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交通银行公布2023年半年度经营业绩,向市场交出一份“稳”字当头的业绩答卷。
交通银行副董事长、执行董事、行长刘珺当日在业绩发布会现场直言,服务“国之大者”的责任更重要。在经济回稳向上关键阶段,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一员,肯定要发挥“头雁”作用,真正担当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我们一定要发挥金融的减震功能,而非是共振功能。助力熨平复苏过程当中的波浪,把复苏的船帆张得更满,充分发挥金融供给对需求的牵引作用,不允许有任何的‘模糊主义’和‘差不多’。”刘珺强调,交行将继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设计符合客户更高要求的复杂金融产品,在提升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契合度的同时,增加自身收入来源。
经营业绩稳中提质
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交通银行的经营状况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受益于投资估值增长,该行实现归母净利润460.39亿元,同比增长4.51%;实现营业收入1371.55亿元,同比增长4.77%。
业务规模呈现稳步增长。报告期末,交通银行资产总额达人民币13.8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33%;客户贷款余额7.8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007.40亿元,增幅6.86%;客户存款余额8.5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305.26亿元,增幅7.93%。
从营收表现来看,交通银行经营效益好于预期,上半年保持增长。报告期内实现净经营收入1373.07亿,同比增长4.74%。
资产质量方面,资产质量基础不断夯实。报告期末,该集团不良贷款率1.35%,与上年末持平。
交通银行2023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该行持续推进风险处置化解,报告期内,交通银行聚焦重大风险和重点领域,发挥专业处置能力,稳妥有序推进重大项目风险处置;稳妥应对新型风险趋势,积极探索地方国企、房地产等领域市场化、法制化风险化解新路径;共处置不良贷款295.8亿元,其中实质性清收177.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交通银行多次强调对风控的重视。表示要坚持底线思维,加强集团统一风险管理,以“资产质量巩固年”为主线,着力提升资产负债表稳健性,资产质量基础不断夯实,资产质量水平稳中提质。对于重点领域,交通银行称要坚持“控新增、优存量”,落实常态化、制度化风险排查机制,加强房地产、大型企业、地方政府债务、信用卡等领域风险管控,推进重点客户双线管理,持续做好减退加固。
加大扶持实体经济
国有大行作为现代金融体系中的主要基石,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从交通银行2023年半年报可以看出,其在支持实体经济的实践中,始终坚持履行大行责任,服务实体精准有效,坚持扩增量,优结构、合理让利。报告期末,交通银行集团客户贷款余额7.80万亿元,增幅6.86%。客户贷款平均收益率为4.07%,同比下降21个基点。
在扩增量方面,交通银行保持战略定力,践行“金融为民”理念,强实体、促消费、增投资、扩外贸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有效加大资金投放。报告期末,集团客户贷款余额达到7.8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86%。其中,境内行人民币对公实质性贷款较上年末增长10.36%,增量超4200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在优结构方面,该行上半年精准聚焦重点领域,境内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涉农贷款增速分别达28.71%、31.10%、15.61%,均超过集团贷款平均增幅;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7.64%,增幅较集团贷款平均增幅高0.78个百分点。
“整体看,我国经济有巨大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因素积累增多,后续经济有望继续呈现恢复向好态势。”该行管理层表示,下一阶段,该行会持续加大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经营供给,从经营策略机制、资源、产品等方面,打好服务实体经济“组合拳”。
立足区位优势不动摇
作为总部唯一一家设立在上海的国有大行,交通银行背靠长三角的区位优势不言而喻。从该行半年报中披露的按地区划分的经营业绩来看,该行今年上半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利润总额和营业收入均占有较大比重。
上海主场创新策源和龙头牵引作用逐步显现。据悉,交通银行制定打造上海主场优势2023年行动方案,围绕上海“四大功能”打造、“五个中心”建设,做实深化服务模式建设、强化股权投资能力、创新新型贸易服务模式、建强金融要素市场服务功能、创新新市民专属的金融产品、推动上海普惠金融顾问制增量扩面、打造支持新型城市建设标杆、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等八项任务。
今年上半年,交通银行已将上海主场科技金融“一件事”、医疗付费“一件事”等9个典型经验做法向各分行推广。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上海市区两级重大项目合作覆盖率较上年末提升8个百分点。
同期,上海科技金融贷款余额和贷款客户数均较上年末增长27%;打造长三角20条重点产业链,业务量和获客数分别同比增长44%和30%。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要素市场建设,上半年在银行间市场的交易量同比增长42%,货币、债券、外汇、贵金属交易量保持活跃交易商地位。
“上海是国际金融中心,上海主场是交行区别于其他国有大行最大区位特点。我们继续加强与上海市深度合作,与长三角深度合作,与上海共谋改革创新的大局,并且加速上海经验与主场优势的打造,将单点创新优势转化为大规模应用的规模经济优势和范围经济优势。”刘珺补充说。
既“以点带面”以快速成型方案复制推广,打造交行重点领域领先优势,同时“由面及体”,加快成功经验的固化转化,将上海经验成为该行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孵化器。
数字化推动内外赋能
在当前这个数字经济蓬勃兴起的时代,如何把握最新的前沿趋势,也成为各类金融机构着力提升的软实力。
刘珺指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新动能没有变。“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产业革命性重塑的作用愈发凸显。实体经济本身科技含量在增加,这就要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对内科技含量也要提升。”他认为,围绕科技创新产生新的金融产品和新的金融服务,都将会为金融业提供新的机遇。
为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交行持续加快数字化建设。例如,该行充分运用“数据+技术”新要素赋能业务提质增效,金融科技价值创造能力持续增强。报告期内,数字化转型投入力度持续加大,金融科技人才占集团总人数6.51%。
具体来看,该行加快零售数字化转型,打造“线上+线下”服务渠道闭环,强化产品业务全流程管理,以大数据驱动金融服务。深化零售客户分层分类经营,以零售营销中台为依托,优化客户画像体系,搭建数字营销闭环,实现更精准有效的客户触达。
在强化数字化经营层面,推广数字化客户经营策略,丰富金融服务场景,提升全渠道、全场景获客活客成效,以数字化赋能经营发展,实现AUM规模持续稳定增长。报告期末,集团境内行零售客户数1.94亿户(含借记卡和信用卡客户),较上年末增长1.44%,达标沃德客户237.20万户,较上年末增长6.91%。AUM规模49037.5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11%。
同时,渠道和场景建设提速加力,依托新一代开放银行平台进一步拓展创新场景,加快模式复制,云上交行以远程视频服务构建“云网点、云柜员、云管家”服务体系。纵深推进场景建设,持续孵化平台经济、跨境、司法、养老、住房、乡村振兴“5+1”场景,基本实现教育、医疗、政务、交通四类高频场景分行全覆盖;开放银行合作机构超过860家,同比提升39.52%;信用就医先后在57个城市上线。
在夯实数字技术基础层面,交通银行加大信创改造力度,贷记卡分布式业务系统实现单轨运行;按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完成新同城数据中心建设,异地数据中心建设启动加速模式;推动基础设施云化转型,构建新数据中心信创云,为基于分布式新技术应用系统上云做好基础保障;持续推进云平台纳管多芯片服务器,强化一云多芯支撑能力。
从成效来看,财务数据显示,报告期末,个人手机银行月度活跃客户数(MAU)4308.63万户,同比增幅6.26%;买单吧月度活跃客户(MAU)2628.55万户,同比增长5.33%;开放银行累计开放接口3868个,累计调用次数超25亿次;云管家服务用户规模643.23万人,较上年末增长16.89%。
“过去三年,交行科技投入年均增速接近30%,也推出金融科技万人计划,金融科技人员数量较三年前增长近70%,取得了一批成果,企业级架构也越来越稳固。”刘珺透露,交行会积极探索一些新的技术前沿,例如人工智能、隐私计算、量子计算等内容,真正让科技,让数据转化成交通银行生产力。
(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