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三农话题之前,先为大家普及两个有关三农的概念。
所谓“研究三农问题”,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这三个问题,以及解决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
概念解释完毕,以下是今天的内容。
引用某三农方面权威专家的描述,农业发展问题,不仅要着眼于三农本身,而更应注重从“三农”之外即各自对立面采取对策。
专家解释,农业易相发展理论对于化解“三农”问题的意义在于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三个方面: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新型化、功能多元化及人本化;农村城镇化及社区化、均等化、农场化;农民新型非农化、职业化。
而目前的实际状况,却是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称,种了东西卖不出或卖得过于低廉,根本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
对此,究其原因是虽然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当前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同时我国在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但是就面前而言,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
与此同时,就国际环境而言,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就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一直是困扰我国三农专家们的严峻问题。对此,有专家提出,我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入世挑战。而且目前农村也是按照这样的方式执行的。
但这种方式在我国农村却有着先天的障碍。由于农业机械化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才能正常应用,但我国农村的实际状况却是农民的文化水平都不高。
据统计,我国目前推行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人口覆盖率虽然达到85%,但剩余的15%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并且我国农村还对计划生育政策有着一些传统观念的抵制。
因此,我国农村在文化水平不达标和“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两大前提下无法驾驭那些农业机械化的设备。虽然我国在其他方面,比如提出并实施的各种减轻农民负担,减免农业税负等手段来进行调控和缓解,但在没有有效地解决之前两大问题,无法使农民从观念上减员增效的前提下,我国农业也就无法高速发展起来。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接近9亿,占全国人口70%;同时农业人口达7亿人,占产业总人口的50.1%。因此,我国的“三农”问题,不仅关系到是农民兄弟的自身,也是目前我国一直以来需要努力解决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