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罗湖区“平安之路 你我同行”系列活动之“枫桥经验”与罗湖实践研讨会在中国法治论坛深圳基地举办。
座谈会现场。
昨日下午,罗湖区“平安之路你我同行”系列活动之“‘枫桥经验’与罗湖实践”研讨会在中国法治论坛深圳基地举办。
研讨会由罗湖区委政法委专职副书记肖刚主持,特邀西北政法大学校长助理、最高人民法院司改办副主任汪世荣博士授课,深圳市委政法委专职副书记王延奎,罗湖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守睿以及各区(新区)政法委分管综治和社会建设的负责人,罗湖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专项组各成员单位,各街道办分管领导及区、街道、社区三级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分管负责人等约160人参加了研讨会。
在会上,罗湖区委政法委介绍了该区以“枫桥经验”为指导,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守护“平安罗湖”的实践举措。
据了解,近年来,罗湖区不断丰富调解的范围、创新调解方式、延伸调解的内涵,通过部门联动健全诉调对接机制,大力发展“智慧调解”,预防和解决社会矛盾;积极采用多种管理模式,全面推进“平安细胞”创建工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推进群防群治“一三五”工作模式,深化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体系化建设,推进物业管理创新,吸引大批居民积极投入社会基层建设,努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枫桥经验”在罗湖开花结果。
学习“枫桥经验”,罗湖走在前列
昨日上午,汪世荣在罗湖区综治办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莲塘街道名骏豪庭小区,与街道办、社区工作站、小区物业管理处、居民代表等展开座谈,对名骏豪庭小区“党建引领、推动物业有为助力基层治理”的罗湖“枫桥经验”新形式进行深入探讨交流。他对罗湖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学习“枫桥经验”,罗湖走在前列。
下午的研讨会上,汪世荣就《“枫桥经验”对基层社会法律治理的创新》进行了讲解,对“枫桥经验”的内涵、外延、形式、创新等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剖析,对与会人员提出的有关“枫桥经验”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据了解,“枫桥经验”中的“枫桥”源自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枫桥经验”是以预防和调解社会矛盾纠纷为切入点,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主要治理技术,以平安创建打造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目标,强化党委、政府对群众自治的领导和监督,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和基层组织建设,以规范基层社会治理、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一种经验。
“罗湖以党建引领推进物业管理创新,在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汪世荣表示,罗湖基层社会治理立足于社区建设,目前取得了一定成效,迈开了第一步。希望罗湖能够认真总结做法,进行提炼,加以理论化、系统化,给全国的城市社区建设提出一个标准。“希望罗湖的做法不仅对深圳有可借鉴、学习、推广的价值,在全国也可复制,为国家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做出示范作用。”
践行“枫桥经验”,守护“平安罗湖”
近年来,罗湖区以“枫桥经验”为指导,通过一系列扎实的实践举措,全力守护一方平安。
在预防和解决社会矛盾纠纷方面,罗湖区不断丰富调解的范围。全区现有调解组织205个,组建了1071人的专兼职调解员队伍和调解专家库,引入法律服务人员、志愿律师、专业社工等社会力量,实现了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罗湖注重提供多元服务延伸调解的内涵、全区各部门联动健全诉调对接机制。目前,区婚调委为受家暴妇女开展了“避风港”庇护项目和“巾帼调查队”项目,区法院与区司法局等十多个区直单位、市区社会组织建立了诉调对接机制,并配备了2名速裁法官、25名调解员和5名特邀调解员专门开展诉前联调。今年1-10月,罗湖区诉调对接中心共受理诉前联调案件9267宗。罗湖区还创新调解方式,大力发展“智慧调解”。搭建了全市首个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平台,实现从责任认定、理赔计算、调解、司法确认、一键理赔的全流程在线处理。
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平安罗湖”方面,罗湖积极建设城中村“门禁卡+视频”管理系统及老旧住宅区“大围合+视频”服务管理系统,开展高层楼宇“二+5”管理服务模式、创新城中村“三+2”管理服务模式。全面推进“平安细胞”创建工程,开展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服务管理,对打造罗湖区平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在加强基层党建引领群众共建共治共享方面,罗湖区积极推进群防群治“一三五”工作模式,推行楼(栋)长管理机制,深化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体系化建设,推进物业管理创新,吸引了大批居民积极投入社会基层建设,获得居民好评不断。
升级“枫桥经验”,打造“罗湖经验”
肖刚表示,“枫桥经验”对指导罗湖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解决基层矛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方面有很好的引领作用。下一步,罗湖区将落实、发展好“枫桥经验”,进一步提升辖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据介绍,接下来,罗湖区将适应新形势、研究新举措、力创新成绩,不断提高社会基层治理能力,开创“枫桥经验”罗湖实践新阶段。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地解决问题的基本精神不动摇,以党建为引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更大作为开创新时代罗湖“枫桥经验”。
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全局,继续固强补弱,创新创先;加强智能化建设和现代化科技应用,从传统方式向“传统+智慧”治理方式转变;精准把握社会热点难点,在矛盾易发多发领域大力加强源头治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社会治理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三是加强部门联动。结合辖区实际,研究确定一批具体实践创新项目,压实责任,抓好组织实施,推动共治、法治、德治、慧治全面融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确保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罗湖开花结果。
(林桂梅 李青青 姚家莹 文/图)
相关案例
案例1
巧用案件化解邻里纠纷
2017年2月23日,罗湖区某小区四栋7楼的张某与住在三栋6楼的李某发生纠纷。张某在家休息时经常听到隔壁楼房传来敲打声,认为他的正常生活被影响。在多次到李某家里反映无果后,他便到社区反映情况。社区调解员核查情况属实后,开始进行调解。
在调解中,调解员耐心地与李某讲述前几年发生在此街区的一个案件。赵某因不满孙某整日发出的声响导致其睡眠质量骤降,向孙某反映无果后,他忍无可忍对孙某进行了人身攻击,导致双方闹上了法庭,造成双方不必要的损失以及邻里间反目成仇的恶果。
通过该案例,李某认识到了声音吵闹的严重性。在调解员之后的回访中,李某没有再发生影响周围居民正常生活的行为。
案例2
办结首宗深圳遗嘱库司法确认案
2018年3月,罗湖区法院清水河法庭办结了首宗深圳遗嘱库司法确认案。
该案被继承人臧某生前在深圳遗嘱库订立自书遗嘱一份并存放在遗嘱库保管。此遗嘱写明,臧某名下两套房产分别由该案四名申请人按份额继承或受遗赠。2017年9月,臧某病逝后,四名申请人前往深圳遗嘱库提取了遗嘱,并表示接受继承或遗赠的房产。2018年3月,四名申请人经深圳市幸福和谐继承服务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调解达成协议。该协议除确认臧某生前遗嘱内容外,还对臧某遗嘱中未涉及的名下其他财产如何继承进行了约定。该案中,罗湖法院以司法确认的方式,使得变动中的财产关系得以及时确定,避免了将来可能发生的继承纠纷,便捷、可靠地保障了各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深圳遗嘱库”由民办非企业深圳市幸福和谐继承服务中心建设运营,为深圳市中老年人及有需要的市民办理遗嘱咨询、订立及保管服务的公益项目。2017年3月,罗湖法院与深圳市幸福和谐继承服务中心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就遗嘱调取、诉调对接、业务研讨等建立合作机制。该案便是双方诉调对接机制的首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