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政治学学科发展中的资源是为了应对政治学面对的学科危机。当前,政治学正面临横向收缩的困境——党史党建、区域国别研究、纪检监察、国家安全学等一系列学科已经从政治学中分离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学科和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一定程度上说,政治学发展正面临就业趋势马克思主义学院化,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学院化的困境。此外,研究议题的收缩带来了学科点的减少,成为政治学学科发展面临的实质性挑战。政治学作为人文学科,不一定需要过多的学科点,且为了保障就业,学科点一般要集中在高水平的研究型学府。然而,学科点过少必然引发一系列问题:首先,学科点基数的减少,将对学科的整体评估和认可产生负面影响;其次,学科的发展也因缺乏规模效应而受到制约,无法形成良性循环,限制了教学和科研人才的培养和输送渠道。

政治学学科的横向收缩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因此,学科的下一步发展应着眼于纵向拓展。目前,政治学依然保留的七个二级学科包括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中共党史、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此外,政治学还有自设的二级学科对研究领域予以延伸,如中国政治、公共政策、地方政府学、政治哲学等,各个学校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设了若干二级学科。

在学科横向收缩的背景下,政治学可以在深度上垂直地做分工、做加法。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议题目前趋于相似,在这样的学科竞争中,只有在研究议题方面取得引领作用,才能提升政治学学科的地位和话语权。此外,各个学校应该在研究视角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如田野政治学、历史政治学、责任政治、计算社会科学、利益政治学等。虽然现阶段政治学面临横向上做减法的现状,但如果在垂直层面有一些视角上、理论上、议题上的贡献,在各个领域不断做加法,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视角和方法,就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政治学的资源瓶颈问题。

尽管政治学的战线有所收缩,但研究质量正在不断提升。在政治学的发展中,内部资源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包括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学科知识资源的发掘和构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自主知识体系的概念,这是关键与核心所在。实际上,除了自主知识体系之外,还存在一般知识体系,中国政治学不可能完全是自主知识体系,否则就无法与外部进行对话,变成自我封闭。就像大型飞机或者高速铁路一样,只要核心部件来自自主研发,就具备竞争力。自主知识体系好比是知识体系当中的核心部件,我们怎样把中国经验概念化、理论化、体系化,这是知识体系构建的关键步骤。政治学首先需要把经验层面的现象概念化,然后在这些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之上形成相对具有解释力的理论,政治学才能够完成体系化。

一个体系的建构必须首先有砖和瓦,而政治学现在正处于在缺乏砖和瓦的背景下来讨论体系化的状况。因此,在接下来的发展中需着重在概念化和理论化方面努力,这可能需要付出较多的“笨功夫”,对田野经验进行抽象化、概念化和理论化。在这一过程中,广泛吸收他人长处、文明互鉴、中外交融是必要的。当然,也要以“我”为主,以是否具有解释力为最终标准。作为中国学者,我们所提出的概念应该力争比其他人更具解释力,如果外国学者在解释中国问题上比我们更出色、更有解释力,我们当然也要借鉴他们的观点。学科是在理论的竞争中向前发展的,在这种竞争中,我们不能闭目塞听,应以高度重视他人的成果作为竞争的前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仍能够创造出比他人更为卓越的成果,这才是真正的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表述。政治学如何将这些问题转化为理论之问?如果政治学要具备生命力、政策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就需要思考清楚哪些理论问题是可以回答的,因为解决理论问题才是建设学科地位最重要的基石。政治学的知识体系既有真理的要素,也有权力的要素,是真理和权力的复合体。然而,知识体系最关键的仍然是解释力。如果我们自己提出的概念和理论缺乏解释力,那么话语权最终不会属于我们。在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只有具备解释力,才有可能形成跨学科的影响力。当然,政策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也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按照优先级进行排序,跨学科影响力应当排在第一位,其次是政策影响力,最后才是社会影响力。

最后,拓展政治学的发展资源,需要实现政产学研一体化。政治学应该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无论是决策咨询还是地方政府创新,都是政治学可以争取到优质的资源。通过为地方提供服务,政治学可以获取学科增长点和现实资源。与此同时,政治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科内部学术共同体的建设。学术共同体既是政治学的内部资源,也是外部资源,加强学科内部的学术交流和互相支持,才能将学科的蛋糕做大。政治学还可以在政府与产业之间发挥知识中转站的作用,将政治语言、管理语言和技术语言进行互译。学生是学科服务社会的最终产品,集中体现了学科对社会的贡献。学生培养的成果产出越强大,学科输入也就越丰富。只有培养出具备高素质治国理政能力的人才,学科才能持续发展、不断壮大。

(本文系作者在“中国式现代化与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研讨会暨第四届“政治学一流学科建设论坛”上的发言)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