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拥军助力某旅放大“云”课堂效应

军娃网课精彩多

■程致远 本报特约通讯员 赵 威

寒冬时节,瑞雪初降。第80集团军某旅的一位科长李德栋可谓双喜临门:他本人因工作实绩突出,荣立三等功;他的儿子期末考试成绩优秀,获评三好学生。

“感谢‘云’课堂,帮儿子提高了成绩,也让我减轻了负担!”李德栋一番话赢得了战友们的共鸣。

去年春节期间,四级军士长许金矿的妻子和女儿来队探亲,不料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他接到通知,妻子女儿暂缓离开营区。女儿只能在家属区通过手机上网课,可家属区内网络信号时好时坏,手机画面断断续续。当地电信部门获悉后立即在营区附近架设基站,确保网络信号畅通。

“云”课堂作为突破时空限制的学习模式,具有高效便捷、实时互动、远程通信等特点。其优势显而易见,但前提是需要基础支撑和“云”外教学。该旅举一反三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从基础设施到资源共享,千方百计为“云”课堂落地创造条件。地方教育、通信等相关行业努力发掘拥军潜力,确保“云”课堂在质量上不打折扣。军地联动,“云”课堂效应得到延伸放大,军人子女受益良多。

去年以来,该旅在军营内依托强军网建立线上“云”课堂,融合共享思想教育资源,官兵在学习中开阔视野,在分享中互帮互助。“军人子女教育完全可以借鉴这种方式,确保形式上更新颖,内容上更充实。”经旅政治工作部干事付君臣提议,该旅与地方有关部门联动,沟通协调,确保为军人子女服务的“云”课堂顺利开通。经过一段时间试运行,线上直播平台与线下教育相互补充,军娃们真正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

去年年初,某营三级军士长苏学鹏因为任务需要,无法休假回家,妻子便带着放寒假的女儿来队探亲。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面临升学考试的女儿,每天在家里通过手机上网课。学习进度能不能跟上?学习效果能否保证?苏学鹏心里没底。“军人子女除正常上网课外,驻地中学的名师还给予了贴心支持。”付君臣介绍,疫情期间,驻地学校及时伸出援手,利用周末义务为军人子女提供网上辅导教学。

线上视频直播,线下热心解疑。经组织安排,以李英才为代表的大学生士兵群体积极行动起来,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为军娃们辅导功课。去年升学考试,苏学鹏的女儿以优异成绩顺利考入当地重点中学。

云端手牵手,大家同受益。连长刘晓东介绍,旅里还利用寒暑假,借助“云”平台开展“网上进军营”“军事知识课堂”等活动,去年以来20余名办理随军手续的军人子女顺利入学入托后,立即被丰富多彩的“云”课堂所吸引。

前不久,旅里组织表彰大会。因疫情防控需要,一些家属无法赶到现场。旅里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与部分官兵家属和子女进行“云”互动。“爸爸,你真棒!”颁奖现场,看着视频中儿子的笑脸,获评“四有”优秀军官的指导员李杨眼睛顿时湿润了。

地方倾力支持某团随军家属线上招聘

军嫂就业门路广

■张尚志 邹渝建

“感谢部队关心厚爱,这么快帮我落实好工作,我今年还准备考会计证呢!”1月16日,新疆军区某团组织的家属茶话会上,技术工程师代勇的妻子朱红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期待。年初,她辞去家乡的工作,随军来到新疆。没想到人还没到,新工作已经在“等”她了。

这个惊喜得益于该团联合地方,全力打造“线下辅导、线上应聘”的就业保障服务模式。一年来,这一举措已经帮助26名军嫂解决了就业难题。

该团驻地偏远,官兵家属随军后往往面临就业困境,有的从“白领”变成了待业人员,有的专业不对口找不到合适工作。线上招聘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招聘规模更大,岗位更多,服务更全。地方人社部门倾力支持,军地联手,搭建起军属就业创业网络信息平台,通过收集用人单位岗位信息,与军嫂个人情况、职业能力和待遇等自动进行匹配,应聘成功率大幅提升。

别开生面的线上招聘,赢得军嫂们的普遍认可。一位前不久刚刚参加面试招聘的军嫂介绍,会议室内不见面试人员,每名面试考官前摆放着一部手机。军嫂对着手机屏幕回答问题,整个过程下来,面试效果一点不受影响。她说,求职军嫂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远程面试,工作和岗位选择余地更大了。

线上“云”招聘,线下点对点。该团在探索实践过程中借助地方力量,在线下组织创业讲堂和就业技能辅导,邀请专家定期辅导授课,军嫂可根据个人意向选择课程。

去年10月,某营副营长张志峰的妻子李静因孩子生病,无法参加线下组织的创业讲堂和就业技能辅导。这一情况引起团领导关注。团政治工作处人力资源股干事张俊彦介绍,从那以后,在定期组织专家辅导授课时,团里总是同步录制授课视频,及时推送到军属就业创业网络信息平台,供军嫂们随时观看学习。

“在线观看专家以‘开设网店’为专题的辅导授课后,我给自己的干果店也增开了一个网店,收入不断增长。”谈起线上学习网课带来的效益,四级军士长黄宝的妻子赵湘湘高兴地说。

在部队邮寄点上班的她,利用周末时间经营干果店。一次偶然机会登录军属就业创业网络信息平台后,她就喜欢上了这个平台。她观看以“开设网店”为题的辅导授课视频后,很快掌握了网上销售技巧。仅仅两个月时间,销售金额就实现翻番。

军嫂高颖随军后一度在家待业。通过参加军地共同组织的创业讲堂和就业技能辅导,她选择学习“网络营销员”课程。去年11月,在当地一家传媒公司组织的考核面试中,高颖被直接录用。

“线上线下帮军嫂拓宽就业门路,实现自身价值,更有利于强化官兵的归属感,提高练兵备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团政委饶思生介绍,他们还通过组建家政服务队、巡诊医疗队等方式帮助家属解决实际困难,线上线下共同发力,让官兵“后院”更加稳固,更加暖心。

武警河南总队郑州支队医疗助民蹚出新路

远程送医情切切

■王龙伟 谷向阳

1月22日,按照约定时间,一场远程会诊在河南省郑州市与登封市之间如期进行。

一端是登封市嵩山脚下的胥店村卫生室,村医张燕和杨祥老人出现在远程会诊室电视屏幕前。另一端是武警河南总队郑州支队卫生队,队长夏云忠等多名军医已等候多时。

上午9时30分,信号顺利接通。张燕随即通过面前的话筒,向军医介绍杨大爷的病情。杨大爷的病例和影像检查资料实时传给了另一端的军医。收到资料的夏云忠等人,通过视频镜头的前后移动、放大缩小,对杨大爷进行全方位望诊,而后在村卫生室医生协助下,了解患者的脉象。

“初步考虑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给予抗感染、平喘、止咳化痰、扩管处理,我们现在可以给你一个治疗建议。”医患之间的对话持续了30多分钟。

胥店村是一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村落。2016年10月,武警郑州支队与胥店村结成帮扶对子。从那以后,武警官兵为村里打水井、硬化路面、开发特色产业。支队政治工作部主任魏玉文介绍,在军民齐心努力下,胥店村2018年全面脱贫。

脱贫摘帽有胜利之时,解难纾困不可鸣金收兵。在帮扶过程中,支队官兵发现因病返贫是胥店村存在的隐患之一。鉴于村卫生室只能诊疗常见疾病,村子脱贫之初,支队卫生队就与村卫生室协商,建立起远程医疗系统。

远程医疗,作为利用通信和信息技术实现异地疾病诊断、治疗和健康护理等多重医学功能的医疗模式,运用计算机、通信、医疗设备,通过数据、文字、语音和图像资料的远距离传送,实现专家与患者、专家与医务人员之间的异地“面对面”会诊。由郑州支队帮建的这套远程医疗系统,可提供高清晰图像和立体声音频,实现点对点远程会议、多点远程会议。从患者的精神状态到五官、舌苔等细节,均可完整观察。

“年纪大了,一想到要去几十里外的医院看病,来回一趟就是一天,心里直发怵。原本想着就在村卫生室看一下,没想到通过电视屏幕,还能请到部队上的医生。俺这还是头一回享受这么好的待遇!”接受远程会诊后的杨大爷连连道谢。根据军医们制定的诊疗方案,他将在村卫生室安心地接受治疗。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特色双拥“云来云去”

家国情怀意浓浓

■王笑晗

1月18日,由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举办、线上启动的“我的2021”“我和我的学校”等活动,引来各方关注。耿丹学院国防教育社成员们的“说国防话责任”活动,尤其引人注目。工学院2017级复学在读大学生退役士兵杨绮帆以《咱当兵的人》为题,分享个人体会,激发了许多同学应征入伍的热情。

据悉,耿丹学院现有六大类64个社团,涵盖科技、人文、体育、文艺、国防教育等领域,国防教育社被同学们亲切地誉为“军迷之家”。

线上热情高,源于线下基础好。去年10月,学院部分师生到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街道参观。参加活动的师生汲取社区“双拥在基层、鱼水情更浓”的工作经验,及时制订完善双拥行动计划。11月,学院举办“蓝色的天空”空军建军节宣讲会,空军退役士兵、复学在读大学生连江阁、马俊琛现场交流互动,让更多同学了解空军发展史,感受国防科技事业的日新月异。学院还立足教育拥军、科技支前,就军人子女入园入学、招聘军嫂入职、支持部队练兵备战等作出规划,丰富完善具体细则。

去年底以来,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需要,学院及时组织开展“云来云去”特色双拥活动:利用学校电子屏进行滚动标语宣传,营造双拥活动浓厚氛围;以“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为主题,开展线上双拥征文;将军迷故事整理成文,统一编辑后网上发布。特色双拥“云来云去”,越来越多的学生从“云”交流、“云”分享中直接受益。

身为军迷的思政部教师邱伟,在“云”课堂上运用幽默风趣、亲和力强的语言,带动不懂军事、想了解军事的大学生从零起步,逐渐掌握军事知识、军事动态。他还结合近现代史教学,在线上详解军史、战史,加快资深军迷的“进阶”之路。去年以来,邱伟搜集了大量军事题材影片,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云”观影,并在播放过程中穿插颇有见地的“云”解说。

应征入伍当一名真正的军人,成为耿丹学院许多“军迷”的共同理想。让广大师生感到骄傲的是,2009年以来,学院已经为部队输送了425名大学生士兵,覆盖全军各军兵种;95名复学在读的大学生退役士兵,均表现优秀。

数字技术赋能双拥实践

■董 强

去年底,甘肃省武威市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云平台正式开通运行,退役军人服务和拥军优属渠道得以有效拓宽。

今年初,四川省洪雅县实验小学少先队员拍摄“新春送祝福”微视频,发送给武警官兵。

立春时节,两条新闻传递着春的讯息:数字技术赋能双拥实践,天高地阔,大有可为。

数字技术赋能,双拥工作智能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放眼全国各地,数字技术正在让双拥工作产生巨大变化。广西南宁以数字经济助推行业拥军。而浙江省舟山市,在全国率先为驻军部队官兵推出“军人市民卡”,城市生活同待遇,军人优待更优化。可以预期,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必将为更多军人军属和广大优抚对象提供更加现代化的服务。

借数字科技之力,双拥创新实践步伐持续加快。前些年,“全国爱国拥军模范”“最美拥军人物”许绍坤,在云南省昆明市带领团队建立国防应急通信保障分队,这支以退役军人为主体的队伍研发出数十种军地通信及专用信息化设备,出色完成了百余次国防动员演练和抢险救灾任务的通信保障。荣获“深圳市十大最美退役军人”的朱贵彩,创办网络科技企业,作为“退役军人创业先锋”视频号创始人,他坚持为退役战友就业创业提供专业化帮扶。曾有一条帮助退役军人拓展业务的视频一发布就收获2500多个点赞,播放量近10万次。许绍坤、朱贵彩的例子充分表明:利用数字平台优势,双拥创新空间正在不断拓宽,综合效益十分明显。

运用数字化力量,爱民助民行动同样能够推陈出新。前不久召开的2021年全国双拥办第一次主任办公会提出,各项工作要务实创新。双拥工作本来就是一体两面,涵盖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两个方面。地方拥军优属,能够借助数字科技之力,实现数字技术赋能;部队拥政爱民,同样可以借力数字科技,用数字技术增益爱民助民行动。几年前,国防科技大学与湖南省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结成帮扶对子后,通过建立“一体化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云平台”,为湘西地区的产业发展规划、农作物种植带来了科技的“阳光雨露”。“资源整合”“产业链条”“电子商务”,村民们过去很少听到的新名词,变成了真真切切的“致富经”“摇钱树”。可见,军队从助力脱贫攻坚向助力乡村振兴过渡衔接,应认清未来面临的考验和挑战,善于运用数字化力量,加快弥合城乡发展的数字鸿沟。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新气象,新年新征程。新的一年,数字技术赋能双拥实践,广大军民必将收获满满,幸福满满。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