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陈敏 / 文 见习记者 尤力庭 / 摄)近日,虽然下着大雨,但在无锡宜兴市万石镇后洪村的田间地头,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农户们穿着雨披、套鞋,深一脚、浅一脚下田,抢收田里一茬茬的芹菜。
△ " 陶都水芹 "
" 这几天就要收,一来保证芹菜品质,二来要计划种下一波的‘伏芹’。" 谢玉西是其中之一,瘦瘦高高,肤色黝黑。他一边跟记者介绍,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时不时,还有几个农户特地来田里找 " 老谢 " 请教问题。
如今的后洪村,是远近闻名的水芹村," 陶都水芹 " 声名远扬,水芹种植面积近 2000 亩,全村光每年的水芹产值达千万元。但十多年前,可不是这样,零零散散、小面积种植,且只有冬芹种植。这个转变,与 " 老谢 " 分不开。
△ " 老谢 " 在洗芹菜
64 岁的谢玉西是后洪村党员,脑子比较灵活,早在 2000 年就开始种植果树致富。2006 年,村里提出了一个想法:擦亮村里的水芹种植特色,并开发 100 多亩试验田基地。有着农业种植经验的 " 老谢 " 毛遂自荐。他和村里其他几个村民,成了第一批 " 吃螃蟹的人 "。
" 当时心里也没底。" 谢玉西回忆,从选种、种植、收割,大家摸索出了一套本土水芹的种植方案,使水芹产量和品质均有了一定提升," 但其实大家都知道,当时水芹只是冬天种,但要实现亩产增产,一定要突破季节限制,实现四季种植,这应该是最大的难题 "。
△ " 老谢 " 在捆扎芹菜
在村委的帮助下,后洪村请来了扬州大学专家团,结合谢玉西和几个农民多年的种植经验,开始试验新品种。经过从实验室到田头多次试验,培育出了 " 伏芹 1 号 " 夏水芹品种,并配套开发出 " 伏芹 1 号 " 夏季遮阳网覆盖栽培技术。
" 这是水芹种植一块的最大突破。" 谢玉西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之后没几年,他们第一批种植水芹的人,亩产量一下达到了 8000 多公斤,亩产在 1.5 万元左右,家庭年收入一下就涨了,还造了新房," 其他村民看到后,也纷纷加入水芹种植的行列 "。
怎么种、有哪些注意事项,每次有农户找到谢玉西时,他都毫无保留地传授。" 有问题找老谢 " 成为村民们的一句口头禅。同时,村里还开设专业培训班,由 " 老谢 " 担任专业指导员,编写种植技术资料发放给村民。
" 只有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谢玉西坦言,一个人的水芹种好了,不算什么,顶多也就是赚个小钱,只有大家的水芹都种好了,形成规模、有了品牌,吸引大规模采购,全村才能都从中受益,每个村民也才能从中受益。
如今 " 陶都水芹 " 成了消费者青睐的绿色食品知名品牌,畅销苏锡常京沪宁," 水芹村 " 的成功之路被各大媒体竞相报道,还上了央视 " 致富经 " 栏目," 老谢 " 的高尚情操倍受种植户称颂,被评为 2013 年度 " 无锡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