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甘肃种植半夏_甘肃半夏收购公司_甘肃半夏种植基地

《秦风·蒹葭》是甘肃陇南西和当地人从小便学会吟唱的诗,仿佛生于斯长于斯便与生俱来地懂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走进西和的晚霞湖,面对满眼的荷塘和蒹葭(芦苇),宛如走进诗经意境和伏羲的神话之中,整个人瞬间就变得浪漫和柔情起来了。

致富经甘肃种植半夏_甘肃半夏种植基地_甘肃半夏收购公司

晚霞湖晨光。

杜甫当年进入陇南后居于甘谷(文县)途经西和的旅途,一共创作了14首诗歌,其中有8首描述的是西和境内的事情。西和,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氐人在这里建立仇池国延续了 300 多年;这里还是中国乞巧文化之乡;也是“半夏之乡”。走在这里,沉浸其中,不仅有一种“穿越感”,更有一种“困”于神话境界之感。

宝地仇池山,苏轼的“桃花源”

据《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于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常羊”“仇池”乃一音之转,常羊山即仇池山。

仇池山位于西和县城南50公里处,地处大桥乡南部,海拔1793米,相对高度791米,西汉水由西北绕山脚南下,洛峪河从东南沿山麓西来汇入西汉水,二水汇流山下,形成三面环水,一面衔山的天险胜地。山顶成片良田,一座大池居山顶中心,故名仇池。

甘肃半夏种植基地_致富经甘肃种植半夏_甘肃半夏收购公司

仇池山。

仇池山是块宝地,自古以来就有诸多历史、传说附着其上。相传这里是人文始祖伏羲诞生地。汉《循甲开山图》载:“仇池山四绝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处。〞对照其中描述的山形地貌确实有几分相似。据当地向导介绍,现在仇池山仍上有伏羲崖。

这里还是古仇池国建国之地。东汉建安年间,氐人杨腾、其子杨驹率领部众迁至仇池定居下来,在此立国固基。公元196年,氐人杨驹在此建立仇池国。经晋至隋6个朝代,传18代,易33主,建立过 5个氐族国家,统治甘、陕、川3省边境6郡18县长达358年。《资治通鉴·晋记》《宋书·氐胡传》皆对仇池古国这一段历史有所记载。

为何氐族的杨氏选中了在西和的仇池山建国?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仇池绝壁,峭峙孤险,登高望之,形若覆壶,其高二十余里,羊肠盘道,三十六回。上有平田百顷,煮土成盐,因此百顷为号。”这样的地形易守难攻,加上水源充足、矿藏丰富,米、麦、谷、豆俱全,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仇池山上田野平阔,阡陌纵横,宛若世外桃源。杜甫《秦州杂诗》第十四首专门记述了仇池山:“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神鱼人不见,福地语真传。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诗圣”写了这方宝地之后,文豪苏轼就梦到这方宝地,“梦中仇池千仞岩,便欲揽我青霞幨。且须还家与妇计,我本归路连西南。”苏轼还好藏“仇池石”,得了两块“仇池石”后,一句“一点空明是何处,老人真欲住仇池”道尽了对仇池的向往之情。

仇池几乎就是东坡先生心心念念的“桃花源”“理想国”:“仇池有归路,罗浮岂徒来。”“似闻崆峒西,仇池迎此翁。”……因此世人替他辑成的小书,亦取名《仇池笔记》。

西和乞巧,民俗“活化石”

下了仇池山,走进“西和县乞巧民俗馆”,感受的是另一种文化沉淀。西和乞巧民俗是秦文化的遗留,源于秦人的女性崇拜和祭祖活动,与天文星宿现象和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息息相关,已有千余年的传承历史。

致富经甘肃种植半夏_甘肃半夏种植基地_甘肃半夏收购公司

西和县几名演员在表演传统“乞巧”民俗改编的舞蹈。新华社发

甘肃半夏种植基地_致富经甘肃种植半夏_甘肃半夏收购公司

西和县汉源镇牌坊村的李晓英为乞巧姑娘们传授刺绣工艺。

在西和人的传统习俗中,通常把心目中最尊敬的女性神灵称作“娘娘”,因天上织女“年年机杼”,善织“云锦天衣”,所以人们尊称她为“巧娘娘”。因活动主题是乞求巧娘娘赐以聪慧、灵巧,故当地称其为“乞巧节”。由于参加乞巧的多为未出嫁的姑娘,历代文人又称“女儿节”“女节”。

乞巧活动从每年农历六月三十日晚(小月二十九日)开始至七月初七日晚,时间长达七天八夜,由手襻搭桥、迎巧、祭巧、唱巧、跳麻姐姐、相互拜巧、祈神迎水、针线卜巧、巧饭会餐、照瓣卜巧、送巧等活动组成。尤有意义的是,相互拜巧过程,是一个展示才艺、为邻村姑娘搭建互相交谊的平台,也为未婚青年寻找配偶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穿越千年,西和乞巧越来越“巧”,这项国家级非遗也走出“巧劲”,走进校园做好传承;还“巧”借“互联网+”东风融入“文化+”和旅游元素,把传统非遗技艺保护传承和乡村振兴电子商务、劳务输转、生态文明旅游发展等进行了深度融合。

西和麻纸,传世千年

陇南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个,西和就占了两个。除了西和乞巧节,另一项就是西和麻纸制作技术。

近年来,“千年寿纸”西和麻纸因适宜于创作仿古书画,备受书画爱好者的喜爱,一直走俏市场、竞争力暴涨,已发展成为当地民众脱贫致富道路上的一项独特的文化产品。由于市场上供不应求,大有“陇南纸贵”的态势。

西和麻纸原料为构树皮,制作工艺流程保留了原始、复杂、完整传统的皮纸制作工艺流程,大致分为备料、原料加工、蒸穰、洗料、砸穰、手搓、刀切、捣穰、淘穰、制浆、打捞、麻钱记数、榨水、上墙、撕下扎捆、刀切剪齐等几十道工序,当地有“造纸七十二道手,上墙还要吹一口”的谚语,与《天工开物》中的记载如出一辙。因其纸质柔韧、耐磨抗损、手感绵滑、极富弹性,被誉为“西和宣纸”。麻纸用于写字,如用墨好,可千年不褪色,可以保存很长时间。目前出土的大量古籍大都是书写在麻纸上。西晋书法家陆机就用麻纸创作了《平复帖》传世1700余年。

致富经甘肃种植半夏_甘肃半夏种植基地_甘肃半夏收购公司

西和麻纸传承人胡凤钰父子正在捞纸。

西和麻纸主要产地位于西和县南部的西高山乡朱刘河村,但其造纸源于何时,因年代久远已无从考证,据当地造纸人历代传承记忆,该村造纸历史不低于1000多年,朱刘河村现有几十户人家,以家庭作坊为单位,还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按照原始、复杂、完整的原始流程制造着纯天然、纯手工构树皮麻纸。

西和构皮麻纸记录了我国千百年来传统造纸工艺的发展,是传统手工纸的典型代表。该工艺流程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向我们展现出了一幅从古留传至今的古老传统技艺画卷。

近年来,西和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麻纸制作手工技艺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在西高山乡朱刘河村注册成立了“朱刘麻纸文化中心”。建成了朱刘麻纸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外观为八卦构图,属秦汉建筑风格,卦爻为土质泥墙,可用于晾晒麻纸,是西和麻纸生产、展示展览的标志性建筑。

甘肃半夏收购公司_致富经甘肃种植半夏_甘肃半夏种植基地

晚霞湖景美如画。

西和

TIPS

晚霞湖:位于西和县城以西5公里处,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是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是一家集山水景观、民风民俗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湖内湿地芦荡丛生、群鸟集翔,荡舟湖上可领略湖光山色。景区以“陇上水乡,乞巧福地”为主题进行深度打造,以乞巧文化为中心。由著名雕像大师何鄂女士设计的大型雕像《织女》,成为乞巧文化的符号,景区通过画廊、九曲桥、文化墙等建筑,多方面展示了中华女儿聪明智慧,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品格,是民间每年乞巧活动交流的重要场所。

华山:云华山位于西和县城东北15公里处的稍峪镇境内,属丹霞地貌,山势险峻奇秀,海拔2100余米。由于山形如古代祭祀用的玉圭,古时称之为“圭峰”,乾隆时期西和志又称之为“鸡峰山”,民国时期改名云华山,据传早在秦始皇时期就有人在此祭祖。云华山道观建筑群是稍峪乡境内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道观内供奉玄武大帝。

甘肃半夏种植基地_甘肃半夏收购公司_致富经甘肃种植半夏

西和三片。南都记者 肖阳 摄

美食:有西和锅盔、粉条、洋芋丸子、杠子面、馓面饭、麻烧饼等。西和锅盔,据说是诸葛亮六出祁山时的发明,因为江湖有传说:“秦军士兵拿两个锅盔往前胸后背一绑,就能既当军粮,又可当盔甲”,这种锅盔一个月不变质,虽然表面看起来厚实坚硬无比,但切开后,内里却十分的柔糯。

特产:特产有半夏、西和麻纸、粉条、八盘梨等。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