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晖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的关心和关注,现根据我市当前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开展情况答复如下:

一、实施技能提升工程,加大就业创业培训力度。

针对农民工“就业难”和“创业难”问题,我们坚持把“量身裁衣、按需施训”作为开展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的着力点,不断开发培训资源和培训项目,将每一位有培训需求和就业创业意愿的农民工纳入培训范围。2020年,全市共开展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培训63185人,其中就业技能培训40161人、创业培训22685人、岗前培训339人。一是积极开展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全市培训机构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和农民工就业特点,相继开发了一些面向城市的服务类培训项目,组织农民工参加各种就业技能培训。市技师学院、黄州区就业训练中心针对农民工文化水平不高、年龄偏大等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家政服务、月嫂服务等专业培训,以提升她们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让1165名农民工重新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二是引导农民工转移就业和开展创业培训。随着全市各地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制和新兴项目建设的需求,麻城、英山、罗田等地重点开展农牧业、旅游业、服务业等行业特色培训,提升农民工的技能水平,促其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对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工组织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开业指导、小额贷款、后续支持等“一条龙”式服务,帮助他们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通过对农民工转移就业和免费创业培训等一系列扶持措施,英山、蕲春、罗田、红安等地农家乐发展迅速,带动农民工就业1万余人。

三是积极打造特色品牌培训。各地充分利用优势,积极推广特色品牌培训。蕲春李时珍蕲艾养生培训学校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药国际交流中心正式签约,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我市首家授权的国际艾灸师培训机构,标志着蕲春艾灸师培训已迈向国际化。目前,蕲春的艾灸师、英山的缝纫妹、浠水的窑炉、团风的钢构和建筑鄂军等劳务品牌培训项目,学员就业前景广阔,供不应求,有力推动了我市打工经济发展。四是瞄准市场开发培训项目。针对我市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的现状,结合市场需求,市人社局制定电商培训工作方案,扩大现有的培训规模,为农民工培训电子商务人才,更好地促进我市经济的发展。2020年,全市就业部门开展农民工电子商务培训6254人。目前我市罗田、红安、市直电商培训如火如荼,麻城、罗田通过发展电子商务经济,有效的推动了农副产品的销售市场,为发展山区经济打下良好的基础,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五是开展精准扶贫就业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全市就业培训机构主动与扶贫部门对接联动,依托基层就业服务平台,通过上门走访、入户调查等方式,重点掌握农村贫困人员的就业和失业状况、技能水平、求职意向、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并结合地域特色和产业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将就业创业培训送到基层乡镇,送到农民田间地头,让贫困人员就近、就地接受培训。

2020年,全市共开展精准扶贫就业专项培训19520人,其中就业技能培训18486人,创业培训1034人。六是服务退捕渔民转岗就业。长江禁渔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为确保我市退捕渔民顺利上岸实现就业,将其纳入免费培训范围,组织开展虾稻连作、水产养殖、渔业技能、电子商务和创业培训等技能培训,努力实现“应培尽培”,2020年组织退捕渔民培训927人。我市的退捕渔民工作在人社部退捕渔民职业技能培训现场推进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二、发展特色农产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黄冈是鄂东农业大市,为做大做强我市特色农产品,从延伸产业链、扩大产品级次、培育品牌、加大宣传等方面下实功、做精细活。一是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围绕现代农种养业、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已基本形成了粮食加工、油脂加工、精制茶加工、畜禽屠宰加工、乳制品加工、水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加工、中药饮片加工、森工等九大类农产品加工产业。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91家。培育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75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33家。二是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围绕特色农产品资源,不断扩大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规模和质量,进一步优化了农产品“二品一标”产业结构。我市“二品一标”总数达到226个,位居全省前三。其中,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新增4个,总数达到84个。三是加大地标优品宣传力度。蕲春蕲艾、大别山黑山羊、罗田板栗入选中宣部“品牌强国”工程,品牌宣传片在央视多个频道黄金时段滚动播出。市级区域公用品牌“黄冈食卷”授权子品牌总数增至30个;大别山黑山羊、蕲春蕲艾、英山云雾茶跻身全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强;成功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云上“一节一会”等节会活动,组织40多家农业企业参加中国农交会、武汉农博会等大型展会,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向全国。

三、实施人才培育工程,大力培育乡土人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加大乡土人才培养力度将有利于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一是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2020年,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2045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675人。同时,积极组织优秀技能人才参加人社部、省人社厅开展的评选表彰活动,2020年,我市1名优秀高技能人才被表彰为“全国劳动模范”,4名优秀技能人才被省政府表彰为“湖北省技术能手”,1名优秀技能人才入选“全国技术能手”,1名高技能人才入选“享受国务院津贴人选”。二是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开展蕲艾培训班、能人回乡创业培训班、中药材培训培训班、家庭农场主等特色培训班。通过培训极大激励了广大职业农民创业兴业的信心,2020年全市培育高素质农民6400余人,选派270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分别赴湖北南桥村、江苏华西村、河南刘庄村参加培训,学习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大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力度,完善省、市、县三级基层农技人员分级分类培训机制,完成了890名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学习。三是发挥返乡创业致富带头作用。截至2020年底,全市已建立返乡创业示范园区39个,吸引2万名返乡人士入驻创业。建设扶贫车间252个,形成汽配纺织、蕲艾大健康、休闲旅游、现代种养等一大批产业,带动就业6.05万人。全市建成各类创业孵化器36家,引进大学生创业团队972个。培植树立全国人大代表、黄冈“牧羊女”刘锦秀、“大学生牛倌”贺根、李时珍蕲艾产业园董事长张迎峰、黄冈燕儿谷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志新等一批创业典型,同时,不少返乡创业人员成为村主职干部或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让返乡创业人员有为有位,积极参政议政,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2018年至2020年,全市新增返乡创业20693人,创办企业6645个,带动就业67842人;签订能人回乡投资项目3611个,金额达2727.82亿元。返乡创业企业直接带动10万多贫困户发展产业,吸纳15万贫困人员就业,帮助1000个自然村近10万人脱贫。

四、延伸信息发布工程,畅通用工信息渠道。

信息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据。随着互联网运用普及和大数据等技术快速发展,国家治理正逐步从线下向线下线上相结合转变。就业关系千家万户,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最大的人心,就业信息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一是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就业平台建设。市级人力资源服务大厅在2016年按照省就业服务中心对就业信息化“一台九区”布局的要求完成全面升级。各县市区以市本级为参照,以“功能齐、布局合理”为要求,结合各自实际,进行服务大厅的提档升级。在乡镇配置网络交换机、电脑、智能电视机、自助一体机等设备,同步发布就业信息、开展就业业务经办。为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市50个社区、200余个行政村配备了智能电视机,用于实时发布就业信息,实现在家门口享受就业服务。二是整体推进,积极开展网络体系建设。为建设好信息安全体系和网络运行体系,配备服务器、防火墙、入侵防御、负载均衡等用于数据存储、应用和安全,接入100M光纤网络,为覆盖各级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和所有就业服务网点的就业数据信息传输提供支撑,所有县市区均实现了专网接入市级数据中心。同时,将就业服务网点延伸到了学校、车站、超市等人流集中地,在黄冈职院、技师学院、中商超市、黄商超市、城铁站均配置了智能电视机、自助一体机等设备,用于同步发布就业信息。三是立足现实,提升就业服务智慧含量。将原黄冈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网接入省公共招聘网,通过互联网实现政策宣传、信息发布、网上招聘求职、孵化基地入驻申请、创业专家指导、创业培训申请等便捷服务。开通微信平台、手机APP,实现“掌上就业”;通过自助终端系统,将服务延伸至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街道、社区、高校等公共场所,方便服务对象就近进行自助就业服务。智慧就业系统让信息无缝对接、服务无处不在,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

五、健全社会保障工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统筹公共资源在城乡间均衡配置、解决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成为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一是全民参保计划有力推进。以逐户逐人入户调查为基础,以部门联动信息共享为路径,以数据分析应用为驱动,以“人社惠民政策进万家”等活动为依托,建立快速参保绿色通道,重点做好中小微企业和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参保服务工作。及时分解全民参保扩面任务,指导督办,不断推进养老、工伤、失业保险法定参保人员全覆盖。2020年,全市新增参加养老保险5.21万人,新增参加工伤保险5.19万人,新增参加失业保险5.17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已参保389.19万人。二是特殊群体社会保障实现应保尽保。2020年为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脱真贫、真脱贫”的工作目标,我市实行社保扶贫动态管理,严格做到贫困人员新增一个、纳入一个,到龄一个、发放一个,确保“应保尽保”工作不落一人。在全面核查、检查督办的基础上,我市对部平台上应核实贫困人员101.4万人全部完成核实对比(剔除16周岁以下、在校学生、参军、服刑等不符合条件人员)。

2020年,全市为184624名贫困人员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1846.24万元。为做好退捕渔民安置工作,经农业农村部门认定,2020年全市共有建档立卡退捕渔民3124人,符合参保条件3110人,已全部纳入养老保险范畴。乡村医生是卫生服务体系在基层的重要体现,落实乡村医生参保工作有利于我市卫生健康系统的完善。2020年,经卫健部门认定,全市共有在岗乡村医生4948名,符合参保条件4903人,已经全部纳入养老保险范畴。三是提高工伤保险知晓度和参保率。2020年,我市各级完成工伤保险经办业务由医保局移交至社保局的相关工作,同时,为确保早日实现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六统一”,我市制定基金管理办法,修订经办流程,逐步建立起职责清晰、运行顺畅、服务便捷的工作机制,有序助推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及对接全省一体化信息系统等工作。为进一步做好工伤保险工作,一方面深入工地、厂矿企业等通过政策讲解、发放宣传册等形式积极宣传工伤保险政策;另一方面主动与住建部门沟通,争取提高建筑行业工人的工伤保险参保率。2020年,全市工伤保险参保1.12万家单位、33.27万人;发放工伤保险待遇5688万元。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农村劳动力就业是重大的民生工作,我们将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做好做细做实,以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高质量发展。

(一)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培训形式,进一步完善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重点产业职业培训需求指导目录,开发培训资源,加大对培训师资的管理力度,提升培训质量,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

(二)在户外、电视等传统媒体宣传的基础上运用网络直播平台、微信号、购物APP等新兴媒体加大对特色农产品和地标优品的宣传推介力度,在对外交流、合作、会务等多场合提高我市特色农产品和地标优品的使用率和熟悉度。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加大对农副产品的深加工研发力度,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扩大农副产品的品种品类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三)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积极争取市政府支持,在综合各县市区意见后尽快制定我市创业担保贷款“1300系统”实施方案。统筹协调各部门参与配合,在市金融局已经开发完整的线上信贷业务平台上增设创业担保贷款网办业务,便于与我市大数据平台高效对接,节约开发成本,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创业担保贷款工作效率。

再次感谢您对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的关心和关注,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我市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我们也将继续改进和提升我市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

黄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1年7月7日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