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镜与参考 f 【 文章编号ll 674—1323(2012)12- 0053— 04 岳金柱,宋珊 ,何桦 ( 1,2. 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研究室,北京100743;3. 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北京100026) 志愿服务基于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精 神 ,作为自愿助人且无报酬的社会公益行为,是现代社会文 明和时代发展进步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成员社会 责任的重要体现。志愿服务不仅仅能提供社会公益服务,其 产生的良性循环可惠及个人和社区,还能产生巨大的社会附 加值乃至直接的经济效益。志愿精神能帮助人们重新建立失 去的纽带 ,将来 自不同经济、社会背景的人联系在一起, 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2001年联 合国 “国际志愿者年” 活动之后,全球范围志愿服务日益发 展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志愿服务活动已走向组织化、常态 化、规范化,志愿者身影遍布子日常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特别是与我们共同尊崇儒家传统文化且以华人为主体的新加 坡,其志愿者 ( 新加坡称之谓 “义工” ) 工作的成功经验做 法,值得我们认真加以学习借鉴。 一、 新加坡志愿服务的主要经验做法 新加坡从事志愿服务人员达百万之众 ,占总人口的25% 左右,其中基层骨干志愿者—— “基层领袖” 达3万多人, 各类基层社会组织3千多个。

基层领袖 由总理公署任命并予 以登记 ,其他志愿者则分布在社会团体和基层组织之中。新 加坡最大的志愿服务组织是成立于1972年的 “人民协会青 年运动” ,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已近40年 ;其他组织开展 的志愿活动也有几十年之久 ,特别是基层一线的志愿者承担 了大量的服务邻里、帮助弱者、协调关系等志愿服务行动。 也正是由于志愿服务活动的广泛开展和深入人心,新加坡形 成了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的良性社会关系,实现了多民 族移 民国家形成社会共识、调和种族矛盾、增强社会凝聚 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目标。 是重视把志愿服务纳入法律制度体系。新加坡许多 从事志愿服务的机构均为法定机构 ,即通过法律确定其地 位,政府支付其雇员部分或全部薪金,在活动资金、活动场 所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允许其在社会上开展募捐。新加 坡把志愿服务纳入国家法律,明文规定每年7月为志愿服务 月,志愿服务已成为普遍的社会意识和公民的自觉行动。新 加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在政府倡导和支持下,已形成了较为 一完善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新加坡最大的青年组 织——人民协会青年运动,通过开展包括志愿服务在内的诸 多富有成效的活动,有力促进了调和种族关系、增强社会凝 聚力、保持社会稳定并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实现。

新加坡前 总理李光耀曾亲自担任人民协会主席,政府官员也分别在有 关的社会团体或志愿服务组织中担任董事 ,对志愿服务工作 进行直接指导。政府对青年事务和青年志愿服务给予政策支 持与法律保障。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新加坡在志愿者招募、 管理、活动策划与组织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制度。如 志愿服务组织有规范的志愿者招募登记表,招募者将应招者 的情况进行整理分类,推荐给相关部门或有服务需求的对 象。新加坡志愿者组织具有很强的社会化特征 , 全国从事社 区服务和社会福利工作的机构5O多家,其中既有社会服务 的管理部门,也有法定机构如人民协会、国家社会福利理事 会等,还有非营利性的私人公司,如华社自助理事会等。新 加坡没有全国统一招募志愿者机构,但各个机构可根据需要 招募志愿者。民众联络所、社会福利理事会等机构都有规范 的、格式相近的义工招募登记表,表格中记载义工的姓名、 职业、服务意向、提供服务时间等。 二是重视志愿服务观念的培植和融入。新加坡作为一个 移民国家,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和多种语言构成其社会一大 鲜明特征。在新加坡 ,通过培养共同的新加坡民族意识,切 实促进了新加坡不同种族的真正融合。

正如新加坡国父李光 耀所言 : “ 新加坡,一个富有活力的环球都市,创造突出环 境,打造新加坡精神 ,勇敢并具有同情心,自信不自满,这 股精神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成为团结一致的人民,各自竭尽 全力做出贡献” 。在打造新加坡精神实践中,新加坡人形成 了共同的价值观,即: “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 社会为本,社会关怀、尊重个人,协商共识、避免冲突,种 族宽容、宗教和谐” 。新加坡社区建设和社会发展成果,正 是这种共同价值观的体现,无论管理理念的 “人本化” 服务 过程的 “人性化” 还是多民族相融合、多元文化共发展,都 是新加坡精神的具体实践。新加坡从少年儿童入学开始培养 这种意识和责任感,不管肤色、种族、文化,唯有和平共处 才能安定共生,唯有合作与相互扶助才能发展兴国,成为新 社圃管理研究I , 53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