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真劲,扶真贫,见真效。
近年来,湖南省水利厅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精准扶贫的战略决策,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全面推进全省水利扶贫工作,在规划上重点谋划,在项目上优先安排,在资金上尽力倾斜,让水利发展成果进一步惠及贫困群众。
许多“因水受困”“因水致贫”的地区,因水“精准滴灌”,贫困现象得到缓解,用水难题得到解决,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甚至“因水致富”。
高位推动,责任落实见真章
省水利厅党组高度重视水利扶贫工作,把加强贫困地区水利工作摆在全省水利发展的重要位置。厅里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厅党组书记、厅长詹晓安任组长,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水利扶贫重大项目、重大投资、重大决策等事项,协调解决水利扶贫重大问题。
完善的工作机制是内部协调、上下衔接的有效工作方式。为更高效地推进水利扶贫工作,省水利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扶贫工作的通知》《2017年水利精准扶贫工作要点》等文件,明确具体扶贫任务。实行厅领导扶贫责任分片机制,并确定74名扶贫联络员,把工作责任明确到厅领导和责任处室、具体人员。
此外,省水利厅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还多次召开全省水利扶贫工作推进会和水利扶贫问题整改工作视频会,及时传达上级指示精神,研究部署工作,进一步传导压力、压实责任。
重点把握,寻根施策使真劲
贫困地区水利发展是水利工作的优先方向,加快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建设是水利扶贫重点任务。
近年来,省水利厅组织编制了《湖南省“十三五”水利扶贫规划》《湖南省精准扶贫农村供水巩固提升“十三五”专项实施规划报告》,出台了《关于印发的通知》。
在规划基础上,省水利厅建立了水利扶贫项目库,实行3年滚动管理,符合条件的水利扶贫项目优先列入计划、优先安排资金、优先开工建设。
饮水安全作为重中之重,2017年重点民生实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120万贫困人口”的任务指标已全部分解到县,责任落实到人。到2020年,51个贫困县和所有贫困村的饮水安全问题将全面解决,届时将实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0%以上,涉及贫困人口450万人。
据相关资料显示,2017年湖南省下达贫困县农村安全饮水的国省投资为9.8亿元。截至9月上旬,今年已解决8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安全饮水难题。
为给水利扶贫注入源头活水,省水利厅还积极创新思路,拓宽水利扶贫投入渠道,加大财政资金倾斜、加大金融贷款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加大对涉农资金整合的支持。2017年已安排贫困地区中央水利投资29.5亿元,超全省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其中切块资金达13.16亿元,超应整合资金27%。累计已发放PSL贷款和专项建设基金达51.6亿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
强化督查,水利扶贫动真格
今年,省水利厅党组把水利扶贫突出问题整改作为水利重点工作,成立了“一把手”任组长的水利扶贫问题整改工作班子,专门召开厅党组会,研究扶贫整改工作,由厅领导统一调度,统筹推进。同时,印发了《全省水利扶贫攻坚突出问题集中整改方案》,落实了厅机关相关处室和市县整改责任。印发了《关于报送水利扶贫攻坚突出问题集中整改进展情况的通知》,强化跟踪落实,要求各市州和51个贫困县定期报送水利扶贫突出问题整改进度,及时收集扶贫政策落实和任务完成情况。建立了全省水利扶贫突出问题集中整改台账,实现整改进度动态管理。
为加强对水利扶贫突出问题的查摆和督促整改,省水利厅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专项督查。派出12个督查组,对全省100个县市区开展为期半个月的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专项督导检查;对株洲、怀化、常德、岳阳、娄底等5市部分贫困县的水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派出6个督查组对14个市州开展建设管理专项督查。其中,省政协副主席戴道晋率水利厅督查组赴永顺县开展驻村扶贫工作督查,进一步抓实抓细抓好水利驻村扶贫工作。
技术帮扶,解困惠民显真效
水利扶贫注重“造血”。为尽快解决贫困地区技术人员缺乏、规划理念落后、建设管理薄弱的现状,省水利厅加大了智力帮扶力度,采取了技术帮扶、上下交流等措施。
今年,省水利厅成立了水利扶贫技术帮扶服务队,对贫困地区的水利规划、前期工作、工程建设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给予指导帮助。同时,进一步加大了贫困地区业务骨干的培训力度,举办了4期县市区水利局长和乡镇水利站长培训班,培训贫困地区技术骨干400余人次。加强干部下派和上挂,选派7名年轻干部赴贫困地区水利部门挂职锻炼,同时从贫困地区优选19名年轻同志赴厅机关跟班学习,为贫困地区培养了人才队伍,提升了水利前期工作和建设管理水平。
在省水利厅驻村扶贫点永顺县塔卧镇三家田村,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省水利厅制订了《三家田村2015-2017年脱贫工作规划》《三家田村贫困户结对帮扶脱贫计划》以及2017年驻村帮扶工作要点和实施方案。厅机关参与结对帮扶人数达到136人,逐户做好结对帮扶。同时,争取各方面资金近5000万元,帮助三家田村完成了农村安全饮水、农网电力升级改造等十大民生工程,原本的贫困村,生产生活面貌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前,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省水利厅将结合水利工作实际,继续抓好责任落实,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等重点项目任务,努力提升贫困地区的水利发展能力,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保 靖 水土保持项目带去脱贫希望
保靖县复兴镇大妥村的荒山上栽满了油茶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保靖县以前被开垦耕种的一些山头荒了。闲置的山头,一些沙质土壤水土流失严重,甚至出现滑坡隐患。
保靖县巧借水土保持项目,在治理荒山的同时,还给大山里的贫困村民带去脱贫希望。
在复兴镇大妥村,属偏沙土质的闲置荒山上,如今栽满了油茶树。村党支部书记卜小斌说:“这些已经生长3年多的油茶树,根系开始深入地下,牢牢‘抓’着土地,使‘一盘散沙’式的土壤变得‘团结’起来。”他表示,再过两年,油茶树真正“长大成人”时,就再也不用担心这片曾经的荒山出现水土流失或滑坡等情况了。
惠丰农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介绍,能在大妥村带领村民再次开发荒山,种上油茶,离不开政府水土保持项目的支持。在水土保持项目资金的帮助下,合作社免费获得了油茶树苗,建起了几十个大大小小的蓄水池,架起了输水管道。这些蓄水池,汛期可蓄水,干旱时向农作物输水。
在清水坪镇坝木村,在外从事物流行业的秦其军去年回到家乡,成立军浩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他的油茶基地同样也离不开县里水土保持项目的支持:修建蓄水池、沟渠,再也不用担心没有水源的问题。
保靖县水利局党组成员、水土保持局局长贾明盛介绍,为支持“两果一叶”(椪柑、油茶果、黄金茶叶)产业发展,保靖县充分发挥水土保持项目资金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注入“经果林”种植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宜 章 农民搭上水利扶贫快车
宜章县和宜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红茶基地,茶树正享受喷灌技术。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近年来,宜章县水利部门编制完成《宜章县“十三五”农村水利精准扶贫规划》《宜章县“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规划》《宜章县2015-2018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实施方案》,通过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发展农业高效节水等一系列措施,使农民搭上脱贫快车。
宜章县水利局局长李安雄介绍,近两年来,宜章共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8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建成高标准农田4.85万亩,实施中小河流治理4公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3座,水土流失坡改梯治理2300亩。
天塘镇台霄村的变化尤其典型。“以前一到汛期,农田里的作物都泡在水里,很多农民颗粒无收,损失惨重。”村委会主任袁远牛说。在水利部门的项目支持下,如今该村建成高标准农田944亩,土地综合效益显著增加,村民收入也跟着显著提高。许多人通过土地流转将昔日的荒土种上了烤烟,并实行烟稻轮作,有条件的地区还种上了葡萄等经济作物,并发展观光农业。
和宜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是宜章水利扶贫高效节水重点支持企业。依靠政策支撑,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该公司的红茶种植规模越来越大。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罗轸、谢家村、三联村、畔头村等贫困村建立茶叶种植合作社,帮扶贫困户1789户、5703人。
洞 口 喝“安全水” 收“水红包”
洞口县长塘瑶族乡双峰村双龙桥水电站。
近年来,洞口县农村安全饮水、小水电工程建设快速推进,全县10多万贫困人口在陆续解决安全饮水问题的同时,许多人钱袋子也因此慢慢鼓起来。
洞口县水利局农村水利股负责人欧阳和生介绍,截至2016年底,全县兴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56处,实际解决37.46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35万人。目前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58%,供水保证率达到90%,水质合格率达85%。今年,洞口县将以水利扶贫攻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重点,拟建供水工程67处,持续改善贫困户的饮水条件。
如果说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更多的是提升生活水平,那么农村小水电工程则能实实在在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为贯彻国家精准扶贫战略,2016年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决定在全国六省市开展农村小水电扶贫试点工作,洞口县双龙桥水电站列为湖南省五个试点项目之一。按照项目实施方案,2017—2020年期间,该县4个村188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640人,每人都会收到一个3000元标准的扶贫大“红包”。同时有7个村在村道硬化维修、水渠硬化、饮水安全、防洪堤维修等公益设施建设方面得到双龙桥水电站资金的支持。
江 华 全面帮扶水库移民
江华水库移民刘明芝成为一名糕点师,正与同事一道制作美食,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位于江华瑶族自治县的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是我省“水利建设一号工程”。
为打好该工程“移民应急搬迁安置平安战、移民安置点建设攻坚战、库区专项设施复建突击战”三大战役,力求最快速度、最佳质量、最好效果,江华实施了“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单位包村、干部包户,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的移民工作领导体制和“十包”责任机制,1000余名干部连续5年驻守水库移民村组、项目一线开展工作。
至今年2月底,江华6666户28431名水库移民全部平安搬迁,安置点移民安置房、学校、医院等项目建设基本完工,移民已搬迁入住。
为辅助移民就业、创业,从去年开始,江华组织开展水库移民培训,成功培训371名村民,今年计划移民培训393人。首批接受培训的移民刘明芝,进入长沙岳麓厨师学校学习,成为一名面点师,精心经营着甜蜜的生活。同为水库移民的罗理运和丈夫,搬离农村住进了县城。
“我们将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移民中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302人全部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范畴,争取到位资金6.17亿元,全部捆绑用于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和移民安置房建设,缓解了移民安置项目建设的资金缺口压力。”江华移民局副局长伍光顺介绍。接下来,安置点内及周边将建立一批标准厂房和产业发展基地,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帮助移民就近就业、创业,确保一户一人稳定就业。
芷 江 往贫困村注入致富活水
芷江小溪村成片的莲藕种植,让村民钱包鼓了起来。
本版图文除署名外均由省水利厅提供
在芷江侗族自治县芷江镇小溪村,晴空下,大片的荷叶在微风吹拂下摇曳着荷杆,绿油油的荸荠苗“喝饱”了水“蹭”得老高,远处,红心猕猴桃树苗整齐划一,长势良好。蓄满水的池塘,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粼粼波光……
“我们这儿的荸荠,长出来有这么大个儿呢!”73岁的李婆婆伸出两个手合起比划着,乐呵呵地说道。“种荸荠一年四季都要靠水,水少了,荸荠就养不活,以前村里的种植面积都不大。”小溪村党支部书记宋继平介绍,由于受水的限制,村里的特色产业没有发展起来,农民还是以种植水稻为主,一年的纯收入也就几百块钱。
近几年来,县水利局加大对农田水利的投入,一大批贫困村的农田水利设施由此极大改善,农民的生活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宋继平说,村里2000余人,近一半的村民开始种荸荠和莲藕。做得最好的那一户,两口子承包了18亩地,年收入可达十几万元。
据统计,近年来,芷江侗族自治县共计投资2000余万元,实施了楠木坪、禾梨坳、农业科技园三个片区31个村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新建、改造渠道35.08公里,新建、改造渠系建筑物96处,整治山塘29处,新建、改造溪坝8处,新建、改造泵站7处……
行之有效的农田水利建设,推进了农村产业转型发展,芷江镇现代农业园、土桥镇浪圭山果园等一大批新型农业产业发展示范点涌现,为农村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保障。
炎 陵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惠民生
炎陵县垄溪乡南岸村蓄水池。
水安则民安,水兴则民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就像是生命之源,直接关系农民的身体健康。
为提升农村用水质量,炎陵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渠道筹措、整合涉农资金,力图改变贫困户的饮水现状。近年来,炎陵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4000余万元,其中整合涉农资金2840余万元。
有了资金保障,在工程推进上,炎陵县水利局因地制宜,采取“一村一案”的方针,设计单位深入到每个项目实施村进行了解调查,由村组召开引水工程方案听证会,根据村组提供的意见确定实施方案,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此举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工程效果。
过去,炎陵县的农户们都是通过竹管或小pvc管引水,这种引水方式存在很多隐患,用水量和水质都得不到保障。为此,给贫困村每户农家换上经久耐用的水管,也是炎陵县水利局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
“十二五”期间,炎陵县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工程建设34处集中供水工程,所有乡镇均建立了标准化水厂,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0万人,实现所有乡镇集镇建成管网系统,乡镇集镇通水率达100%,村通水率80%,自来水普及率76%。(曾启明 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