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学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_提炼优质校项目建设经验_优质校建设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深入落实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推动优秀教学成果本土化应用,助力基础教育品质提升,2022年12月16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重庆市江津区教育委员会承办、重庆市教育学会协办的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第16期线上交流研讨活动举行。来自成渝双城经济圈、渝西川南联盟、全国60个示范区的教育专家学者齐聚云端共同研讨,吸引近4万人观看,共获13.4万点赞。

优质校建设工作总结_优质学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_提炼优质校项目建设经验

江津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教师发展中心书记、主任何世忠分享了区域在成果推广过程中的典型经验。江津区坚持成果共享、任务共担、课题共研、教师共培、学生共育“五共”原则,通过“行政助推专业支撑、三级培训解码成果、三类结对交流互促、四个结合提升效能、三下三见强化跟踪”五大举措,精准发力,推进成果推广应用工作落地落细。

江津区四个成果项目组和项目学校分享了具体应用经验和做法。江津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何德芬汇报了“‘新优质学校’课程教学变革及支持系统”项目瞄准“一年打基础,两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目标,通过下好“四步棋”,驱动项目推广应用落地落实的举措。双福第三小学校长王平结合“探究和实证相结合”“预设和生成相统一”“思维和文化相辅相成”的课堂内涵,围绕创美文化及创美课程体系,构建了“脑洞课堂”文化,改变了教学观念,变革了评价方式,形成了课堂教学新模式。

江津区教师发展中心正高级教师胡才富以“借全国优秀教学成果,催生本地实践创新”为题分享了“服务课程改革的上海教研实践范式”项目的应用“六创”经验,即:借新课程培训之机,创生教学研究模式;以名师学术引领,提升教研科能力;借大练兵晒课之机,整体提升教研质量;借展示交流之机,夯实推广之模式;借教学竞赛之机,强教研效果之实;开展课题研究,创新教研范式。江津实验中学校周福德老师分享了该校学习上海教研实践范式的经验,开展“诊疗式”主题教研的探索过程,通过探问“病”情、确立主题,拟定方案、准备“诊疗”,课例研究、查找“病因”,反思研讨、对“症”下“药”,推广运用,转化成果等五个步骤,创生教研新样态。

江津区教师发展中心课程改革室负责人郑华恒以“用好五个工具,让作业成为学生高质量学习的载体”为题进行交流,探索出“四步三化”的应用路径,提炼出江津区作业改进的六条建议和作业设计的五个工具,助力项目推广应用取得实效。四牌坊尚融小学方英老师代表项目学校作汇报,该校围绕“学”“用”“创”三方面开展了精细的单元结构化作业设计、多维的假期特色作业设计、跨学科“融课程”作业设计,提高了作业设计质量,减轻了学生作业负担。

江津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科学教研员顾仙宇分享了江津本土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基于学习进阶的生活化物理实验教学”的推广应用情况,通过“夯实培训、理念先行”“分项实施、应用深化”“成果提炼、交流推广”三项实施策略,助推成果推广应用。白沙中学校赵斌鹏老师围绕成果推广应用,从三个方面作了分享:聚焦生活化、创新化、项目化探究,打造实验课堂新模式;聚焦规范化、联动化、互补化探究,构建物理教研大格局;聚焦科学化、导向化探究,健全教学评价主体系。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铁道和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重庆市教育学会会长钟燕分别作点评指导。专家们肯定了江津区在成果推广应用中推进有方、实施有效,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取得实效,并提出了工作建议:一是深入与成果持有方进行对口交流,做好实践经验总结,聚焦于如何将上海实践转化为江津实践;二是提炼文本资料,形成自身研究成果文本;三是进一步在深耕基层学校上下功夫;四是进一步在评估引领指导上下功夫。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成果推广部负责人朱哲作为主持人进行了会议总结。她从四个方面肯定了江津区在成果推广过程中的实践探索:一是注重科学解码成果内涵;二是推进措施扎实有效;三是由点带面,四个项目协同合作,形成合力;四是各项目学校在学习成果的基础上均有创生,借助优秀成果催生本土化教育实践。

近两年来,通过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建设,江津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丰硕成果,培育了15项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39项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立项课题,16门精品课程在市级获奖,7所学校获评“重庆市基础教育校本教研示范校”。何世忠表示,在今后工作中,江津区将在“两个强化、三项服务”上下足功夫,即强化平台建设、强化本土转化;服务学校发展、服务教师成才、服务学生成长,力争在更长时期、更大范围内应用好成果,为在义务教育阶段延伸式实施国家“强基计划”蹚出一条新路。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