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家庭教育指导典型经验

【案例背景】

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孩子居家学习三个多月,在居家学习的这段时间,家长的教育方法尤为重要。

【案例描述】

最开始上网课,烁尧比较兴奋,每天准时准点起床、上课、做眼保健操、课间操等等,严格按照上学期在校期间的要求来要求自己,大概一周后,早上不愿意起床,眼保健操不做或者不认真做,喜欢说:“反正老师也看不见。。。”我就忍不住的开始唠叨,赶紧去学习,赶紧去上网课,赶紧去写作业。我的唠叨加重了烁尧的逆反心理。从小我就培养他的独立性,任何关于他的事情,基本都是让他做主,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这就造就了他性格上的独立,不受约束。然后家庭战争就爆发了,我吼他的嗓门越来越大,他反驳我的情绪越来越激动,我甚至对他说再不学习就回幼儿园,重新上一年级。事态越来越严重,烁尧甚至写了一首描写妈妈发火的七言诗,虽然读起来很搞笑,但是深思熟虑之后,我做了自我反省,深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以暴制暴不可取,孩子还小,需要正确引导才可以。于是,在烁尧不愿意学习的时候,我就陪他做一些小游戏,比如:纸杯接球—两个人分别坐在桌子的一端,一个人手里拿着纸杯,另外一个人从桌子这头滚动乒乓球,拿纸杯的要眼疾手快接到乒乓球就算赢,这个游戏不但能锻炼孩子的反应能力,而且能缓解长时间面对电脑而产生的视力疲劳。烁尧我俩做这个游戏时他非常开心,每次我都会问:“咱们玩几分钟?”“十分钟吧!”“好!”这样,十分钟到了之后,他就乖乖的去学习了。

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我从网上给他买了好多课外书,但是慢慢的我发现他对这些书的兴趣不是很大,每次也就读十几分钟,我就问他:“烁尧,你平时很喜欢看课外书,为啥现在不喜欢看了?”“妈妈,我觉得这几本书没意思,有的故事太幼稚,我不想读?”孩子这么说怎么办?我应该强迫他去读吗?会不会适得其反?我不断的在问自己,观察了几天,我发现他在看幼儿园时买的小童话书,于是,我把手机打开,让他自己选择了几本喜欢的课外读物,现在,不用我催促,作业写完自己就乖乖的去看课外书了。

疫情居家这几个月,使我深刻意识到,我太高估孩子的自制力了。偷偷玩电脑,抢着玩手机,周末没完没了的看电视,口头教育无效之后,我们召开了家庭会议,之后,家里的电视“坏了”,每个人的手机密码全部改掉,电脑设置密码,全家人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除非工作需要,每天作业完成之后,允许玩十分钟手机,但是必须在大人的视线范围内玩,可以借手机查生字词,但是不允许以查生字词的名义偷偷玩游戏,一周之后,烁尧已经养成习惯,再也不抢手机,或者因为打不开手机而哭闹、发脾气了。

【案例反思】

在疫情期间,作为学生家长,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

1、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关注孩子的情绪反应

宅家期间,我们大人都难免会有烦闷、无聊、急躁的情绪反应,小孩子就更不例外了,且孩子的年龄越小,就越容易受到家人的影响而出现情绪、行为的变化。外加父母与孩子每日相处的时间增多,难免会比以往出现更多的摩擦与冲突。因此,家长对于疫情的态度和身心稳定的状态,是孩子能够平稳度过疫情期的基础。

家长们应该认识到,即使这段时间亲子冲突增多,也都是由于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不应该对孩子做出怀疑、拒绝、怨恨等伤害性行为。因此,作为父母首先要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尽量减少抱怨和唠叨,并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氛围,认真聆听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情绪,与孩子分享您的感受,当孩子发现你们和他是一样的时候,那么他的感觉会好很多。家长和孩子要共同学习放松、减压,可以听歌、读书、开展亲子共读、坚持体育活动、让孩子参与做家务等做彼此感兴趣的事情来维持稳定的情绪,减少亲子冲突。

2、提前和孩子约定好“上网”规则

良好相处的前提是达成规则意识,尤其是预防出现“沉迷手机不学习”的现象。

(1)适当的理解和接纳。家长首先要在观念上理解孩子对手机游戏或其他新鲜事物的好奇,宜疏不宜堵,不要简单地禁止孩子接触手机,要学会疏通孩子的心理需求,让孩子慢慢的把注意力从手机上移开。

(2)约定共同的规则。告诉孩子你理解他玩手机的正常需求,但是不能沉溺其中。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共同遵守的规则。这个规则不应是单方面限制孩子,而是要全家人去共同遵守的。比如作业完成之前不得碰手机,周六周日有计划地使用手机等。好的规矩离不开严格的执行,家长和孩子定下了的规矩,坚持下来就能变成好的习惯。让孩子从小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和认知,将使之受益一生。

(3)做好榜样。在日常生活里,家长也要给孩子做良好的示范,比如当孩子作业的时候,家长最好也在看书学习、工作,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4)帮孩子建立更有吸引力的兴趣。要想让孩子不迷恋手机,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孩子建立更有吸引力的兴趣,譬如运动、读书、跳舞、弹奏乐器等,这样孩子自然而然就摆脱手机了。

3、引导孩子寻求人际支持,多沟通

在特殊时期,突然减少社交及活动,人人都难免会感到被孤立或者无助。因此,更需要您跟他/她讨论心中存在的疑虑,让孩子知道身边有人在关心、照顾他们。例如“你刚刚情绪也很不好,你愿意和我聊聊吗?”、“如果你想一个人安静一会,我先出去,你自己好好想想,好吗?”这样的表达能够让孩子感觉自己的情绪得到接纳,即使开始不愿意说,也会因为被理解而慢慢愿意和家长倾诉。

鼓励孩子多沟通、多交流,交流分享本身就是一种释放的方式,跟自己拥有亲密关系的家人、朋友交流、分享,没事可以发个语音,通个电话,连个视频,在人际互动中寻求心理支持,更有助于稳定心神,提高学习的专注力。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