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农民工工作办公室

〔内容摘要〕作者通过分析六盘水市农民工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督察、创造机会、加强培训”等措施,进一步搞好农民工工作。

〔关键词〕农民工;存在问题;建议

1我市农民工工作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320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250万人,农业劳动力145万人,农业富余劳动力67万人,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50万人,其中省外转移27万人,市外省内转移5.8万人,县外市内转移3.8万人,县内转移人数13.4万人。省外转移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浙江等东部地区,市外省内转移主要分布在贵阳、凯里、毕节等市。2011年以来,全市返乡农民工总数6.2万人,其中男性3.6万人,女性2.6万人。返乡后非农就业人数3.9万人,返乡后创业人数1.2万人,返乡创业带动就业人数2.8万人,返乡创业主要行业为种植业、养殖业、批发零售业、商业服务业。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行业主要是第三产业。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人员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43.7万人,占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人数的87.4%,高中、中专文化程度5.9万人,占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人数的11.8%,大专以上文化程度0.4万人,占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人数的0.8%。在转移就业的农业劳动力中,经过培训月平均工资为2700元,未经过培训的月平均工资为2250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坚持以发展的方式和积极的政策,切实解决好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工就业创业问题,大力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

2我市农民工工作开展情况

2012年,市农民工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情况,通过加强动态监控、联动协作、政策宣传、普遍服务、政策落实、典型带动等措施,积极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工各项工作。

2.1加强基层平台建设,实行动态管理

为了帮助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和就近就业,全市98个乡镇办都建立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在社区和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部设立劳动保障协理员或就业和社会保险协管员,对村里返乡民工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健全了各类基础台账,基本掌握了各类劳动者的培训需求、就业情况和创业意向等。

2.2收集用工信息,努力拓宽转移就业渠道

一是深入各类用工单位广泛收集用工信息,重点加强对工业园区新建项目的跟踪服务,全面摸清全市用工需求情况。二是加强对外劳务协作,拓宽农业富余劳动力就业渠道,密切劳务输出地与劳动力输入地的联系,在长三角、珠三角一带与多家用工单位建立了劳务协作关系,共同研究解决农民工订单式培训和转移就业问题,促进我市农民工在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活动中实现充分转移就业。

2.3注重政策宣传,全方位营造氛围

一是将中央、省、市出台的农民工政策编成宣传单,免费向农民工发放;二是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让农民工从电视、报刊、网络里了解到当前的各项优惠帮扶政策;三是深入汽车站、火车站、街道(乡镇)和社区(村)举办政策现场咨询活动,现场解答农民工提出的各类问题;四是制作宣传横幅,分别悬挂在火车站、汽车站和全市各街道(乡镇),营造政策宣传声势,让政策宣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2.4围绕农民工需求,强化就业服务

一是分别在市、县区人力资源市场设立了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窗口,为每位前来求职、创业的农民工免费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政策咨询、就业失业登记、创业扶持等公共就业服务。二是在全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了“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将就业信息、就业岗位、创业就业政策送到农民工家门口。2012年,提供就业岗位920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3000多人,签订劳务协议近2650份。三是组织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升转移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在新闻媒体上公布全市农民工技能培训定点机构和创业培训机构名单、培训工种和联系方式,引导农民工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和培训专业工种;建立了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登记台账,引导定点培训机构开展定单、定向培训,做好技能培训、创业培训、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有效衔接。

2.5落实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

针对不少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的意愿,我市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对有一定资金、技术和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广泛开展创业意识教育,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引导其走创业之路。同时,在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优惠政策方面,我市将适合于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前景好的创业项目免费提供给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工。同时在税收优惠、金融信贷、就业扶持、创业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我市将吸引返乡农民工创业和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3个15万元”政策结合起来,落实场地、租金、税费减免等相关扶持政策。截至2012年年底,返乡农民工共办理企业201户、个体工商户1469户。全市已认定小微企业1615 户,其中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实体91 户。全市已发放返乡农民工小额担保贷款248户,发放贷款1088.49万元,拉动社会资金20270万元,带动7373人就业。

2.6强化劳动监察执法,积极维护农民工权益

一是强化劳动监察执法。2012年全市劳动保障监察年审各类用人单位445户,年检合格435户。涉及农民工的劳动保障案件23件,结案22件,结案率达95%。为2563名农民工追讨拖欠工资1372.6万元,累计收缴工资保证金1275.86万元,支出工资保证金338.97万元。督促用人单位与3854名农民工补签了劳动合同。二是认真处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案件。立案受理农民工劳动争议案件407件,已处理380件,涉及金额500余万元。三是督促用工单位签定用工合同,国有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定率达到90.5 %。四是加大工伤认定工作力度。作出涉及农民工工伤认定结论2220件,完成劳动能力鉴定1200余人。五是积极推进农民工工伤、医疗保险工作。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和《贵州省实施办法》规定,我们加大了对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宣传和检查力度,有效地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的农民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及时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

2.7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做好农民工公共服务工作

为统筹协调和指导全市农民工工作,市政府建立了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总召集人。市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认真按照要求,各司其职,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各项农民工公共服务和优惠政策的落实。一是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各学校严格执行政策规定,使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入学与当地学生一样享受义务教育相关优惠政策、“两免一补”政策和其他权利。目前全市共安排接收 65209名农民工子女在我市公办学校就学,其中小学46860人,中学18349人。使农民工子女“进的来、留的住、学的好”。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具统计,目前全市共有留守儿童37843人,市教育局和市妇联积极配合,定期不定期为留守儿童开办免费讲座,春节期间组织专人进行慰问。二是大力推进涵盖农民工创业就业的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和妇女创业贷款工作,实现了农民工创业贷款在全市的推开。三是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就业,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支持,如对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符合企业所得税法及其条例优惠政策减免的,一律享受法定减免等优惠政策。四是多形式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加大文体活动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工积极参与大型文化体育活动,为农民工开放文体设施并邀请外来工参加乡镇(街道)举办的各种文体活动。五是组织女农民工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为提高女农民工创业就业能力,大力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和农村妇女创业培训。切实提高女农民工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能力,认真落实改善农民工居住环境工作,在德坞、老鹰山、汪家寨大力推进农民工入住公租房工作。六是加强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依法保障农民工职业健康权益。在盘江煤电等工矿区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危害防护知识培训,提高农民工自我保护意识;强化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通过科技下乡、“职业病宣传周”等渠道开展《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督促企业对农民工进行健康体检,切实保护了农民工的身体健康。七是加强农民工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和户籍工作。钟山区和水城县多次安排部署全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集中清理服务工作,动员和组织开展农民工计划生育服务活动,同时深化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农民工社会融合工作。

3我市农民工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受国际经济形势总体下行压力较大的影响,我市今年农民工人员返乡将呈上升趋势,再加上周期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的影响,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更加突出,我市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

二是农民工维权意识不强,企业用工行为还不够规范,在劳动合同签订、续订、终止、变更、解除过程中随意性大,不遵守法定程序,加之就业竞争压力大,违反劳动法律法规、损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于建筑工地拖欠工资纠纷屡禁不止的问题,从实际情况看,主要还是层层转包、管理不规范所引起的,需要进一步从建设行业管理的源头进行治理,推进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进一步落实。

三是农民工流动性大,管理服务跟进存在一定难度。

四是农民工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由于农民工工作任务多、责任重,办公经费和人员力量不足,缺少最基本的硬件设施,如办公车辆、取证设备等,因而开展宣传和检查工作时力不从心。

4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的建议和思路

4.1进一步加强督查,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认真贯彻《关于引导和扶持百万农民工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见》等一系列扶持农民工就业创业的政策,充分发挥农民工联席会议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细化各项农民工政策,组织督查落实,确保农民工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4.2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为农民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问题,说到底要靠发展,同时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一方面发展现代农业,搞好特色养殖和特色种植,发展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特别是大力发展旅游业,鼓励农民发展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业,充分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充分挖掘农村内部的就业潜力。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进行农业资源的深度开发,加快我市农业产业化,发挥好他们带头致富和带领农民致富的作用。另一方面是鼓励和支持工业园区吸纳更多就业。以我市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为契机,加强对创业农民工的扶持力度,落实好创业扶持的各项政策,重点扶持返乡农民工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服务业,创办农村经济实体。落实好企业实体吸纳人员就业的社会保险补贴和就业补助政策,鼓励企业实体吸纳更多的返乡农民工就业。

4.3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

一是改进培训方式。改变以往广撒胡椒面、质量不高、效果不好的短期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使农民工得到培训后能随即上岗。支持企业开展农民工上岗前的技能培训,在水钢等企业培训农民工且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后,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二是倡导资格培训。对接受组织培训的农民工,通过考核鉴定合格后,为他们颁发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

4.4大力宣传激励,营造创业氛围

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宣传推介一批自力更生、就业创业的农民工先进典型及其成功经验,呼吁社会关注返乡民工,引导返乡民工尽快由“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角色转换。对涌现出的返乡创业成功典型和有影响力的农民工经纪人进行大力表彰,增强他们自身的社会影响力,以带动更多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各类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搞好宣传引导,营造“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的社会氛围,为广大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4.5延伸服务,畅通维权渠道

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特别是《劳动合同法》的宣传力度,不断创新宣传的方式方法,提高广大农民工的维权意识。做好劳动用工备案工作,随时掌握用人单位更多的用工信息,从源头上防止侵犯农民工权益行为的发生。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合执法力度,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促进我市劳动关系和谐。继续加大劳动保障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意识,变强制执行为自觉行动,变被动执行为主动行动。继续为各类用人单位提供服务,加强指导,坚决杜绝农民工“有劳动无合同,有合同不规范” 的现象发生。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