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然来袭,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及时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工作部署,于2月初下发了开展线上教学的通知。得知消息后,毛春华带领课程团队成员肖群涵、柳柳等主动请缨,申请参加学院第一批线上教学,并第一时间与武汉等多所兄弟院校共享课程资源。网络教学创新连线,师生同心共克时艰,毛春华和她的团队凝心聚力,共谱抗“疫”新篇章,成就湖南商务职院“抗疫”路上的一道最美风景线。
毛春华,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二级翻译(英语笔译),中国翻译协会会员,毕业于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南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并在英国伯明翰大学、伯明翰大学学院访问交流。毛春华长期扎根于教学和科研一线,先后主持省厅级科研课题6项,参与课题多项;发表论文20多篇;获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教学成果奖、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成果奖等多项奖励;主编或参编《新编商务英语笔译实务》《商务英语口译》等多本教材。她所负责的《商务英语笔译》是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获2016年湖南省职业教育名师空间课堂项目立项及2018年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立项。自2015年建设线上教学资源以来,已在世界大学城、学银在线网络平台对外开放选课,具有良好的课程建设基础。
疫情当下,如何及时有效地把课程资源分享至武汉及其他疫情严重地区有需要的学校?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提升课程资源及线上教学质量?毛春华带领团队成员反复商讨,决定从丰富教学资源、强化教学设计等环节入手,在课程资源新增“考证辅导”模块, 助力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证(翻译部分)和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考证(ETTBL),同时在SPOC院校班级提出了“线上翻转”“课程思政”“第二课堂”等线上教学思路。
以学生为中心,实施线上翻转课堂
防疫期间,如何保障线上教学效果,是《商务英语笔译》课程教学团队要解决的第一个拦路虎。为此,毛春华带领团队成员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结合问卷反馈结果,经反复研讨后,决定采用“课前自主学习+课中辅导答疑+课后拓展延伸”教学模式组织线上教学,成功实现了该课程的线上翻转。
课前自主学习环节,教师布置课前学习任务,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微课视频,完成讨论和章节测验;课中辅导答疑环节,老师结合课前讨论和测验反馈发现学生的难点问题,进行答疑解惑,解决重难点,并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和运用;课后拓展延伸环节,教师设置相关翻译实训或鼓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拓展延伸所学知识点。
线上翻转课堂全面提升了课堂互动效果及效率,学生课前完成学习,使得线上课堂的答疑解惑互动更加积极,每次互动活动,包括讨论、测验、投票等,参与率均在95%以上。
以“译”战“疫”, 深入践行课程思政
“疫情”当下,没有比疫情本身更好的教材,对于课程思政,疫情更是现场感、现实感极强的教科书。毛春华带领课程教学团队对课程思政与线上教学的有机融合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精挑细选疫情防控的相关素材。在组织机构的翻译教学中,让学生查找与疫情防控相关的组织机构,在分析其语言特点与翻译技巧的同时,让学生理解各组织机构在疫情防控期间所担当的使命和责任。
在教学设计环节中,无缝嵌入疫情防控的思政元素,在“热词英译”环节,学习与疫情防控相关的词汇表达,让学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科学知识和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在“译法探究”环节,利用“跟外交部学翻译”视频在学习翻译技巧的同时,了解并熟知中国的防控外交政策;在“翻译实践”环节,鼓励大家英译生活中的抗疫英雄故事,让学生从全国人民一条心、共同“抗疫”的故事中领悟团结精神,从疫情期间无数“舍小家,为大家”的先进事迹中感悟家国情怀等。
以学习通为依托,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宅”家生活,毛春华带领《商务英语笔译》课程团队成员以学习通为依托开展了一系列的第二课堂活动。
“每日一译”打卡活动自发布以来,每天均有400多人将学习情况进行打卡分享。
“考证辅导”每周定期推送微课视频、常用词汇、经典句型、模拟测验等资料,助力学生备战英语等级考试。
“讲述中国文化故事”号召大家将熟悉的中国文化故事拍摄成双语视频进行分享,让学生在分享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疫情防控期间,毛春华主动提出将《商务英语笔译》在线课程资源共享给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有需求的高校。自该课程在线共享以来,共有来自四川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安徽外国语学院、西安翻译学院等60多所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3500多名学生选修了该课程,在线学习师生已累计访问量160多万人次,在线互动3万多次,得到了同行及同学们的高度评价。对此,她十分欣慰,但又深感责任重大。她动情地说,“作为一名普通老师,不能走上抗疫一线,就把本职工作做好,把课程建设好,相信爱是最好的免疫力,希望自己的课程资源能为疫情之下的老师和同学们提供更好的教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