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贷款风控管理及不良资产清收心得体会篇一: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化解、贷后管理与不良资产处置学习心得 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化解、贷后管理与不良 资产处置学习心得 一、经济下行期的小微贷款风险控制 (一)小微企业贷款面临的风险 1、自身生存能力差导致抗风险能力弱、违约概率加大。一是小微企业虽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但是小微企业因资本规模小,信息和战略管理能力较差,容易受宏观形势及行业形势变化的冲击,抗风险能力弱。二是小微企业的经营方向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小微企业的经营往往跟随社会经营热点,从而导致经营风险过高,小微企业贷款的违约概率相应增大。 2、经营管理机制不够规范。大多小微企业属于“家庭式管理”,家长式管理模式占据主导地位,管理较为粗放,盲目扩张,忽视风险控制;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和约束机制较差,家族式管理特点突出,管理决策随意性大;业务经营的稳定性较差,经营投机性较高,经营风险随之增大,从而使银行的信贷资金面临较大的风险。 3、财务管理混乱,财务信息不透明,财务制度不健全。大多数小微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够完善,财务报表的可信度较低,多数财务报表不能准确地反映其实际经营状况,普遍存在财务信息不透明的现象,财务信息受避税、管理能力等因素影响,人为操控现象严重,经营信息严重失真。

金融机构难以通过财务报表判断借款人偿债能力,势必增大银行贷款的风险程度。 (二)、风险防范措施 第一,贷前调查应注重小微企业主的信用状况和综合素质。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状况与小微企业主本人的信用状况息息相关,因此,对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关注小微企业主本人的信用状况。对于小微企业主本人曾经出现过违约或违法记录的小微企业贷款必须审慎对待。银行在审核小微企业贷款时,要注重调查了解小微企业主的教育背景、道德品行、健康状况、个人从业经历等,有无不良商业信誉记录或银行信誉记录;是否有黄、赌、毒等违法或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通过对小微企业主本人的信用状况和综合素质的综合评判筛查排除部分风险。 第二,采取多种担保方式提升担保能力。小微企业融资普遍存在自身没有足够的抵押物以及难以获得信用担保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商业银行可采取其他替代性的担保方式,如接受自然人(尤其是企业法人或主要股东)提供的以其财产或权利为抵(质)押的担保等。目前来看,小微企业缺乏有效抵(质)押担保财产,而采用企业主要负责人个人财产对企业贷款进行担保,将企业贷款风险与个人资产挂钩,让业主或股东承担无限责任,能有效防范道德风险。

第三,建立标准化贷后管理机制。在贷后管理过程中,客户经理应注重审核客户资金使用情况,确保资金用于客户主营业务。商业银行应加强系统建设和支持,对于出现风险和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发生异常变化的小微企业,系统自动提示;建立专业分析团队,分析客户的结算帐户,了解客户的经营情况,特别是通过对基本户的分析,了解小微企业的纳税、工资发放等情况,全面掌控小微企业的经营发展和风险变化。对于潜在风险及时提示有关信贷人员进行重点调查跟踪。 二、IPC模式小微信贷技术实践 1、流程介绍 德国IPC技术的信贷流程包括市场营销、贷款申请、信贷分析、信贷审批、贷款发放、贷款回收六个过程,大体上和传统的信贷没有什么区别,这也是该技术在国内广为接受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每个过程的细节上,充分考虑了小贷的特点,能简单的尽量简单。如资产负债表,最简单的资产负债表只有7-8个项,简单的要求让信贷员容易掌握,方便从客户那里获取重要信息。 2、人员招聘 德国IPC技术的特点之一是容易复制,对专业方面要求不高,更多的是对人的基本素质的要求,考试形式包括笔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等,主要考察员工的诚信意识、亲和力、积极主动性等素质方面的要求,同时后期还有大量的评测来淘汰不合格的员工,淘汰率在20%-50%左右。

初入行员工一般会有3个月的培训,培训包括看文档、观摩、课堂培训、实际业务操作等,实行师傅带徒弟的方法。 3、组织管理 德国IPC技术一般要求小贷业务以独立的部门方式运作,总行设小贷中心,分行设区域经理,归小贷中心总经理直接领导,区域经理下面即是最小的信贷团队(一般在支行),该团队一般10人左右,包括1个主管岗,1个后台岗和8个信贷员岗,后台岗在业务上和主管岗没有直接管理关系,日常工作上后台岗归主管岗管理,较好地实现了内部交叉审核。 4、交叉验证 交叉验证是德国IPC技术的核心,交叉验证就是对两个方面获取的数据进行核对,如果数据偏差在一定范围比如5%以内,即认为是合理的,比如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就调查这三个数字,经过计算,口述毛利率和计算毛利率差距在5%以内,即可以认为客户提供的毛利率数据是正确的。交叉验证一般包括权益校验、毛利率校验、营业额校验等。 交叉验证有两个作用,一是获取精确的关键数据,二是用于验证申请人的诚信。 5、重要工具 在德国IPC技术中,图表工具特别重要,图标工具由于其可读性强,容易被非专业人士迅速掌握关键信息,主要工具包括时间轴工具、上下游分析工具、资产负债表工具、损益表工具、现金流量表工具等。

时间轴工具主要描绘企业或者企业主的从业历程,上下游分析工具用“输入-本企业-输出”的关系图,描绘企业的概要业务流程,这两个方面宏观上说明企业是干什么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则分析企业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来支付贷款。一般把年收入的70%左右作为贷款还款上限。篇二:贷后管理与不良资产处置法律解析专题研修班心得 专题研修班学习笔记 2014年11月21日至2014年11月23日,在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由北京百课萃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经济下行期贷后管理与不良资产处置法律解析专题研修班》,紫金农商行、常熟农商行、尧都农商行、营口银行、北京银行长沙分行等多家银行的领导及风险管理、法律合规、计划财务部门的人员参加了培训。 两天半的学习,时间紧凑,学员认真,氛围极好。通过系统地学习,对于贷后管理的方法、要点及相关的法律实务有所领悟,受益匪浅,感悟也颇多,感觉专业知识方面需要学习的内容还很多。为了日后能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特整理了学习笔记。 一、经济下行期贷后管理。(吴老师) 经济下行期,商业银行面临的新挑战。 目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面临的新挑战,至少有六大方面:1.经济全球化;2.宏观调控; 3.买方市场;4.诈骗手段;5.同业竞争;6.展业任务。

经济下行,GDP与贷款不良率呈现密切负相关性,而且,不良贷款的发生呈现相对的滞后性,上一轮以出口导向型为代表的行业出现了风险,新一轮高污染、高能耗、过剩行业信贷风险正在骤增。 经济下行期,商业银行授信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贷前调查失察导致了所放贷款质量低下。一是贷款用途和原因审查不到位,导致贷款被挪作他用;二是错估预计还款能力,特别是企业在多家银行贷款时产生过度授信;三是受托支付流于形式,合同管理不到位,贷款资金使用失控;四是授信尽职调查、审查不到位,致骗贷频发。 贷后失控会导致问题贷款清理回天乏术。一是认识不足,盲目乐观,放松贷后跟踪;二是履职不足,贷款检查不及时,企业异动不能及时发现;三是预警不足,不敏感,管理和分析能力差,不善于发现企业异常信号;四是能力不足,客户经理的培养断层,培养一个合格的客户经理理论上需要五年,培养一个合格的审查人员需要八年。 经济下行期,信贷风险客户具备的新特点。 内外市场呈多种变化,企业信用性风险积聚。商业银行应着力关注企业股权变化、客户集中度变化、存货结构变化、实物量变化;警惕财务报表作弊现象,认真分析非财务因素;重新进行第一还款来源和第二还款来源分析。

民间借贷剧增。涉及民间借款企业呈现如下特点:一是民间借贷的高成本决定企业对于银行贷款没有了还款意愿;二是财务成本骤增,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经营压力加大;三是跑路企业主不断增多,企业信誉性风险频发;四是重展业轻控险,操作风险丛生,钢贸等行业性风险爆发,担保链问题日益突出。 要善于识别企业有无民间高利贷。民间高利贷(来自: 书业 网:学习贷款风控管理及不良资产清收心得体会)因信息不对称具有隐蔽性,但只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仍然有迹可循。 一是看账目,“五对比”。对比负债与资产规模、应收账款与生产状况是否符合实际、资本公积与历年财富积累、财务费用与融资总额、管理销售费用与经营实绩在同行业的水平。 二是看往来,“五关注”。关注关联企业老板与实际掌控人、交易对手是否存在融资公司、规律性资金往来、异常交易行为、诉讼与抵押信息。 三是看老板,“五了解”。看企业主的投资理念是否有投机倾向、业主从业经历中是否涉股或涉赌、人际交往中有无民间借贷相关人员、生活习惯和消费水平、异常动向与负面信息。 四是看动机,“五分析”。分析行业背景是否属于“两高一剩”等宏观调控、竞争激烈、利润急骤下降企业,经营状况是否合理是否有缺口、大起大落或现金流不稳定,企业跨行业投资状况及主营业务占比,企业和业主个人账户,异常动态及周边环境变化。

钢贸行业贷款的调查、审查及其风险识别与控制。钢贸行业供过于求,产能严重过剩,宏观调控、房地产问题导致需求下降。重资产行业信贷需求量大的特点决定了钢贸行业为贷款风险的高发部位,即使经营环境、经营特点发生变化,商业银行的对策也相对滞后。因而自制文件、装修门面、伪造订单、自产自销、自保自用、暗箱操作等现象频发,银行间又互不通气,导致自体互保、联户骗贷、虚假质押,甚至企业成为套贷的空壳,挪用贷款成为常态,跨行业经营成为普遍现象。 应对策略:加强风险预警、监测、排查,减少同质企业担保和商圈担保,从源头上防范授信失控,防止担保圈、互联互保、或有负债转化为企业债务,重点监测对于银行、民间借贷依存度过高企业。根据历史数据对比、上下游企业考查、区域同质企业调查等多渠道识别信贷风险,发现苗头时果断进行抽贷断贷,并严格准入条件,审慎调查审查,了解贸易所涉各方,分析企业全部银行对账单,积极化解潜在贷款风险,并增强贷款担保。 经济下行期,信贷业务的风险预警。 贷后管理的方法:贷后调查与贷前调查是一致的,关键在变化,在于风险信号。新发生贷款的贷前调查实质是已发生贷款的贷后调查,所以,贷后调查应该与贷前调查没有区别,通过对比分析关注企业动态数据的变化。

重大风险预警信号有: A外部影响,包括宏观政策、行业竞争、技术革新、新兴行业、分类下降、公众媒体负面信息等; B体制、股东与核心管理层变化,包括企业章程、经营范围、股东股份、资本金、思想行为、核心人物、继承者的变化等; C企业的经营管理,包括非主营业务、开工情况、丧失特许权、业务依赖性、项目调整等; D企业的银行借款,涉及银行、借款用途、季节性需求、主办行业务、贷款的展期和欠息情况等; E与本行的信贷业务关系,存贷业务变化,本行的信贷操作失误,档案资料完善,监督是否有效等; F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财务与相关非财务数据等。 G外部环境与企业发展; H管理体制与核心,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经营策略; I贷款抵质押物的变化等。 经济下行期的贷后管理操作实践。 加强企业经营状况的分析。一是企业治理与核心管理层素质,包括人事变化、冒进举动、法律事件等;二是企业的生产经营;三是企业的发展前景;四是其他值得关注的情况。 加强企业财务状况分析。一是对企业财务报表真实性的分析,不能以审计报表作为银行贷款的唯一依据;二是对企业资产类主要科目的分析,分析资金变化情况,应收账款的区域分布、回笼情况、目标市场的变化及与以前年度的的关系,其他应收账款中有无股东投资借款,存货是否符合季节牲和行业特点,有无应摊费用损失,重视报表附属信息。

三是对企业负债与权益类主要科目的分析,关注银行借款、应付账款的变化,分析损益组成。 加强银行往来的分析。一是企业贷款用途的真实性分析;二是企业的银行对账单分析(包括他行);三是企业还款来源的分析,将企业授信期间新增加的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与贷款申请额度的比例作为判断还款来源的依据。 关注行业风险状况。一是所处行业在技术、政策、国际方面的外部因素;二是行业的获得能力变化,包括行业竞争程度、潜在竞争者、替代品的威胁、供应商和消费者的谈判能力及国际市场变化。 对阶段性授信谋略进行调整。关注企业经营状况、搜索企业风险预警信号、评估信贷资产风险程度,转化调整授信组合、强化保全措施、追加成年子女担保;严格贷款分类,原则上有疑问即关注以下,有损失不管大小即次级以下,提高检查频率,发现风险果断退出。一是授信战略的调整,主要是退出机制的建立;二是授信策略的调整,主要是退出措施的制订;三是授信方略的调整,重在退出的实施操作。 另外,还应对抵押品的价格进行重新评估,合法性进行重新审查,评估动产质押是否足值、是否具有管控能力。 贷后初、中、后期信贷风险的应对策略与措施。 初期是围绕转化风险制定措施,通过监测、规划、控制、转化等方法尽可能地消化风险。

中期关键是抓住盘活资产落实措施,尽可能地转化风险。一是跟踪,派驻工作组或重点人员,加大检查频率,强化检查力度;二是调控,进一步评估风险,完善方案,控制风险规模;三是催收,落实责任,强化考核;四是盘活,落实具体措施,步步进逼,减少损失。 后期的核心是集中攻关减少信贷损失,尽可能地弱化损失。一是对贷款进行总体评估和移交,加大清收组织力度;二是清收,寻找潜在有效资产,通过现金清收、置换、抵债、出售等方式多渠道清收;三是诉讼、执行;四是核销,完善档案资料和申报手续,按照“账销案存”原则落实力量继续催收。 贷后管理和不良资产处置的法律实务。(赵老师) 第一部分 贷后管理法律实务 经济决定金融,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呈普遍下降趋势,这是由供求关系、现金流等因素决定的,银行业不良资产管理方面倍感压力在所难免,银行的经营业绩不能仅以利润来判断,更应提高对资产质量的认识,从强化风险管理入手,强化经营管理能力,及时有效地化解信贷风险。既要严格客户准入把握外部风险,还要防范内部风险,重新评价贷款质量指标,在降低不良率的基础上严控损失率。 加强债权风险监测。加大调查频率,及时掌握客户信息,一是防范不正当处置资产,发现借款人转移资产、关联交易等逃废债行为,及时行使撤消权;二是当借款人怠于行使到期债权时,及时行使代位权,如租金等到期债权;三是对于抽逃资金、转移资产等滥用股东权利的违法行为,向相关股东主张赔偿权利。

这种情形在诉讼操作时,一是确定适当被告人;二是考虑申请司法调查令(调查虚假注册资金、抽逃资金、转移资产等违法事实);三是及时查明事实,搜集有效充分的证据;四是追加有效被告(如违法股东);五是寻求法院协助,推进诉讼进程;六是搜集被执行人信息,研究执行方案。 做好债权时效维护。诉讼时效明确了物权等重要权利关系变动的时效问题,能够有效的督促当事人及时主张自己的权利,保护自己的利益,同时也保护了债务人的利益。在实务工作中,一是要采取适当的方法中断诉讼时效,如向借款人催收、扣收、制订还款计划、公告催收、诉讼等;二是注重催收细节,防范催收操作风险,使用规范合法的手段催收,慎用口头催收、电话催收、邮寄催收、公告催收等方法,要保留足够且合法有效的催收证据;三是积极采取补救措施,恢复诉讼权力,掌握相关技巧,研究破解方略。如:向失时效保证人书面催收时要注明“愿意按原XX编号合同继续承担连带责任保证义务”等字样。公告催收时应取得当地居委会、政府的相关失踪、失联证明。邮寄催收时尽可能使用EMS快递方式,并注明“催收XX借款人X笔X合同编号贷款字样”、使用标准全称、书写准确地址。 以资抵债接收及管理。一是接收前的尽职调查,关注设定抵质押、税收等他项权利,冻结查封情况,是否属于限制、禁止流通物,以资抵债物的数量、质量是否与清单一致。

二是抵质押物的接收,要立即登记,防止第三人善意取得或涉及诉讼,规避法律风险。三是抵质押物的管理,关注抵质押物,及时处置。鉴于买卖不破租赁的规定,贷前让承租人约定放弃承租权,但不必放弃优先权;对于有租赁权的抵质押物,要研究破解方法:签订租赁合同的补充协议,变更到期日,撤消原协议、签订新协议;让借款人出具抵质押前未租赁申明,追究欺诈法律责任;变更租金支付方式,三方约定分期支付,将收益权、转租权转让银行等。 担保权利维护。一是防止抵押人擅自转让抵押物,密切关注抵押物状况,发现被拆迁动向时应及时发函告知。二是化解担保物毁损、灭失的风险。三是正确操作,避免保证人脱保。必要时贷款实行借新还旧时,发行量避免金额相同、时间不足三天,关注资金支付条件是否符合借新还旧条件。因虚假报表未侵害国家利益,要做到操作无失误、无瑕疵,严格防范内部资料泄密,防止担保人通过虚假资料、贷款诈骗、假报表等理由以牺牲借款人为代价脱保。 第二部分 不良贷款处置的法律实务 债务重组。债务重组的本质是拯救,以时间换空间。债务重组适用于生产经营正常、有发展前景、具有经营特许、上市公司或有政府背景支撑的企业,通过重组能明确主体、增强还款能力、增强担保能力,对借款主体、担保人、期间、利率所作出变更,实质是原合同的变更。

成功案例:破产重整、借壳上市。 直接追偿。直接追偿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和难度大、手段有限等特征。实施的关键是增强借款人、担保人的还款动力,如声誉、秩序等,所以要做好直接追偿前的尽职调查工作,既要符合法律法规,又要切中要害,尽可能创造谈判条件,迫使债务人还款。直接追偿要通过自力求助,重视扣收,查询本行存款,发出通知后立即扣收,并适时行使撤消权。 诉讼追偿。诉讼追偿是通过强制力实施清收,应选择好诉讼时机,做好诉讼准备,诉讼的关键是处理好与法院、相关债务人的关系,在进行涉及抵质押权的诉讼时,争取首查封人权利,掌握主动权。 利息减免。即债务豁免,目的是调动债务人还款的积极性。选择利息减免的情形,根据财政部《关于清收中免除利息的规定》执行。值得注意的是,利息减免是单方约定,直接生效,内部流程不影响其效力,应避免基层支行直接出具任何减免依据。 资产转让。资产转让的核心是价格,要关于发现价值。公开拍卖发现价值的作用有限,必要时可运用挂牌等有利方式。篇三:清收不良贷款经验交流材料 清收不良贷款经验交流材料 为扎实开展XXX农村信用联社清收不良贷款“压降”与“控新”工作,今年来,XXX联社不断强化措施,先后组织人员赴外考察学习,通过借鉴成功的经验和做法,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推动不良贷款“分账经营,集中管理”清收模式的开展。

首先,成立组织,落实责任。该行要求各基层支行成立清收小组,集中力量开展农商行清收不良贷款清收工作,切实将不良贷款作为当前的一项头等大事来抓,每一笔贷款责任落实到人,任务明确到人,考核细化到人。 通过政府力量处置银行不良贷款 努力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一是完善地方政策法规,改善信用环境。地方政府虽然不能直接制定法律法规,但可以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遏制债务人恶意逃废金融债务方面有所作为,出台相应的政策和规定,支持金融债权人的不良资产处置工作;二是在培育不良资产处置市场方面,需要吸引大量的民营企业、外资投资主体和个人等进入市场,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法规予以支持,以切实改善不良投资交易环境;三是在规范不良资产处置中介市场方面的作用。不良资产处置高度依赖中介机构的诚信和服务质量,地方政府对此应有必要的规划、安排和指导。要通过政府的引导和规范约束,建立完善的不良资产评估、拍卖、法律服务中介市场,为不良资产处置提供规范高效的中介服务;四是利用政府行政资源的特殊优势,充分发挥其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的作用。比如在金融债权人处理债务人抵押的国有划拨土地问题上,在确定安置企业职工和清偿金融债务比例,在土地重新规划整合与利益分配等方面,企业贷款,政府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五是直接参与不良资产项目的处置。

比如国有企业与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债务重组、资产置换、债转股等,地方政府的参与,会更有利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容易促使重组成功。 通过自身力量化解银行不良贷款 第一,积极纠正自身异化行为。一是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加强风险意识。清收要实实在在,问题要及早暴露,任何拖延和掩盖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甚至积重难返。二是必须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专业的评估机构对不良贷款及其抵押物进行价值评估,彻底摆脱暗箱操作和道德风险。三是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利用现行的各种处置方法,用足用好各项政策,把不良贷款降到最低水平。第二,加大银行风险准备金的提取比例。目前按年初贷款余额1%的提取比例与巨额不良贷款相比差距太大,如果按国际通行的按贷款分类实际提取,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整体盈利水平过低而不具有可操作性。鉴于此,建议按信贷资产余额的3%左右提取风险准备金,以增强银行自身化解不良贷款的能力。同时将大部分风险准备金由商业银行总行集中统一使用,把冲销企业呆坏账和政府关于国有企业的发展政策、资产重组政策、产业政策结合起来,按照“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原则,集中解决一批重点企业和行业的不良贷款。 其次,先内后外,内外并举。

针对存在内部职工自借、介绍、担保形成的不良贷款,该行实行谁发放、谁负责、谁限期收回,否则待岗清收,直至还清。要求班子成员和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行前山万水,说千言万语,想千方百计,吃千辛万苦,走千家万户”的钉子精神,寻找突破口,加大对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 加大考核,激励清收。为充分调动信贷员的清收积极性,制定内部清收考核办法,对清收较好的信贷员在季度劳动竞赛考核奖金中给予重奖,形成利益积极机制,对欠任务的给予不同层次的处理意见;有的放矢,依法清收。为加大对恶意逃债和赖账户的清收,该行积极加强与公安、司法机关联系沟通,实行依法清收; 最后,一户一策,区别清收。针对不能一次性偿还全部不良贷款的贷款户,与其签订分期还款协议,对恶意逃债户,采取登报的方法,进行媒体曝光,或者采取张榜的方式进行公布,以增加舆论的影响力,达到清收的目的。 XXX联社营业部1 / 1 1 / 1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