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东坡
巨有料 遇见你刚刚好
新农人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乡村振兴建设新征程时期的一支新的生力军,是农民的新群体、农业的新业态、农村的新细胞。35岁的万刚是其中一员,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对农业事业的情怀返乡创业,成为了一名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
太和镇金光村,万刚在新打造的200余亩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里,忙着查看水温、检查龙虾生长环境、与工人交流捕捞时的注意事项。不到一米七的个子,瘦瘦的身材,黝黑的皮肤,在田埂上走起路来带着风……与很多奔向大城市的年轻人不一样,万刚是一个爱在田里“折腾”的“85后”新农人。
85后青年任性裸辞干农业
2010年,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的万刚在云南一家公司从事弱电相关工作,月薪近4万元,但朝九晚五的节奏却不是万刚向往的生活。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学习能力后,心系家乡的他毅然决然地辞职,准备一心扑在农业上。
有情怀有决心,但农业的范围那么广,具体干啥成了万刚的一大困惑?
在经历过各种失败的尝试后,2017年,万刚和朋友去到有着“中国虾谷”之称的湖北潜江考察学习,看到成片的稻虾养殖基地和成熟的农业模式后,万刚大受震撼,在心底暗暗定下目标。
“稻虾养殖的模式既能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又没有改变土地的基本使用性质,我当时就觉得为什么不把这种模式带回东坡呢?”这一趟旅程坚定了万刚对虾稻养殖的信心和决心。
此后,万刚在潜江进行了系统的学习,积累了经验和见识后,带着满满的自信与憧憬回到了东坡。
五年沉淀,探索稻虾种养模式。
2018年,学成归来的万刚在复兴镇山祠村流转了20余亩土地搞试点,由于缺乏实操经验,万刚栽了不少跟头。“第一年亏,第二年还是亏!”说起过去五年的艰辛创业过程,万刚总是乐呵呵的,在他的讲述中,艰辛大于收益,尽管如此,他却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
△万刚和家人在虾塘内捕捉小龙虾
复盘过去的失败,万刚将原因归咎于自己。“技术的不成熟,加之高密度的养殖带来了很多的风险。”遇到问题后,万刚总是积极找原因,并以最快的速度调整,找到养殖过程中的平衡点,探寻适合东坡的养殖模式。
用万刚的话来说,养殖上的弯路都走得差不多了,后面自然而然就是顺畅的。正是对农业的这份热情和执着,陪伴他坚定地走到了现在。如今,万刚在复兴镇山祠村、太和镇金光村各有一个200余亩的稻虾种养基地,也带动了周边不少群众加入。在他的示范带动下,东坡农业又有了新的尝试与更多的可能性。
△在太和镇金光村,万刚新打造了一片稻虾基地。(侯建明/摄)
万刚:今年又有了新目标
“希望东坡人能吃上更优质的东坡粮”
万刚的基地逐渐走上正轨,成熟的技术让他在处理各种情况时都能游刃有余,他也开始对自己的未来,基地的未来,东坡农业的未来开始了更多的思考。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永丰村时提出,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殷殷嘱托,催人奋进!端牢东坡人自己的粮食饭碗变成了万刚奋斗的新目标。
在万刚的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商品小龙虾和兆优5431、宜香优2115等优质水稻实行综合种养。通过绿色防控技术,稻虾田不施用化肥,不打农药,可最大程度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今年,预计基地可实现亩产水稻1200斤、小龙虾300斤。在保证水稻丰收的前提下,还能增加不少经济效益。
“作为一名农业人,我希望更多的人认可东坡粮,爱上东坡粮,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产业的发展,让东坡人将粮食牢牢地端稳。”同时,万刚也呼吁更多的有志新农人加入到这个队伍,将东坡的农业发展得更好,为乡村振兴助力。
在万刚看来,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业,并用一辈子的时间来经营,这是一件美好的事,如果这件事还能带动家乡的发展,那便是锦上添花。
广阔沃野,大有可为。在东坡大地上,还有很多像万刚一样的新农人,他们逐渐成为带动农民增收、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有生力量。相信未来,将涌现越来越多阳光自信、敢闯敢干的新农人,牵手亿万农户奋进新时代,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