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清晰的环节,需要在细节处落实逻辑性,即加强设问间的逻辑性,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理解文本,把握核心思想。设问是以平行并列的形态孤立呈现,还是以因果关系连环追加,决定了语言理解的质量和思维提升的品质。教师在设问时注重逻辑性,对学生不仅是语言知识的输入,更是思维逻辑的输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万物皆相互联系的观念,他们才能有意识地深度阅读、发掘字里行间的深意,才能将书本与生活联系,才能触类旁通,学以致用。以本课为例,在第一步阅读叙事、探索主题环节中,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和主题五个看似平行并列的叙事要素,实则相互联系,形成一体。时空以及背景人物除了提供构成情节的必要信息外,还搭建了叙事的背景和氛围,在视觉和听觉上与主要人物形成反差,从而突出语篇意义的中心载体——父子俩。因此,授课教师在设问时,先对时间、地点依次提问,在提问地点得到准确回答后,追加一个理解shuttle train词义的问题“What is a shuttle train used for?”,学生在文中找到解释“It takes travelers from the main terminals to their boarding gates.”。授课教师给予肯定评价并强化“It takes passengers back and forth.”的意向,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其功能单一、路线往复的无趣形象,进而询问“Does it sound fun to you?”,在得到否定回答后,追加封闭性问题“What are the two adjectives that show they're not fun?”。学生在第一段仅有的三个形容词中找到两个生词,瞬间明白是两个表示无趣意味的单词,在授课教师直接讲授词义后,形成对shuttle train以及整个叙事背景冰冷、默然、无趣的感受。授课教师此时指出,作者听到了与此环境格格不入的意外声音,学生迅速领会并将注意力转移至laughter一词上,因而在遇见主要人物前便在头脑形成他们与众不同的快乐、幸福形象,而这正是作者写这一段的意图所在。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教师使叙事要素从扁平到立体,从孤立到关联,构建了丰富意义,帮助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也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