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不能只想着自己,要看群众最大的困难是什么,群众吃够了风沙苦,我们就要把沙子治住,身在沙海不治沙,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治沙英雄石光银事迹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治沙英雄石光银事迹简介篇1
石光银是陕西省定边县海子梁乡四大壕村农民,18岁时入党。过发展沙产业,把治沙与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使农民在治沙中得到实利。
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颁发了金质奖章和证书。
2018年1月当选为陕西省出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18年1月任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委员。
任免信息
2018年1月31日,陕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次会议通过,任命:石光银为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委员。 治沙英雄
他20岁担任大队长时,就带领群众致力于治理沙漠的伟大事业。1984年,他怀着锁住黄沙、拔除穷根的责任感和坚定信心,辞去乡农场场长职务,举家搬进沙区,成为全国承包治沙第一人。37年来,石光银同志承包荒沙、荒滩22.8万亩,己已治理19.5万亩,植树2000多万株(丛),在毛乌素沙地的南缘,营造了近100公里长的绿色屏障,为阻挡黄沙南侵,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沙方法,经治理的沙地林草覆盖率均达65%以上;他组织207户农民,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民治沙公司,探索出一条“公司十农户”,综合开发,多业并举,以治理促开发,以开发保治理的产业化治沙新路;他关心乡亲,个人出资实行生态移民把生活在生态极为恶劣地区的50户特困农民迁移到自己承包的沙地上,为他们盖房子、打水井、分口粮田,帮助他们走上致富之路;他组织80多名农民办起“农民文化夜校”,带动沙区农民学文化、学技术,他投资数万元建起“黄沙小 学”,让沙区子弟就近上学读书。石光银同志的治沙模式和技术辐射了周边乡村,他无偿为群众提供树苗50万株,种子4000多公斤,打水井160多眼。践行誓言
石光银是治沙造林事业的模范代表,与荒沙碱滩不屈抗争40多年,在毛乌素沙漠南缘营造一条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彻底改变“沙进人退”的恶劣环境。将治沙与致富相结合,创造“公司+农户+基地”的新模式,帮助沙区群众脱贫致富。 个人荣誉
石光银同志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他还被联合国邀请出席防治荒漠化会议,介绍治沙经验,并荣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世界优秀林农奖”,为国家赢得了荣誉。为表彰石光银的先进事迹,弘扬他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格,2002年全国绿化委员会、人事部、国家林业局授予石光银同志全国治沙英雄荣誉称号,颁发了金质奖章和证书。
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石光银“七一勋治沙践行
“治沙是我唯一的事业,只要一天不死,我就要栽一天树,把治沙进行下去。
这句誓言,“治沙英雄石光银已经践行了40多年。从20岁开始,这位陕西省定边县海子梁乡四大壕村的普通农民,便怀着为沙区人民锁住黄沙、拔掉穷根的强烈责任感和坚定信念,带领群众投身于治沙事业中。
石光银从小在沙窝里长大,饱受风沙危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就开始尝试造林治沙。1984年初,国家鼓励个人承包治沙的政策出台后,石光银敢为人先,毫不犹豫地带领妻儿,把家搬到沙区,和乡政府签订了承包治沙3000亩的合同,成为全国农民承包治沙的第一人。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治理荒沙、碱滩22.8万亩,累计植树4000多万株(丛),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营造了百余里长、几十里宽的绿色生态屏障。在实践中,石光银创办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治沙公司,创造出“公司+农户+基地”的治沙模式,联合了5乡8村302户的农民。通过大办沙产业,实行农林牧、种植养殖并举的办法,把治沙与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使农户在治沙中得到实利。如今,石光银的治沙公司资产总值已达1亿多元,年纯收入达100万元,成为一个集造林治沙、种植养殖、旅游观光、科技示范、农工牧一体的大型绿色庄园。
石光银在沙海里摸爬滚打40年,为我国治沙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先后11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获得各种荣誉称号和先进模范工作者奖状、奖牌上百件。
治沙英雄石光银事迹简介篇2
“沙丘上,你是一棵挺立的树;沙海里,你是一棵顽强的草。40年治沙的坚守实现了人进沙退,40年的抗争依然无怨无悔。你筑起一道道坚不可摧的绿色长城,你是战天斗地的硬汉、肩挑大任的英雄!”这是组委会给2014年“感动陕西人物”获得者石光银的颁奖词。
石光银出生于定边县海子梁乡同心干村疙瘩套自然村。从小在沙窝里长大,饱尝风沙之苦,这一切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从20岁担任生产队长开始,他便怀着为沙区人民锁住黄沙、拔掉穷根的强烈责任感和坚定的信念,带领群众投身于治沙事业。
1984年初,国家鼓励个人承包治沙的政策出台后,石光银和海子梁乡政府签订承包治沙3000亩的合同,成为我市个人承包治沙造林的第一人。为筹集买树苗的钱,他不顾妻子哭闹阻拦,把全家赖以生存的84只羊和1头骡子赶到集贸市场卖掉。在他的不懈努力下,3000亩荒沙地最终全部栽上了树苗,成活率达87%,同心干村出现了第一片绿洲。
1985年,他又承包了5.8万亩荒沙,开始对6000亩狼窝沙进行治理。在“上面太阳晒、下面沙子烤、饿了啃干馍、渴了喝冷水”的艰苦条件下,他带领100多人“三战”狼窝沙,实现了荒漠变绿洲的梦想。到1990年,5.8万亩荒沙全部得到治理。
2008年,他的儿子为了治沙事业牺牲。面对这一沉重打击,他克服内心的痛苦,依然挑起治沙造林的重担,虽已年近七旬,但仍带领群众奋战在治沙造林的第一线。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石光银带领群众治理荒沙、碱滩近30万亩,累计植树4000多万株(丛),在毛乌素沙漠南缘,营造了百余里长、几十里宽的绿色生态屏障,使同心干等周边10多个村庄从此远离了黄沙的侵扰。
石光银先后被中、省、市、县30多次授予劳动模范、治沙英雄、优秀共产党员、共产党员标兵、致富能手等荣誉称号;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世界优秀林农奖”和“世界林农杰出奖”,两次被邀出席联合国国际防治荒漠化会议,并在会上介绍治沙经验;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为了使治沙长久地坚持下去,石光银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联合农户治沙”的农民治沙公司。公司依托“治理荒沙,开发利用荒沙”的总体发展战略,走“公司+农户+基地”的路子,把治沙与致富紧密结合起来,先后办起了良种奶牛养殖场、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樟子松育苗基地等10多个经济实体。如今的治沙公司,固定资产达7447万元,林木价值达1.2亿元,年收入800多万元。治沙公司在取得自身发展的同时,不忘帮扶困难群众,造福当地百姓。多年来,公司在定边县定边镇十里沙建起了移民新村,帮助村民植树造林、种菜种粮,发展养殖业。2002年,公司投资100多万元建起希望小学。2004年,垫资500多万元,修通定边县城至海子梁乡35公里长的砂石公路。2006年为十里沙移民村捐款30万元,改土1000亩,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石光银用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诠释着一个普通农民的勤劳淳朴和家国情怀,传播和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他的精神鼓舞和事迹感召下,定边县先后涌现出杜芳秀、王志兰等一批积极投身于治沙造林事业的治沙造林户,掀起了定边县治沙造林、共同致富的热潮。
“生命不息、治沙不止”,这8个字是对石光银治沙造林事业奉献一生的最好诠释。
治沙英雄石光银事迹简介篇3
1月31日一大早,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十里沙村党支部原书记石光银拿出珍藏的“七一勋章”,小心擦拭。
看着眼前金光闪闪的“七一勋章”,石光银仍难掩激动之情:“这既是一种荣誉,是党和人民对我的肯定,也是对我今后工作的鼓励和指引。我会时刻提醒自己一心向党,继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认真履行人大代表职责,为祖国作出更大贡献。”
2月6日,十里沙村迎来一场春雪,陕北高原刺骨的寒风依旧凛冽。70岁的石光银坐不住了。“年也过得差不多了,咱们应该到各自棚里检查一下,商量商量今年咱们村怎么发展。”他走上村头,挨家挨户招呼起来。
十里沙村村民韩伟波去年靠种植大棚蔬菜挣了2万多元。他高兴地说:“如果没有石老带着我们先治沙、后发展大棚蔬菜,哪有现在的好日子。石老经验丰富,往后怎么发展,我还要听他的建议。”
大棚种植是石光银经多方调研考察、与村民商议后共同定下的十里沙村重点产业。从2019年起,在石光银的支持下,当地村民共建移动大棚322座,流转土地200亩,发展起蔬菜、枸杞、蜜桃等种植产业。这些大棚种植产业,让当地农户一年增收480多万元。如今,十里沙村村民年收入超过2万元。
“现在流沙基本固定住了,不能再闷头种树,还要向沙地要效益。群众的腰包鼓起来,治沙的积极性会更高涨,形成治沙、致富的良性循环。”石光银说。
经过数年摸索,石光银及其团队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带领当地群众走出一条集荒沙治理、苗木培育、畜牧养殖、休闲旅游等产业的综合发展之路,先后办起秀美林场、百头肉牛示范牧场、林业技术培训中心、月牙湖旅游景点等十多个经济实体,把治沙与致富紧密结合起来。
产业兴了,日子富了,生活好了,可石光银一刻也不敢放松下来。“飞沙走石家无粮,人老几辈住坯房。满村光棍无婆姨,有女不嫁海子梁……”当地过去传唱的顺口溜还不时在石光银的脑海中浮现。
“恶沙不除,穷根不拔,我枉活一世!”这位步入古稀之年的陕北老人坚定地说,“过去种的一些苗木寿命短、经济价值低,因此复种工作一刻也不能停歇。去年我们复种了樟子松林地1270亩、平茬柠条2000亩,一定要守好来之不易的治沙、致富成果。”
治沙英雄石光银事迹简介篇4
榆林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20世纪80年代榆林一期、二期治沙奖励政策,让许多有雄心的农民跃跃欲试,纷纷与村委会签订了承包沙地合同,榆林大漠涌现出很多治沙传奇人物。石光银、牛玉琴属于其中的佼佼者。在石光银等治沙名人的带动下,在榆林人民从不言弃的坚持下,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半固定,沙区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公里,实现了“由黄变绿”的根本性转变,率先在全国实现由“整体恶化”向“整体好转、沙退人进、局部良性循环”转变。
千年沙漠,终变绿洲。
年近七旬的石光银极力践行,他主导在已经固定的沙丘上栽植云杉、樟子松、侧柏、臭柏等常绿树种,把曾经的沙丘变成蜿蜒青山。忙碌了大半生的石光银像老黄牛一样,勤勤恳恳、从不懈怠地奋战在造林治沙战线上。他引种驯化,带领当地群众在狼窝沙的阔叶林中见缝插针,补种了5000余亩常绿树种。特别是樟子松,长势相当好。谁也没想到,沙漠里能种活松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英雄就是创造奇迹的人。在治沙英雄石光银的带动下,许多人跟着他在沙漠中造林治沙,一片一片的乔灌草、针阔林、水路田在沙漠中推进,毛乌素的流沙被固定,逐渐土质化,逐步出现百草萌发、鹰击长空的自然美景。凭借多年的努力,这里已被打造成一条50多公里长、10多公里宽的绿色屏障,针叶树种与落叶树种,还有花棒等大灌木,密密麻麻地生长在曾经飞沙走石的毛乌素南部,长成一幅四季变换的风景画。
正是在石光银等一代代治沙人的不懈努力下,浩瀚的毛乌素沙漠逐渐变成草长“鹰”飞的美丽家园。
英雄为民,无私奉献。老黄牛石光银不但带领贫困户培育苗木、植树种草,而且把大额款捐给贫困户,支持贫困户抚育果园,栽培中草药,发展养殖业,发展移动大温棚种植,脱贫致富奔小康。据不完全统计,石光银近年来帮扶了300多户,让1000多人脱贫,走上小康的致富路。
天空变得瓦蓝,空气变得清新,毛乌素沙地边的村庄里青砖磊磊,树木密布,海子清亮。这里每一株参天的大树,每一声小小的鸟鸣,每一朵鲜花的盛开,都是石光银造林治沙事迹的见证者。
治沙英雄石光银事迹简介篇5
阳春三月,全国治沙英雄石光银在首都北京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我是人民的代表,要说人民的心声。我这次的提案是关于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建议,把沙地治理向绿色推进,变成草长‘鹰’飞的毛乌素”。
英雄忙到霜满头 千年毛乌素终将成传说
在风沙线上奋斗大半生的石光银清醒地认识到,榆林治沙造林所取得的成效是阶段性的,并非已经彻底改变了这一区域生态脆弱的状况。植被分布不均、林分质量不高、防护林进入枯老衰退期等问题依然严峻,通过更新补种、自然修复等措施来解决的过程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榆林地区造林治理的步子绝对不能停歇。
陕西榆林出台了一个鼓励造林治沙的新政策抵御毛乌素沙漠的侵害。石光银挺身而出,响应政策号召,与风沙作斗争。
提起沙漠,人们会想到风沙肆虐、寸草不生的场景。千年毛乌素沙漠也曾是死亡之地的代名词。它是国内四大沙漠之一,横亘在陕西榆林的北边。这里的人们终年被这片浩瀚的沙漠侵害,年幼的石光银也是其中之一,他的小伙伴被沙尘暴卷走,杳无音信。
“我这一辈子,就干一件事。这一件事就是造林治沙。最开始是为了7岁那年被沙尘暴卷走的小伙伴,我与风沙誓不两立。”他沧桑的脸上布满回忆,他的眼睛望着车窗外掠过的树:“我爱这些树,爱这些高大的树,爱这些迎着大风倔强挺立的树。是这些树木挡住了风沙,这些树木是抗击风沙的战士。我要种下更多的树,让这些树帮助这里的人们实现他们的愿望。”2月28日,陕西榆林普降大雪,石光银乘车一路向西安和北京进发。车窗外的落叶树光着脊梁迎着风雪,常绿树种的针叶上覆盖着白白的雪。
“陕西榆林地处毛乌素沙地的南沿,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经过这些年的治理,沙尘暴小了,今春是下着滋润万物的雪。我小时候的春天是漫天蔽日的黄沙,刮得人们睁不开眼睛。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春苗捉不住,饥肠叫咕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治理,现在好多了。”
他指着窗外的雪说:“春天不再是黄沙漫天了,多好!这也是我后来治沙的愿望,我当上生产队长后,那时的愿望就是不饿肚子,能带领乡亲们吃饱肚子。”
这个愿望的实现是漫长的,为了这个愿望,他与毛乌素沙漠较劲了大半生。在距村部较远的地方,他带领乡亲在沙漠里打网格,铺稻草,栽沙柳,种杨树,来固定沙漠。在距村部较近的地方,他们拉沙平地、就地打井,开辟耕地,种植庄稼。
要致富,多种树,这个道理早已深入人心。在党的政策的鼓舞下,石光银带领村民在毛乌素沙漠中的四大壕、狼窝沙、榆树套、十里沙等沙海中,头顶烈日搭沙障,风餐露宿忙栽树。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都是每天遭遇的平常事,最难过的是没有钱购买搭沙障的麦草和抗风沙耐干旱耐瘠薄的树苗。为了凑够这笔钱,石光银趁妻子下地干活时,偷偷地赶着自己家里的牲畜出去卖,妻子和女儿半路追来,跪在他面前苦苦哀求,石光银泪洒衣襟……好在付出总有回报,大自然从来都是暗暗奖赏那些热爱它的人们。如今这些地方由茫茫沙漠变成了莽莽林草,石光银的愿望也实现了,这里的人们不但吃饱了肚子,还穿上了时髦的衣服,一些村民住进了小洋楼,有的还开上了小汽车。
石光银治沙造林的付出得到了党和国家的肯定,他被授予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全国治沙英雄称号,先后被国务院和有关部委授予全国绿化奖章、绿化先进工作者、全国农村优秀人才、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获得各类表彰奖励60余次,成为治沙英雄队伍中的突出代表和模范榜样。
石光银在浩瀚的毛乌素沙漠用植树造林的方式筑起了有生命、有色彩、有芬芳的“草木长城”。有了草木长城,曾经荒凉寂寥的毛乌素变成了过去的传说。
今年的春雪降在毛乌素南边的定边县。原野茫茫,曾经的沙漠之地银装素裹,玉树琼花白了头,与石光银头上的白发一样。他大半生就忙一件事,那就是造林治沙。为此,忙到白了头。
治沙英雄石光银事迹简介相关文章:
★ “七一勋章”获得者石光银先进事迹材料
★ 全国劳动模范石光银事迹一览
★ 治沙英雄石光银典型事迹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