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原及其形态特征

本病是由羊狂蝇所引起的。当狂蝇蛆寄生在羊的鼻腔和鼻窦内时,即因为刺激作用而引起发病。羊狂蝇又名羊鼻蝇。它的一生可分为幼虫、蛹及成虫3个阶段。成虫在羊的体外飞翔,幼虫寄生在羊的鼻腔和附近腔窦内。

1.成虫:比家蝇大,为深灰黑色。头大眼小,翅透明,腹部有黑色斑块,口器退化,不会咬羊。成蝇出现于炎热季节,交配后雄蝇很快死去,雌蝇先栖息于向阳的安静处,待体内的幼虫发育,几天后,在晴朗无风的白天飞临羊只产幼虫。一般待机会突然冲向羊鼻,将幼虫射入鼻孔及其附近。

2.幼虫:为成虫所生的蛆。初生幼虫为白色,前端较尖,有口钩一对,供固着之用。后端较钝,呈刀切状,有一对黑色气门。幼虫的色泽随着生长而由白到黄,成熟后变为黑棕色。

二、生活史

1.幼虫:羊狂蝇喜在羊的鼻孔四周产幼虫,以后幼虫自动爬进鼻腔内生长发育,也可进入和鼻腔相通的各处,如额窦。经两次蜕化,发育为第三期幼虫。幼虫在鼻腔寄生的时间由1~10个月不等,寄生数亦不定,有的羊可以寄生达130多个。

2.蛹:幼虫长成后,一般在春末夏初第三期幼虫由鼻腔深部爬出,或由羊鼻喷出,落地入土变为蛹,在土中约经3周到2个月(随温度而变异),待完全羽化,即破蛹壳而飞出成蝇。

3.成虫:成虫的生命很短,普通为4~5天,最多可活2周,在夏季特别活跃,尤其是在白天最热的时候,雌蝇追逐羊只,在羊鼻孔周围生产幼虫。

三、症状

病羊表现的症状分为两个阶段:

1.成虫侵袭阶段:当羊鼻蝇追逐羊只在鼻孔周围产幼虫时,使羊只扰乱不安。羊只为了避免侵袭,采取各种动作防范,例如当有羊鼻蝇飞来时,羊只四处逃跑或彼此拥挤在一起,或者一只羊把鼻子藏在另一羊的腿中间,或者静避树阴下。这样就使羊只把吃草的时间大部分用在防御动作上,时间长了,就会使羊只精神疲乏,身体消瘦,营养不良。

2.幼虫危害阶段:当羊鼻蝇幼虫向鼻腔内爬行时,由于其口钩的刺激作用,可使鼻腔发生炎症。在幼虫附着的地方,形成小圆凹陷及小点出血,因而表现出以下各种症状。

①发炎初期,流出大量清鼻液,以后由于细菌感染,变成稠鼻液,有时混有血液。

②患羊因受刺激而磨牙。因分泌物黏附在鼻孔周围,加上外物附着形成痂皮,致使患羊呼吸困难,打喷嚏,用鼻端在地上摩擦。

③咳嗽,常摔鼻子。

④结膜发炎,头下垂。

⑤有时个别幼虫深入颅腔,使脑膜发炎或受损,出现运动失调和痉挛等神经症状,严重的可造成极度衰竭而死亡。

四、诊断

主要靠症状观察。如在大羊群中普遍有症状时,可以作尸体剖检,找寻幼虫,进行确诊。虫体在浅部时容易检出,易于诊断。

五、预防

根据不同季节鼻蝇的活动规律,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1.夏季:尽量避免在中午放牧。夏季羊舍墙壁常有大批成虫,在初飞出时,翅膀软弱,不太活动,此时可发动群众进行捕捉,消灭成虫。连续进行3年,可以收到显著效果。也可用诱蝇板,引诱鼻蝇飞落板上休息。每天早晨检查诱蝇板,将鼻蝇取下消灭。

2.冬春季:注意杀死从羊鼻内喷出的幼虫,同时在春季从羊圈的墙角挖蛹,将其杀灭。

六、治疗

按照羊鼻蝇幼虫和成虫的个体活动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1.静脉注射伊维菌素剂量按0.2毫克/千克体重计算。

2.皮下注射20%碘硝酚剂量为10~20毫克/千克体重只用1次,效果很好。

3.在羊鼻蝇幼虫尚未钻入鼻腔深处时,给鼻腔喷入3%来苏儿溶液,杀死幼虫。但需要大量劳力,广泛进行困难较大,不如口服或注射药物。

4.在羊鼻蝇幼虫从羊鼻孔排出的季节,给地上撒以石灰,把羊头下压,让鼻端接触石灰,使羊打喷嚏,亦可喷出幼虫,然后消灭之。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