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类型:集聚提升类村庄
编制单位: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推荐单位:绥化市自然资源局
安达市古大湖镇双山村村庄规划(2020-2035年)
一、村庄概况
双山村隶属于安达市古大湖镇,位于古大湖镇西南侧,距安达市区5.7公里。G10绥满高速公路、168县道贯穿双山村,交通十分便利。下辖10个屯,常住户数660户,常住人口1668人。2019年底,村域土地总面积1670.43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1555.74公顷,占比93.13%;建设用地面积107.77公顷,占比6.45%;其他用地面积6.92公顷,占比0.42%。全村空心化率达50%以上,属于集聚提升类村庄。
二、规划构思
本次村庄规划分为三个步骤,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规划落实。在发现问题阶段,通过前期现状调研、实地踏勘和座谈访谈等手段,深入了解村庄情况。通过梳理现状,分析其特征、存在问题以及村民、村庄的实际需求,以“村庄+村民”的现存问题及需求导向为规划抓手。在解决问题阶段,结合村庄区位、现状资源、产业基础条件和村民、村庄需求,找准村庄定位并明确发展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策略。在规划落实阶段,结合村庄现存问题和发展需求,明确村庄发展方向,从土地利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村屯撤并、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规划落实,指引村庄建设,实现发展目标。
三、规划主要内容
1.现状分析
现状调查从村庄发展现状和村民需求意愿两方面入手。村庄方面着重分析村庄用地、人口、产业和环境。村民方面重点了解集体经济发展需求和村民生产生活方面的意愿。分析发现存在空心化程度较高、用地不集约等问题,结合村民生产发展和美好生活需求,明确村域统筹、土地集约等村庄规划方向。
2.定位目标及规划策略
(1)定位:充分利用双山村临近安达市区的良好区位特征,以及蔬菜、花卉等特色种植的基础,明确双山村“农耕体验+特色种植”生态宜居美丽、多规合一示范村庄的定位。
(2)目标:推进村庄用地挖潜,引导人口集聚发展,打造生态宜居美丽村庄,实现村庄土地集约、人口集聚、产业融合、环境改善的目标。最终实现村强民富、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乡风文明。
(3)规划策略:双山村为集聚提升型村庄,明确“集聚提升、土地整理”的规划重点,提出八大规划策略:优化布局,严控底线统筹规划村域;提升设施,补上农村公共服务短板;集聚人口,引导人口向中心村迁移;集约土地,加强管控激励多措并举;产业融合,差异发展突出村庄特点;安全保障,注重村庄综合防灾减灾;改善环境,推进人居环境整体提升;上下互动,规划传导注重公众参与。
3.村庄规划
(1)土地利用规划: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村庄建设边界线,优化村庄用地布局。
(2)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规划:根据《黑龙江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引》中的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置要求、村庄现状和村民需求,完善、提升村庄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
(3)道路交通规划:尊重村庄现状道路骨架,完善路网结构。道路交叉口不倒角,以院墙间距为最宽红线,不破坏院墙,对现有道路进行提档升级和维护。在村庄各屯主要道路上设置公交停靠点。
(4)村屯撤并规划: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从户籍人口、常住人口、砖瓦化率、老龄化率和用地规模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撤并屯的建议。明确撤并屯的功能,未来考虑复垦、产业或者功能留白,并提出管控要求。同时,考虑撤并屯人员的安置问题,结合村民意愿采取提供经济补偿或者安置房等措施。
(5)产业规划:巩固壮大一产,开展小园经济和农耕体验,发展蔬菜示范区和集中养殖区;大力发展二产,利用现状资源,做强粮食加工和物流冷库,部分撤并屯作为弹性产业发展区进行产业预留;全力挖掘三产,培育观光采摘、大地景观和摄影等项目,通过田园主题景观形成乡村全域旅游的格局。打造“政民共建”产业发展模式。种植经济果树,构筑一街一景,提高村民收入。
(6)近期建设规划:从生态修复、土地整治、基础设施、公服设施、人居环境等方面落实近期建设项目。
四、创新点及经验启示
1.夯实前期基础调研,注重公众参与,尊重村民意愿
建立“三组联合”便捷联络模式:成立安达规划服务小组、村领导小组、规划院服务小组。规划采用实证方法,保障公众参与。前期采取调研问卷和现场访谈了解公众意愿和需求。
2.建立村屯撤并指标评价体系,有序推进村屯撤并
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关于村庄搬迁撤并政策、黑龙江省关于村屯撤并评定标准的建议、黑龙江省村庄规划安置标准,以及村民撤并意愿和安置需求,建立村屯撤并指标评价体系,有序进行村屯撤并和人员安置规划。
3.创新村民宅基地退出与保留机制,满足不同村民需求
根据村民去向意愿,采取有偿宅基地补偿机制,有力推进宅基地腾退。对安置区进行管控,实现土地集约利用。
4.基于ArcGIS探索“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
覆盖村域范围,统筹进行村庄现状调研,对村域范围内用地及设施进行信息统计,建立村庄现状和规划数据库。在三调数据基础上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明确村庄建设边界线。提出保护和控制要求。明确撤并村屯复垦、产业发展或指标交易等用途。
5.探索“政民共建”的村庄发展模式,实现环境与经济协同发展
政府牵头进行果树引进栽培,村民宅前道路两侧种植,采用宅基地“谁居住,谁养护”的原则。最终实现一街一景、村民养护、村民享果的环境与经济双提升的目标。
6.形成差异性规划成果,实现“好管”、“易懂”的规划
本次村庄规划成果分为报批备案版成果和村民公示版成果,报批备案版成果更加全面、专业,方便规划管理和实施部门使用;村民公示版成果更加简单、生动、易懂,便于村民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