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份长假回老家看望父母,闲聊间,父母谈到几件有关马蜂蜇人的事情,听得后脊背发冷。
今年老家天气普遍干旱,带来的一个现象就是马蜂比较活跃,蜇死蜇伤不少人。
同村罗叔,因为上山采摘野酸枣被严重蜇伤。今年野酸枣值钱,一斤刚采回来的湿果子都能卖到7块钱,而且有商贩走村串乡上门收,这比种庄稼划得来,满山遍野的野酸枣多得很,尽管酸枣枝枝的刺扎人很厉害,但是随便上一个山头,采摘三五十斤都不是问题。罗叔去了一个较远的山头,发现那里还没被人发现商机,野酸枣更多,一上午就采摘了二十多斤。就在他兴致勃勃不怕刺扎手采摘野果的时候,他发现了马蜂窝,马蜂也发现了他,罗叔赶紧跑,被马蜂先遣部队几个成员蜇了几个包包。回家后休息一天,还是舍不下那几十斤酸枣,那可是不少钱呢。第二天吃过午饭就上山了,结果酸枣没拿回来,被马蜂蜇得满身浮肿,在医院住了近一个月,听说医药费就花了15万多。
■ 图源网络
邻村一老者,被马蜂蜇的从山坡坡滚落下去,没救过来。他们也是三五人吆喝着去山上采野果、摘山核桃,走在前头的人发现路边草丛中一窝马蜂,迅疾脱下外套罩在头上,快速远离。后面的老者反应稍稍迟钝,被惊醒的马蜂蜇了额头,老者惊慌不已,从山坡上滚落下来。听说后来叫了120,医护人员直接告诉家人“准备后事”。
邻村又一老者,上树打核桃,被马蜂蜇伤。老者也不老,50多岁,是我家邻居小伙的舅舅,眼看树上核桃熟得往下掉果子,就寻思赶紧把核桃打下来。这几年封山育林,山上林密草深,老者好不容易爬上树,用全身力气拿起长杆子打核桃,不巧树叶背后藏着一窝马蜂。马蜂窝被打核桃的杆子戳了,这还得了,民间说谁爱惹事时经常会说“戳了马蜂窝”,可见这事情严重性。被马蜂迅速攻击,老者连吓带疼地从2米高的核桃树上摔了下来。听说住院也是花了10多万元,所幸治好后没啥大碍。
我小时候,看到过同村邻里“戳马蜂窝”。农村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农历七月十五一过,就要寻思打核桃、夹柿子,能卖就卖了换些零花钱,不能卖也能给娃娃们打打牙祭。那时候走亲戚,亲戚见面很高兴,“赶紧给我娃拿两核桃”或者“拿两柿饼”,我拿到核桃或者柿饼,高兴得不得了,在吃食相对短缺的年代,这都是好东西啊,比现在啥零食都好吃。但是树上往往会有马蜂窝,核桃树上更普遍。大人们瞅准下过雨的晚上,或者起了露水的深夜,三五人一起,穿上人造革雨衣,带上防风眼镜,拿上一个看起来像狼牙棒的“武器”——木棍头头裹了很厚的麦草,浸了煤油。虽然下过雨或者起了露水,但是马蜂灵性得很,它们往往会把蜂窝建造在树杈下面,一般不会被雨淋。大人们爬上树,瞅准马蜂窝,两个狼牙棒一起点火,迅速出击,往往在马蜂还来不及反应的时候,它们就被连窝端了。尽管如此,蜂窝掉到地上后,还有大人会马上弄一堆湿草捂在蜂窝上,并提醒所有人藏在马蜂看不见的草丛隐秘处,以防被游离侦查的马蜂蜇到。之所以选择雨天或露水天,大人们说马蜂淋雨或翅膀着水后就没法飞动。
■ 图源网络
我小时候胆小一直很害怕马蜂,连蜜蜂也害怕,见到后就会躲得远远的,若来不及躲开,一定会马上把身体尽量蜷缩,或者直接趴在地上,尽量让身体贴近地面,并脱下外套把头蒙住保护好。若当真运气不好或一不小心被马蜂蜇一下,赶紧就吐些口水抹在伤口上,我有几个小伙伴被蜇了,他们会擤些鼻涕抹在伤口上,说这样好得快。我当时看着都恶心,后来想他们这样做估计也是对的,都是消炎么。
在网上查了一下, 马蜂袭秋季多袭击人的原因大约有三种情况:一是由于气候变暖,特别是冬季平均温度升高,使越冬胡蜂数量增加;二是生态林地面积的增加,昆虫种群数量增加,为胡蜂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大面积的经济林如柿子、梨、杏等,为胡蜂取水提供了便利;三是有人为伤亡中绝大多数是人主动攻击蜂巢时遭到报复;使用的化妆品中有与胡蜂信息素近似的成分;饮酒的人易受到胡蜂的攻击。
搜索“马蜂蜇人”四个字,显示有“27908条相关结果”,有“1死多伤!广西村民上山扫墓被马蜂蜇伤,死者被蜇80多针”、“马蜂蜇人高发!营山八旬老人遭遇马蜂团袭击,险些丧命”等恐怖案例,也有“马蜂蜇人怎么处理”等寻医问药的。
我特别想提醒老乡们:可以摘果子弄几个零花钱,但是一定要在确保安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做这些事情,千万不敢主动招惹马蜂,若一不小心遇到了,要学会自我保护,不敢把生命健康不当回事。
作者 | 厚土 | 陕西人