话题。你可以针对对方的优势话题进行提问,诱导对方打开话匣子。

如果对方是医生,你可以问:“你是哪个科的大夫?门诊时都经历过哪些趣事?” 如果对方是媒体人,你可以问:“你从事什么媒体工作?新媒体的出现对整个行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如果对方擅长做饭,你可以问:“什么样的菜式适合工作忙碌的上班族?” 如果对方爱好电影,你可以问:“我很喜欢悬疑片,你能推荐几部经典必看吗?”

简而言之,挖掘优势话题、提问优势话题,能让对方身心放松、乐于与你交流,并且对方还能产生一定的成就感。

另一种优质的社交问题,是通过引导性提问帮助对方思考。

生活中,有时人们感到困惑,并不是因为碰到了不可解决的难题,而仅仅是因为没有理清思路。当有人向你诉苦时,或许你也不知道该给他怎样的建议。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引导性提问,来成为他人的助推器。

我在《提问力》这本书中看到一个有趣的提问思路,叫做「欣赏式探询」。它的核心原则是4个D,即Discover(发现) 、Dream(梦想)、Design(设计)、Destiny(实现)。例如,你可以按顺序向对方提问:

发现:“过去三年中,你最有成就感的事是什么?你认为这件事体现了你哪些优势和能力?”

梦想:“接下来的一年中,你有什么新目标呢?”

设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你有哪些方面的计划呢?”

实现:“如果实现了这个目标,你的人生会有什么改变呢?”

欣赏式探询最有意义的地方在于,我们是在引导他人进行自我探索、自己寻找埋藏在心中的答案。只有被提问者主动注意到答案,他才会印象深刻、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有人说,好的问题就像一面镜子。问题本身并没有提供任何新的信息,但是它却可以照亮人们的视觉盲点,使人们真正的想法和渴望得以显现。

思路优质回答经验问题_优质回答的经验和思路_思路优质回答经验的句子

04 如何进行优质的自我提问

尽管提问在协助沟通中非常重要,我却认为,提问最能发挥价值的地方在于「向自己的提问」。提问能促使你思考、帮助你创造,更能引导你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转换向自己提问的方式是一个很有效的技巧。

我有一个大学同学,原本准备本科毕业后出国深造,遗憾的是她在长期对自己的苛求中患上了抑郁症。从急性发作期每天都不愿意见人、长时间卧床,到如今在北京的三甲医院读博士、已有高水平文章发表,到底是什么让她走出逆境的呢?

她告诉我,提问方式的转换是一个转折点。最初她是非常消极的,满脑子的问题都是“为什么得抑郁症的是我?为什么我被自己打败了?” 后来,受到父母要为她安排未来的刺激,她突然想到要改变向自己的提问。我将她讲述的内容给你们拆解一下。

① 将负面问题转换为正面问题:“我能不能克服疾病、决定自己的人生?”

② 将封闭问题转换为开放问题:“有哪些方法可以让我决定自己的人生?”

③ 在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聚焦:“怎样才能最有效的实现这个目标?”

④ 将问题动态化:“我现在可以开展哪些行动,从而最有效的实现这个目标?”

或许我们在生活中很少遇到这么极端的情况,但我们总会有焦头烂额、沮丧无比的时候。通过将提问正面化、开放化、聚焦化和动态化,大脑更容易从焦虑模式转换为解决问题模式,让我们更加积极地去面对人生。

除了转换提问方式,我们还应该在同一件事情上多追问自己几个问题,层层倒推去探寻事物的本质。

首先要注意避免主观判断。举个例子,我曾经向我的室友诉苦:“我的老板不喜欢我怎么办啊?” 室友在安慰我的同时,表示或许这只是一个误解。我意识到自己确实有些主观,于是决定就这件事深入挖掘一下。

“为什么会觉得老板不喜欢我呢?”或许因为他跟我说话时,时常表现出不满和不耐烦。

“为什么老板会对我不满呢?”我手头上项目比较多,有些事情推进的不及时,耽误了进度。

“怎样才能合理安排好工作、不耽误进度呢?”项目开始前就对各个环节做到心中有数,找出并优先推进关键环节。

几个追问下来,不仅找到了问题的核心原因,也化解了我内心的消极情绪。我明白了老板并不是不喜欢我,而是我的工作方式需要改善。

在具体操作时,我建议你将问题一一记录下来,边提问、边思考、边对关键部分做标注。这种探寻本质的问题不用太多,4-7个通常就能帮你理清思路、让你对这个主题有新的认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通过增加知识输入来创造新的提问视角。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曾讲述过一个「洞穴囚徒」的寓言。在地下洞穴中有一群被捆绑不能转身的囚徒,囚徒身后有一堆火把。囚徒们看到被火光投射到洞壁上的影子,以为这些影子就是世界的一切。当囚徒们被解放后,那些敢于走出洞穴的人惊奇地发现,原来阳光下的世界这么明亮、这么美妙。

如果不见到阳光,就永远都不会知道世界原来如此明亮;如果不持续输入,也永远都不会了解到,知识的海洋竟如此浩瀚。在视野受限的时候,我们看待问题很可能不全面,提问视角也会很单一。

例如,当我刚开始对「提问」这个话题感兴趣时,我以为提问就只有向别人请教这一种用途。但是,当我翻完了提问相关的著作、知乎上有关提问的话题,我才发现,原来提问在这么多场景中都能发挥作用。

除了拓宽提问视角,增加知识输入还能拔高提问视角。

普通家长会责骂孩子:“你成绩这么差,为什么不努力?”有智慧的家长则会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思考:“孩子成绩不好,是不是学习方法有问题?”

普通职场人会抱怨:“我的薪水不高,为什么我的能力不如别人?”有见识的职场人则会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思考:“我的职业成就一般,是不是因为这个行业没有前景、这个公司没有优势?”

所以,从今天开始就增加自己的输入吧。知识面决定了你的思考深度,全局观能让你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我必须用一小时解决一个问题,我会花55分钟考虑我是否问对了问题。” 尽管我们提问并不一定是为了得到一个解决方案,但正确的问题确实至关重要。

在我看来,不论是在哪种场景下提问,一个好的、正确的问题都有一些共性,其关键在于「事情的本质」、「想到达到的目的」和「真正重要的事」。

“从回答中,你看到的是一个人现在的样子;而从提问中,你看到的是一个人发展的方向。” 借用知乎上这句精彩的评论作为结束,愿你加入我,成为一个爱提问的人。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