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决定,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既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纲领,也是媒体人,尤其是对农宣传一线的媒体人宣传三农、服务三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新时期如何顺应潮流,和时代同频共振,做出更鲜活生动的对农节目,笔者想以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节目为例,谈谈一些想法和感受。
一、对农节目要做时代变迁的记录者
2005年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一项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方针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12年后,十九大报告又用了20个字,提出了新的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其中的变化需要我们细细体味。专家表示,这是站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努力形成我国“三农”发展新格局。
春江水暖鸭先知,对农节目的创作者们更要敏锐地感知这种变化的脉络。以《致富经》节目为例,据该节目制片人、主持人刘栋栋介绍,大约2008、2009年节目的收视出现了下滑,纵然这跟互联网大潮的涌入,各种新式样节目的兴起有关,也跟节目进入瓶颈期,表现方法过时,镜头不到位等自身因素有关,但节目组经过深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观众的关注点发生了变化。节目初创期2003年,中国人均GDP为1000多美元,只达到世界银行规定的中下等国家的水平,基尼系数高于警戒线水平,大家的关注点是鸡蛋涨价了,种蒜亏钱了,有没有好的项目可以推荐等等这些初级的致富创业信息;而到2009年,中国人均GDP为3677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大家的关注点到了关心人的财富、创业故事的变化上来。以前的节目信息已经不解饥渴,观众要求节目从“术”上的解决到“道”上的解决,来个“质”的飞跃,这就迫使节目的主创们改变思路,把重点放到了关注时代大潮中人的命运的变化上来。
2009年至今,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具备了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物质和技术条件,创业风潮再起,很多人从被动改变到主动改变,《致富经》的“经”也从“经验”的“经”变成了“经历”的“经”,这看似小小的理解的变化,其实是从小众化选题到大众传播理念的大大的提升。《带着1000元闯北京 一句话让他巧卖千万》,《改个毛病 年入千万》,《挑剔媳妇养怪鹅 三招“借”来千万财》,《灯下来财94年小伙卖上亿元的秘密》,这些节目光听题目就让人欲罢不能,而内容方式也从找“事”变为找“人”,着眼于人物的感情点、兴趣点、冲击点,讲述人的故事,让节目有态度有温度。
《致富经》的外延必须广阔,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乐观地看到,传统的封闭型农业正迈开大步向开放型的现代工业转变,而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已经成为发展趋势。统筹城乡、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城市反哺农村……这些响亮的声音,足够醍醐灌顶、振聋发聩!《致富经》对“经”的重新解读让节目脚踏实地重新出发,焕发了生机。跟上时代的变化,才不会被时代抛弃,于人于节目都是一个道理。
二、对农节目要做创业梦想的呵护者
《致富经》栏目内容现在定位是以百姓视角,解读他们身边的致富明星,报道涉农经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致富经验和创新做法,给观众以启迪智慧、更新观念的具有时代感的财富故事。很多农民其实创富梦想很实在,或温饱或小康,这就要求节目主创从基层角度专业角度去找到帮他们圆梦的最可行最可靠的渠道。
《致富经》有一期节目介绍兰州市永登县苦水镇的闻名遐迩的“苦水玫瑰”的故事,苦水镇享有“中国玫瑰第一乡”的美誉,其花朵主要用于食品及提炼香精玫瑰油,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日渐凸显,产品附加值越来越高,用途越来越广泛,现已成为集观赏、油用、食用、药用、酿酒及香料等多种用途于一身的特色经济品种。种植这种玫瑰只要相同地域相似水土气候条件,加以专业技术指导都能成功,对西北部分地区广大农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为了让节目有足够的吸引力,节目编导做了大量的功课,提炼出了“玫瑰油和等重量黄金谁的价值高?”“为什么清晨5点至9点,是采摘苦水玫瑰最好的时间?””食用玫瑰及提炼精油用的玫瑰为什么一定要用手摘,不能拿剪子剪?”等一些既通俗又专业的问题,吊足了观众的胃口,把趣味和悬念贯穿于故事当中,随着采访的推进,答案也一一铺陈:玫瑰油和等重量黄金玫瑰油价值高;每年5月,清晨5点至9点,采摘苦水玫瑰可以最大程度保持玫瑰的香味;食用玫瑰及提炼精油用的玫瑰一定要用手摘,不能拿剪子剪,否则沾了铁锈气,品质就不好了。观赏用玫瑰适合用剪刀剪,这样的断口整齐。随着答案的揭晓,观众除了一解迷惑,对于科技种植、高效农业、农创客等新概念也一并熟稔起来。节目播出后,永登县玫瑰种植基地来了好多参观考察学习的农户,或要购买种苗,或要合作种植,大大激发了创富的梦想。做出这样一期节目,需要投入的不仅是时间,更是专业的素养和精神。
好的对农节目还要求从采访人物的精神品质上去提升,做最好的创业励志节目,抓住人物身上的闪光点使之绽放光芒,传播积极正能量。《致富经》有一期节目,讲述一位“农民破烂大姐”的故事。一位中年大姐,一开始就是捡破烂,是个破烂王,她用近似乎大数据的方式,把当地的垃圾场作了分布分析,因为善于动脑善于发现,所以她的破烂比别人收的多收得好。一段时间,有个商人老是从她那里收购老木桶,这位大姐就纳闷:人家不要的破物件,他买来做什么呢?后来一攀谈才得知,那位商人把这些老木桶打磨再加工处理,一下子成为了具有岁月沧桑感的老物件,硬是成为了艺术品,一转手,就是几倍几十倍的价格。大姐发现了商机,她和这位商人达成了合作:她负责收捡老木桶和其他老家具,他负责出手出售,但大姐要售价10%的提成,二人一拍即合,开始做起了生意。就这样这位“破烂王”撅到了第一桶金。后来几经变革,这位大姐成为了一家艺术品买卖公司的董事长,甚至和意大利的设计师做上了生意。这跌宕起伏的故事,这戏剧性的人生,这才是真正的“经”啊。这样的故事谁不爱看?这样的致富经谁不点赞?这样的致富经又给人多少启示?《致富经》正是关注了这样的三农创业者---有创业梦想、不甘平凡的你我一样的普通人,把他们的故事做足、做精、做透、做好,才有了撞击人心的力量,致敬心有梦想的创业者们,才有了更广的收视群和良好的收视反馈。
三、对农节目要做工匠精神的传承者
大家有注意到《致富经》越来越好看,收视率越来越高,已成为央视第7频道的主打节目,播出时间也从过去的晚10点后调到了现在的晚21:17黄金档,令大家赞叹的除了精彩的故事还有力求完美的摄影。据《致富经》的制片人、主持人刘栋栋介绍,他们要求每一期节目的画面都要像一部专题片和纪录片一样精美和精致,而画面的精致和精美就来自于拥有“日臻完善,千锤百炼”的工匠精神的摄影师了。优秀的摄影师究竟应当具有怎样的特质?曾有不少大师给过我们答案:天赋、洞察力、严谨……这些都是一名优秀摄影师所应该具备的。除去那1%的天赋外,执著追求美,才是摄影师成功的法宝!
《致富经》栏目每年都要配合农业农村部做一些相应的宣传工作,比如麦收,就是一个重要的节点。麦收的壮阔可以想象,麦收的辛苦很多人可能无法想象。2016年夏,栏目组又接到任务拍麦收。收割机启动是必拍的一个画面,摄像机在前面、后面、侧面、高机位都拍过,几年间前前后后拍过100次开镰启动仪式的画面,这一年怎么拍?怎么创新?一时一筹莫展。经过商议,当期的摄影师决定钻到收割机里面拍,蜷缩着身体钻进看似不可能进去的空间,保护好摄像机,随着一声“开镰喽”,镜头纪录下了排列整齐的上百副巨大的镰刀“唰唰”启动飞扬的震撼的画面。当摄影师再钻出来的时候,大家只看到了一个浑身上下被泥浆糊满了的“黑人”。合作社的社长都感叹:自己都没有钻进去过。独特的角度,震撼的画面,不可思议的宏大,让这期节目在当天收获了1.95%的收视份额。
刘栋栋说,《致富经》其实是一个小众的节目,如何让小众的节目有大众的关注是他们一直追求的目标。节目编导、策划、摄像、记者对自己的作品悉心打磨,对技艺的提升精益求精是他们不断进步的阶梯。作为对农节目的摄影师,可能在影像色彩、取景构图等方面更有着异于常人的审美能力,因为劳作而黝黑粗糙的手,因日晒风吹而皱纹的脸,因质朴而拙美得农家,因耕耘而四季缤纷的土地-----懂得这样的美,欣赏这些美,才会当他们出现的时候就会条件反射般地将构图构好,抓住瞬间定格成永恒。
四、对农节目要做创新行为的引领者
经,在字典里的意思大体有两个,一个是经文、典籍;一个是经营、治理。而《致富经》的“经”,该二者兼备,该是一种传递经营方式和致富经验的经典!该是一条纽带,一头连农村、一头连城市;一头连农民、一头连市民;一头连农业、一头连工业;一头连观众,一头连记者。
刘栋栋说,《致富经》的选材选题也曾有过误区。采访创业者,一般会问:你是做什么的?关注的是项目,是种养殖。为了博得观众的猎奇心理,拍蛇、拍狼、拍穿山甲,甚至拍苍蝇,关注的是人养的“它”,而不是养“它”的人,可能一时也会有较好的收视,但时间一长,观众同样会有“猎奇”疲劳,观众会把遥控器转向更为专业更为细致的《探索发现》和《动物世界》。现实逼迫《致富经》必须另辟蹊径。于是节目转而关注人---种养殖者,深挖他们的故事,不猎奇,从人物身上找“干货”。2017年的《大国农道》系列片,就是每期一个人物。其中一期拍摄了一位被称为“麦收霸王花”女农机手,记者连续一周跟拍纪录她收麦子的几天生活,吃睡都在一起。抢收的两天,记者跟她一样,衣不换澡不洗,真诚而真实的镜头表现出了农民对丰收的渴望和浓厚的乡土情怀。当这位大姐对着镜头说:“我从上收割机到下机器,喝几十瓶水,不上厕所”时,这质朴的语言,丰满的细节,温暖的精神品质直抵人心,这种悯人的人文关怀让人瞬间泪流满面。对农节目就是需要这种真实的力量。曾几何时,摆拍、教话让人对“虚假的真实”产生抗拒和厌恶,因为镜头和电波撒不了谎。做广播电视节目的我们经常谈创新,经常要改版,其实最大的创新就是:把真诚、真实放在第一位。为了这样创新,《致富经》节目取消了头尾演播室出镜,记者直接探访,以纪录片的方式,寻找那些真诚、可爱、“无害”的主人翁,去掉华而不实的包装,原生态展示他们的经历和生活,靠着这种“直截和直白”直指人心。
解决好“三农”问题,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改革顺利推进。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的阶段,设定的一个新目标,这个战略的实施将会为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笔者想,现在的农民兄弟是幸福的,三农问题,如今是国家的重中之重,形势一片大好;做对农节目的我们也是幸福的,能够见证并记录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每一个夯实的脚印,并荣幸地成为中国经济社会进步的推手。经济学中有个著名的“木桶理论”,决定木桶盛水量的,不是围起木桶最长的那块板,而是最短的那块。和高速增长的城市经济相比,相对滞后的农村经济无疑就是那块“短板”。从事对农宣传的媒体同仁,让我们一起“叮叮当当”把木板补齐,把“致富经”唱得更加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