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鲈鱼养殖_松江鲈鱼的养殖技术_养殖松江鲈鱼技术视频

在一座城市里,当许多时代性的光环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沉淀在人们记忆里的,总是离生活最近,甚至是最具体的东西。

比如,被乾隆皇帝钦点为“江南第一名鱼”的松江鲈鱼(也叫四鳃鲈鱼),当年分布的范围是那么的广阔,那么的惹人喜爱,曾有那么多的诗人为之歌唱,甚至还有人为一饱鲈莼之味而放弃高官爵位,可想这鱼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是多么的重要,也多么有诱惑力。现在,野生的松江鲈鱼已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可深具怀旧情结的国人,总会在不经意中提到它。

松江鲈鱼到了濒危的境地,我一直认为是海洋的伤,江河的痛。尽管在这个世界上,鲈鱼并没有消逝,江河、海洋里野生的、养殖的仍大量存在。如果用生物学的话来说,除松江鲈鱼外,在鲈鱼家族里另有中国花鲈、日本真鲈、大口黑鲈和新疆河鲈四种。当然,大口黑鲈和新疆鲈鱼属淡水鱼类,可以撇开不说。就拿我们通常说的海鲈鱼,即中国花鲈和日本真鲈,每到秋风送爽时节,也总会游上餐桌,让我们体味这一肉质肥厚、美味鲜爽的鱼儿。只不过这些都不是我们想要的、真正的松江鲈鱼的滋味。

鲈鱼,顾名思义,应是鲈形目的鱼类,但松江鲈鱼偏偏是鲉形目的鱼类,而且它的形状特征、生活习性也与其他鲈鱼大相径庭,于是它便成了鲈鱼中的异数,称它为鲈鱼,实在勉强得很。依我看松江鲈鱼就是松江鲈鱼,它是其他鲈鱼无法取代的。因为当我们品尝到丰腴肥大的中国花鲈或日本真鲈时,都会不假思索地想到松江鲈鱼。这当然是文化的力量,人们最先想到的便是张翰的“鲈莼之思”典故。《晋书·张翰传》说:“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归。”史书载,张翰还有《秋风歌》曰:“秋风起兮佳景时,淞江水兮鲈鱼肥。三千里兮家来归,恨难得兮仰天悲。”

张翰是西晋有名的才子,写得一手好文章,他写油菜花有“青条若总翠,黄华如散金”之句,被李白称赞为:“张翰黄花句,风流五百年。”当然真正使他风流至今的还是他不恋高官厚禄,思念家乡美食莼菜鲈鱼且辞官归隐的行为。许多年以来,“莼鲈之思”已成了思念家乡和归隐林泉的代名词。

晋代的名士多是这样,当报国无望时,就忽然来一个潇洒的转身,将自己遁入市廛山林做起隐士。陶渊明如此,张翰也如此,竹林七贤的许多人更是如此,他们让我们后世人猜不透,学不成,做不了。

其实,松江四鳃鲈只是一种小型鱼类,长不足五寸,重也只有二三两,外形看起来有点像乌鳢,头大而宽扁,嘴巴宽大,满口毛糙细齿,其鳃盖骨刺后方长有四枚尖棘,向后延伸一小截肉质软膜,鱼类志上称鳃盖膜。膜的上面左右各印染着两条鲜艳夺目的橘红色条纹,很像外面长着的鳃片。所以人们认为,鲈鱼里面长有两个鳃,外面也有两个鳃,就称它为“四鳃鲈鱼”。

松江鲈鱼是洄游鱼,每年春天,幼鱼从大海游到水质清洌的内河生长育肥,到秋季性成熟后,再游到海水与淡水交界处产卵,繁殖后代。这时候的松江鲈鱼最为肥美,最为珍贵。松江鲈鱼虽然貌不惊人,甚至有点丑陋,但它的肉质却洁白似雪,肥嫩鲜美,少刺无腥,营养丰富,食之能口舌留香,回味不尽。明代被后人称之为“山中宰相”的著名文学家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写道:“三月茶笋初肥,梅风未困;九月莼鲈正美,秫酒新香。胜友晴窗,出古人书法名画,焚香评赏,无过此时。”伟大的医药家李时珍也在《本草纲目》称:“松江鲈鱼,补五脏,益筋骨,和肠胃,益肝肾,治水气,安胎补中,多食宜人。”

一种鱼如果有极品的美味和奇异的形态,国人便会赋予它许多的文化,松江鲈鱼绝不列外。传说八仙中的吕洞宾,一次到松江秀野桥旁饭馆喝酒,店家送上一盘鱼,他开始吃得津津有味,后又觉得腥味太重,肉质太粗,就问店主这叫什么鱼,店主如实告诉他叫乌鳢。他一时兴起说要见见活鱼,于是店主从厨房里用盘子托了六条活鱼来,吕洞宾一看觉得此鱼好生丑陋,与味道不相匹配,便要来了一支毛笔和一碟朱砂,饱蘸笔端,往鱼的两颊上描了条纹,又在两鳃的鳃孔前各画两个红色腮状,并把鱼买下,放生在秀野桥下,这便有了四鳃鲈鱼。由于地点在松江,逐叫松江鲈鱼。

吕洞宾是唐代人,说他点化了乌鳢成为松江鲈鱼,这当然是传说。事实上,松江鲈鱼在三国时期就有记载。据《后汉书·左慈传》载:一日,曹操在许昌大宴宾客,高朋满座,佳肴琳琅。曹操指着满桌的菜说,今天情邀大家来,山珍海味不少,但还是有点遗憾,就是缺少了松江鲈鱼这道名菜。这时,有个叫左慈的人说,丞相不必担心,让在下马上变出一条来,说着,就让人端来一只清水盆子,没费多少时间果真从盆中“钓”出了一条松江鲈鱼,引得满座宾客惊叹不已。这个故事后来被罗贯中编进《三国演义》,使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据《南郡记》载,炀帝下江南时,吴人献松江四鳃鲈鱼,炀帝品尝后赞道:“金荠玉脍,东南佳味也。”于是,四鳃鲈鱼在隋朝时即成为贡品,《太平广记》载:“吴郡献松江四鳃鲈干鲙六瓶,瓶容一斗……作鲈鱼鲙,须八九月霜降之时,收鲈鱼三尺以下者作干鲙。霜后鲈鱼,肉白如雪,不腥。所谓金虀玉鲙,东南之佳味也。”

据传,清朝的很多皇帝都吃过松江鲈鱼,尤其是乾隆下江南时品尝了四鳃鲈鱼后,因被其美味和名气所打动,便提笔御赐为“江南第一名鱼”。这是一个最有轰动效应的“御制”广告词,使本来就是美食的松江四鳃鲈鱼身价百倍,影响更为深远。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诗人都品尝过松江鲈鱼,并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李白说:“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杜甫曰:“东去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杨万里唱:“鲈出鲈乡芦叶前,垂虹亭下不论钱。买来玉尺如何短,铸出银梭直是圆。白质黑章三四点,细鳞巨口一双鲜。”范成大赞:“细捣枨虀卖鲙鱼,西风吹上四腮鲈。雪松酥腻千丝缕,除却松江到处无。”郑板桥歌:“买得鲈鱼四片腮,莼羹点豉一尊开。近来张翰无心出,不待秋风始却回。”在众多的名人名诗中,我还是推崇北宋文学大家范仲淹的《江上渔者》诗:“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此诗生动、形象、通俗、简练,读来朗朗上口,让人过目难忘。

松江鲈鱼原来并不少见,在20世纪50年代,秋季渔汛期时,乐清湾捕获量可达数千斤,到70年代仍很常见,在我们这座城市,上点年纪的人多都尝过它。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各条江河络绎造闸建坝,破坏了松江鲈鱼的洄游线路,加上不断增加的水源污染,影响了它们的生存环境,致使产量越来越少,难得一见。现在野生松江鲈鱼是国家二级野生水生保护动物,即使偶有捕获也只能作为科学研究的标本和人工养殖的种源,一般是不能直接食用的。但松江鲈鱼是江南人的集体记忆,是一代人的乡愁。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